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养殖的小龙虾将于9月底上市

2023-07-12 12:52:48 -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蔡霞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王烨捷)这两天,上海海洋大学崇明新河镇民生村基地的农户们正忙着插秧种稻谷。约10天后,一批罗氏沼虾将与这批“水稻”共生共长。按照上海海洋大学高级工程师王春的预测,到9月底,这批虾将走上上海市民的餐桌。

据悉,这批虾及此前已经上市的头茬小龙虾都是崇明“稻虾综合种养”取得的阶段性试验成果。

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养殖的小龙虾将于9月底上市

“由于处于试验阶段,我们的产量还不大,目前亩产也就是160斤左右,因此每天的虾都是供不应求。”基地负责人、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2017届毕业生刘前越说。

王春介绍,今年是崇明岛上第一次在稻田中开展不开挖环沟“一虾一稻”连作模式试验。今年2月20日,上海海洋大学师生们和基地工作人员就一起在23亩已翻耕的稻田里灌水20公分左右,种植伊乐藻和菹草,两种水草的种植面积占稻田总面积的30%;4月24日投放小龙虾苗1500斤,规格为100头/斤;6月5日养殖生产结束。

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养殖的小龙虾将于9月底上市

养殖期间投喂小龙虾配合饲料1800斤,回收小龙虾3680斤,净增重小龙虾1880斤;此外,同时开展了“青虾+水稻”连作模式的试验,7亩稻田里种植水草,投放青虾苗200斤,投喂青虾配合饲料560斤,回捕成虾720斤。

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稻田里养殖小龙虾抑或是青虾,养殖结束后,眼观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了明显提升,稻田里无一根杂草,稍作平整后即可农机插秧或稻种直播,无须像以前那样在播种前使用除草剂。这些小龙虾经过第三方抽检,质检项目全部合格,符合农产品上市要求。

夏季广受欢迎的小龙虾,原本要在上海本土生产并不容易。我国湖北、湖南和安徽三省是稻田养殖小龙虾的大省,但上海的崇明区、金山区等地先后尝试过“小龙虾+水稻”连作模式,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持续发展下去。虽然是先养虾,再种稻,但因崇明有自己的“小气候”。由于崇明区定位为“世界级生态岛”,因此其对生态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崇明尾水排放抓得很紧。要在崇明实现真正意义的“生态养殖”小龙虾,存在一定难度。

上海海洋大学师生养殖的小龙虾将于9月底上市

“农委和当地镇政府的领导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护好农田,不要影响正常的水稻生产。”王春介绍,他采用了非开挖环沟、因地制宜整治农田、水草选择及种植等五项技术措施,既能保护农田,又能保持小龙虾或青虾的“原生态”。

例如,他们只是因地制宜地把稻田周围的田埂适当加高,确保小龙虾或青虾养殖期间水位保持在平均水深40公分即可。“这样既节省了稻田整治的费用,又维护了稻田的原貌和功能,确保水稻的稳产。”王春说。

此外,王春团队还探索出了小龙虾苗长途运输技术,300公里以上可保证小龙虾苗下塘10天后成活率在95%以上。

上半年稻虾连作模式成功后,王春又开始了下半年“水稻+罗氏沼虾”种养共作模式的筹措及试验。罗氏沼虾是一种长臂虾科沼虾,体色呈淡青蓝色,雄虾第二步足多呈蔚蓝色。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虾类,有“淡水虾王”之称。

责任编辑:梁国胜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