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看垄断的概念和特征

2024-06-12 18:59:23 - 格上理财

从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看垄断的概念和特征

作者:逸柳的知行之路

最近美国司法部和联邦贸易委员会对微软、OpenAI和英伟达的展开了反垄断调查。那么我们看看垄断这个概念和特征。

从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看垄断的概念和特征

一、护城河和进入壁垒

我们在研究公司的时候,经常会讲到护城河,护城河代表着一种阻止利润被平均化的能力。

而放到经济学里面,护城河意味着阻止其他企业进入的力量,也就是一种进入壁垒。

最有极端的进入壁垒当然是垄断(monopoly),或者也称为完全垄断,也就是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商,且其产品没有相近的替代品。而市场中有许多买家。

进入壁垒有这么几种类型:一是独占资源,生产所需的某种关键资源被单个企业掌控;二是政府管制,政府赋予的排他性权利,比如牌照,以及专利等;三是生产流程,比如规模效应等,带来的生产成本低,或者是专门的配方或技术,;四是需求特点,比如网络效应和转换成本。微软、OpenAI、英伟达具有第二、第三和第四种类型的一些特征。

既然拥有了垄断力量,那么怎么体现在行为上呢?

主要是体现在定价权方面。

二、垄断机制下的定价

在完全竞争市场,买家和卖家都没有什么定价权,要是你这家店里面卖的东西贵,人们就会换一家店。

但是垄断场景下,厂家的态度就是“你爱买不买”,因为找不到第二家供应商了。

当然,即便是垄断情况下,也不能强买强卖,务必要按照供需规律来。在假设给定需求曲线的情况下,并且假设信息完全,垄断企业的利润如下所示:

profit(q)=price(q)*q-cost(q)

其中,q代表销量,price(q)是反需求函数,即价格和需求量的关系。

垄断者为了多卖出一单位产品,必须要降低价格,而且这个价格不是只对新增的这单位产品生效,对于所有销售的商品都会生效。

这样增加销量对于总收益有两个效应:一是产量效应,卖出了更多产品,从而总收益提升;二是价格效应,即需要设定一个低价,会带来总收益的减少。

要让净利润最大化,从数据的角度,就是上面方程对销量求导,也就得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利润=边际收益-边际成本=0。

在图中的表现便是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点。

跟完全竞争市场不同的是,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和需求曲线不重叠。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

也就可以看出,垄断下市场供给量要小于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供给量。

从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看垄断的概念和特征

三、价格歧视

当然,垄断者最好的策略并不是对所有的消费者采用同样的价格,能够价格歧视(pricediscrimination),也就是以不同的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最完全的价格歧视是即便同一个顾客,不同的购买量,其价格都是不同的。

现实生活中,价格歧视通常会用更隐晦的形式出现,厂家会试图让产品具有某种差异性,但是实现这种差异性的成本微乎其微。从而实现了对同种商品采用不同定价的目的。

四、无谓损失和分配

垄断会带来无谓损失,而且让人民获得的产品量更少,同时支付更高的价格,不利于整体福利。

从对英伟达的反垄断调查,看垄断的概念和特征

也就是说垄断一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短缺,导致存在较多的未被满足需求的存在,另一方面,有一种财富再分配效应,明明消费者可以用更低的价格买入,但是因为垄断的存在,现在却要出更高的价格,即财富从消费者向垄断者中转移。

所以,现在任何政府都会以某种形式对垄断进行限制,毕竟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本职工作都做不好,凭什么拿纳税人的钱呢?当然是否有效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官僚们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糊弄,这也是一种委托代理问题,将社会管理的工作交给官僚,他们不一定会做符合委托人利益的事情。尤其是有时候政治权力本身带有垄断性质,政治权力的垄断跟经济垄断一样,也会造成无谓损失。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