原创评论:生态环境领域需要敢说、愿说、会说的新闻发言人

2024-06-12 16:08:30 - 媒体滚动

转自:中国环境网

在突发环境应急事件之后,及时通报事件进展、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十分重要。然而,一些生态环境系统基层领导干部由于缺乏应对媒体的方法和技巧,不敢说、不愿说、不会说,在媒体面前失声甚至信口开河,从而导致本不复杂的环境问题复杂化,给当地相关工作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笔者认为,在各地尤其是基层地方生态环境领域,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锻炼出敢说、愿说、会说的新闻发言人。

加强新闻发言人锻炼培养和评估反馈。生态环境领域新闻发言人既要有较高的环境法律、政策及理论水平,熟悉突发环境应急事件处理与危机化解的方法,也要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现场驾驭能力,掌握与媒体、公众交流沟通的技巧。这就需要配齐配强专职生态环境新闻发言人,接受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地方可建立属地环境新闻发布评估反馈和奖惩机制,对成绩和业绩突出的新闻发言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能胜任工作或在工作中失职的人员进行淘汰。

建立自上而下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一把手”是单位和部门的“第一新闻发言人”,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闻发布工作的决策部署,把加强新闻发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平时需安排专人开展舆情监测工作,收集媒体对本部门报道的情况,进行经常性的舆情跟踪和研判。通过捕捉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发现、早预测、早摸底,对蛛丝马迹早分析、早研究、早准备。面对突发环境应急事件要有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届时能够及时组织专人统筹确定新闻发布主题、回应内容、发布部门,尤其要研究打磨发布口径,将“我们想说的、媒体关注的、公众关心的”三者有机结合,作出有观点、有逻辑、有温度、有情怀的回应。

有了能力强、底气足的生态环境新闻发言人和相应的机制保障,擅于向舆情热点带来的关注度借力,被动应对舆情的局面就可以转化为表达态度、介绍工作、宣传成效的契机。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