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建立三级风险预警机制 耕地撂荒1年以上 取消年度保护补贴

2022-07-12 20:22:36 -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赖芳杰实习生代江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根基,耕地数量和质量是影响粮食产能的主要因素。如何防止耕地撂荒?成都市对撂荒耕地的责任管控、信息整理、复耕复种、风险预警以及如何防止撂荒作出了要求。7月1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市政府官网获悉,《成都市防止耕地撂荒十条措施》已于近日印发,其中明确,对弃耕1年以上的耕地,将取消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成都建立三级风险预警机制 耕地撂荒1年以上 取消年度保护补贴

建立存量撂荒耕地整改台账

逐村逐户、摸清摸准耕地撂荒情况

何为耕地撂荒?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农业生产上的撂荒,一般指闲置1年以上未耕种的农户承包地。

成都市最新的“十条措施”要求,压实区(市)县耕地撂荒管控责任,2022年6月底前存量撂荒耕地整改不到位和本年度发生新增撂荒的,不得参评乡村振兴先进区(市)县、先进镇、示范村(社区)和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同时要建立存量撂荒耕地整改台账,全覆盖开展耕地撂荒基本情况摸底调查,逐村逐户对照土地地籍、承包关系和权证信息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摸清摸准耕地撂荒面积、位置、权属等情况。

成都市将组建市、区(市)县两级防止耕地撂荒专班,定期不定期开展明察暗访,对耕地撂荒管控责任不落实、耕地长时间闲置的,发现一起、通报一起。对弃耕1年以上的,按规定取消年度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不纳入耕地保护激励基金发放范围。同时设立公开举报电话,鼓励公众监督举报耕地撂荒行为。

市级财政提供耕地与粮食补贴

建立“红黄绿”三级耕地撂荒风险预警机制

成都市要求分类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确保202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存量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区(市)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户承包耕地撂荒整治,对在规定时限内利用存量撂荒耕地发展粮食生产或粮经复合生产的,市级财政给予600元/亩一次性耕地地力提升补贴,对恢复水稻、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再给予200元/亩一次性粮食生产补贴。

同时,将耕地撂荒管控纳入“田长制”工作内容,常态化开展区(市)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巡田,及时发现和处置耕地撂荒风险。每年3月和9月,以区(市)县为单位定期开展辖区内耕地撂荒风险摸排,分级建立耕地撂荒风险清单,构建“红黄绿”识别机制,对超过3个月无正常种植计划可能存在撂荒风险的农业种植主体予以黄牌预警,对超过6个月的予以红牌警告。

采取3年“低租金”“零租金”流转政策

发挥村集体防止撂荒主体作用

为依法规范耕地流转防止撂荒,引导土地经营权流转采用规范格式合同、按程序备案,成都市将防范耕地撂荒责任义务依法纳入合同内容进行规范。倡导采取3年“低租金”“零租金”流转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流转存在撂荒风险的耕地开展粮食生产。同时发挥村集体防止撂荒主体作用,对存在撂荒风险且多次劝导无效的,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代管该幅耕地经营权恢复耕种。

针对不同类型耕地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完善修复生产,同时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统筹推进“以粮为主、粮经统筹、种养循环、五良融合”试点。加快发展以生产托管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发展农机、植保、农资等专业化服务机构,推广全程式、菜单式等多种服务模式防止撂荒。对存在撂荒风险的耕地,鼓励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职业经理人流转或以代耕代种等托管方式发展以粮食生产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并将其纳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实施范畴。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