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守护好天津发展的“龙头引擎”

2024-06-12 19:59:41 - 生态环境部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生态环境部决定授予117个单位“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45名同志“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3月起,生态环境部政务新媒体开设“铁军楷模”栏目,集中展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弘扬先进,树立标杆,激励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奋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争先创优、建功立业~

​“产业投资完成307.5亿元,同比增长10.5%,紫光企业业务云中心等449个重点项目开复工并加快建设。”今年一季度,天津市滨海新区经济迎来开门红。

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龙头,滨海新区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先锋、作引擎。而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担当作为,积极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4年荣获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守护好天津发展的“龙头引擎”

用心做好服务推动绿色转型

​“项目实施的两年时间里,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的效果相当明显,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也为我们营造了暖心、舒心、安心的发展氛围。”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安全环保部主管工程师孟庆瑞提及的,是企业于2022年启动实施的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绿色化改造项目。

2022年4月,中石化天津分公司被正式列入国家“十四五”期间土壤污染源头管控试点企业,企业深化污染风险防控迎来了难得机遇。然而孟庆瑞告诉记者,最开始他们对于试点工作是一头雾水:“那时,试点政策刚刚出台,相关任务又特别重,我们的工作开展思路并不明确。”

了解到企业的困惑,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主动开展帮扶:仔细讲解政策条文,帮助企业明确工作目标;提供具体措施建议,优化项目管理模式;开展现场帮扶指导,提升绿色生产效能……仅用两个多月时间,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就编制完成“土壤污染源头管控绿色化改造项目”实施方案,投资约4900万元。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学智介绍,对这个项目的帮扶指导并不止于方案编制。“关于污染源管控措施的选择、国家政策的理解分析、专项资金的争取申报以及项目要求的落实,我们和企业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沟通,指导企业完成改造工作。”赵学智说。

事实上,滨海新区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高,工业比重大,企业类型复杂,但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不断增强服务效能,有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中石化天津分公司的项目实施便是缩影。

赵学智介绍,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主动对接重点企业,共同解决企业在环保管理、生产运营、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同时牵头制定印发《滨海新区实施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试验区建设工程行动方案》,以目标协同、部门协作促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非现场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滨海新区企业众多,一组数据可以证明:目前滨海新区持排污许可证的企业超过900多家。面对如此众多的企业,如何在对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保持高压的同时提升执法效能,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打扰,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给出的答案是提升非现场执法能力。

史红庆是中国石油大港石化公司的高级主管,谈起生态环境执法工作,他对4月7日接到的一通电话印象深刻。“那天下午4点我们生产线进行检修,不久便收到区生态环境局的电话通知,提醒我们污染排放的监测数据有所波动,并对检修提供了具体的指导。”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执法支队支队长刘刚介绍,目前滨海新区生态环境执法正逐步从重事后处罚转变为重事先预警,通过企业污染物排放在线数据变化和波动,提前向企业进行预警,督促企业通过加大投药计量等方式进行事先干预,阻断污染物排放浓度持续上升,确保稳定达标排放。

非现场执法中,排污单位用电工况监控系统平台起了大作用。“通过平台可判断企业生产设备和治污设施运行时间是否吻合,通过关联分析、超限分析、启停时间分析可及时发现某些企业环保治理设施未正常开启、异常关闭等异常情况。”刘刚认为,生态环境执法队员对异常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执法检查工作,不仅增强了执法的准确度,同时也促使企业的生产行为愈发规范。

“目前,我们正在通过标签化执法方式,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分级管理。建立健全执法正面清单制度,将全区169家符合《天津市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办法》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并动态更新数据,对守法诚信企业以查阅自动监测信息、电话询问等非现场方式为主开展检查,做到无事不扰。企业抽查频次与其信用等级、风险程度挂钩,与企业形成良性互动。”赵学智说。

滨海新区生态环境局局长刘海英表示,下一步,将努力提升滨海新区生态环境质量,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美丽滨城添砖加瓦。

来源|中国环境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