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2023-07-12 17:20:41 -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杨茜

郭京飞有一个好老师,曾经教他历史。

郭京飞在年少时期曾陷入人生迷茫,十几岁时天天混录像厅,差点走上岔路。这时候他巧遇自己的历史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样下去没有前途,之后便带他走上了正路。

从找电视台要素材开始,到把他介绍去剧组当剧务,是历史老师把他带进了演艺行业,郭京飞因此重燃了想做演员的心底愿望,并最终考进了上戏。

可以说,郭京飞现在的人生,起点是那位历史老师。“他是这一生中对我特别重要的一个天使,他拯救了我。”郭京飞如是说。

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当郭京飞看到郝楠这个角色时,很快就决定要接下来,“没怎么接触过青春剧,也没怎么正正经经演过老师,有点好奇,想要试试,挺新鲜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角色“是我对他的回忆”,而这部剧也“作为一个礼物,送给历史老师,向他致敬”。

老师要传达的是真挚善良

在剧集《追光的日子》中,郝楠是一个“非典型老师”,他登场时留着长发,开着台球厅,后面跟着一帮小弟。在世俗标准中,郝楠是一个loser,从三尺讲台到乌烟瘴气的台球厅,他放弃自己了,“等于就是说摆烂,甚至当痞子”,但实际上郝楠只是无法面对一次教育中的失败,从来没忘记自己做老师的使命感,就算当痞子,也是个会给孩子辅导数学的痞子。

好在因缘际会,因为多年前公开课的表现,一位校长记住了他,重新邀请他做数学老师兼高三班主任。显然,有了那段人生经历,郝楠和其他老师不一样,不按套路出牌,但是个好老师。郭京飞也正是看上了这个“麻辣教师”的与众不同,“这是一个有趣的老师,也需要一个有趣的灵魂。”

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虽然没演过老师,演郝楠之前,郭京飞也没有提前去和历史老师沟通,按理说那是一个现成范例,但他觉着根本就不用问,“他怎么对我的,那就是好老师的样子。”他只要重新回忆起老师当年是怎样开导自己,怎样为自己付出的,就足够让他找到好老师的支点了。其次,每个老师也都有自己不同的职业习惯,这是一个不用准备的事儿,“这种职业习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因为我们也当过学生,都看到过。”

到了郭京飞的层次,形似太基础了,他直达核心,考虑老师到底要传达什么,“他的模样和他的习惯,他的举手投足,那是初级的或者说是低级的设计,要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师,感受他的经历,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这个老师他到底要传达什么,老师的心态,以及价值观和对世界的认知。”郭京飞的感悟是,老师要传达的就是真挚善良,以及变通。

“老师这个职业非常神圣,非常重要,但是每个职业可能都有二八定律,有很多的老师教不好人,误人子弟,是非常可怕的。我们都遇到过那种糟糕的老师,那真的是很倒胃口,会让我们不想学习、厌恶学习。郝楠跟同学们说话都很平等,也可以用同学的对话方式跟同学对话。”

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至少当年那个救他于水火之中的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和他像朋友一样,“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尊重,我自己非常讨厌等级划得非常清楚的关系,如果只让学生服从你的命令,有什么难教的,学生完成了习题,完成了试卷,完成了分数,但是他心理上会有很多的问题。”郝楠或许是一个理想的人物,但不是一个“完美”的老师,“说他是个痞子也可以,他就像同学,一个年纪比较大的同学。”

除了要平等,郭京认为这个老师真正该看重的是学生的未来,历史老师不仅和他平等相待,也启发他引导他,才让他从不爱学习到爱上读书,在大学后还在补看文化课,当他觉得人就是活个自私的时候,老师告诉他,“你要真诚地对别人”。“这些没有绝对正确,但有相对正确,尤其是在当下教育环境里,我觉得老师教育的本身也应该更注重的是一个人的健康的未来。而不是那些信息量,那些东西百度百科都有。”

不痛苦的高考

尽管有个体差异,但高考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可能多数人要和痛苦挂钩,这部剧一开篇,就是扑面而来学生任真(任敏饰)的痛苦。回想自己高中,郭京飞倒觉得,好像不觉得很痛苦,“每一次都是夏天,蝉鸣和整个空气里弥漫着那种紧张的气氛。”

他考过两三次,具体自己都记不清了,每一次都是专业课能过,文化课分数过不了。不记得落榜的心情,留在他记忆里的,是一些奇怪有趣的观察,“每次考场因为都是艺术类院校的人在一起,我就看各种神人,比如有人在考试的时候把橡皮做成骰子,在那掷骰子。”

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当然,郭京飞也坦言,从艺术生的角度出发,分数不代表一切,“他们不是不读书,不是没文化,只是他读了一些他想读的。上了大学以后,他才知道他自己想学什么,需要看什么。”他自己就是在大学时常驻图书馆,爱上读书。

这部剧里的一些观点和郭京飞颇为契合,比如“成绩不是唯一标准和出路”,所以他也演得很开心,郝楠的一些台词也是他的心里话,“我完全同意这次教育的改良,过去的学生只有一条赛道高考,现在多了很多的选择,其实老师要发现并且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做想做的事情和擅长做的事情。”整部剧里他最有感触的桥段也是结尾处,郝楠和同学们分享的有关“时间”的主题。

不仅是同意剧中观点,从年纪看,郭京飞完全可以做剧中那些年轻演员的老师,但他在片场,也和郝楠这个老师的想法一样,“打成一片”,绝不说教,甚至他觉得年轻演员们给他注入了他想要的单纯,“很多地方我很欣赏他们,因为我已经离开了青春,我的生命力没有他们旺盛,那个是最难能可贵的,那是自然的东西,我看到他们的真挚。”

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没有所谓的真正的成功者”

郭京飞曾在学校和话剧舞台凭借精湛的演技一时风头无两,但当他正式进军电视剧,也有过一段沉寂期,后来因为《都挺好》苏明成一角,郭京飞的演技再次被观众交口称赞,后来他演的角色接二连三出圈,尤其是余欢水、李唐。

要说这些角色有什么共同点,可能是丧,更准确地说,都是某种生活里的loser,郭京飞把那种中年人仍旧在失败的样子演得入木三分。

郝楠其实也有这种特点,一开篇,他就是个loser的样子,他从老师变成了混混,被曾经的学生骂,收到做老师的邀请后,纠结了一晚上,住在仓库的自己还能否重新做回这么体面的工作。

总把loser演这么好,loser都有什么共同点吗?郭京飞觉得倒也没有规律,“有的脾气大,就是一直逆来顺受的loser,有的觉得做loser挺好的,有些不愿意loser,众生百态,没有什么特性,各个角色不同,不过还要跟着对手变,有的时候对手没有按照剧本演,有的时候他给了你一个新鲜的刺激,比如这段戏你以为他会好好好,结果对方生气了,那不同loser就不一样了,作为一个生活中的人,动手打人是违法的,作为老师就不能,要想尽办法怎么去解决和平复情绪,职业属性不一样,演员反应也得不一样。”

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这是从演技角度分析,在内心,郭京飞自己把世俗的成功失败这一套确实琢磨得挺透。

“其实我觉得现在观众也都愿意去看失败者,这是一个心态上的问题。再者我觉得审美上大家进步了提高了,到了一定的年纪,到了一个维度以后,你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成功者,谁都没成功,人人都是余欢水,他是一个生态,永远有约束你的人。你挣了钱了,有手机和视频监督着你,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没有所谓的真正的成功者。一个人有很多面,每个人都有失败的那一面。尤其是我可能是稍微悲观一点的人,找寻真理,到最后你可能面对的就是失败,没有谁成功。作为演员你要去演这一面,让大家看得有共鸣。在电视剧里边,这是我作为演员的职责,快乐地告诉大家,人生再苦痛它也是有灿烂的,你要去发现它,我们生活在灰暗里,大部分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但是我们应该去怎么找寻光明?这是我们要解决的,我们可以努力地去解决。”

专访|郭京飞,为啥总能演好失败者

说着说着,能感觉到郭京飞其实还是有些丧的,他很容易把问题解构到“无”,比如他对分析人物的问题不想讲得太细,主要是因为他自己也觉得,没什么好分析的,“我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我要在剧本里面完成一个什么样的责任,仅此而已,没有那么复杂,不写人物小传,电视剧里边现在没有太复杂的人物,电视剧的属性,就是给大众的一个……(观点),没有必要还分析人物还怎么样,价值观体现得别那么硬,自己得相信,然后尊重观众,不要搞些噱头骗人。”

又如,在大学时候他曾经对哲学有过兴趣,以前最喜欢的一句有关哲学的观点是“存在即合理”,现在加了一句“顺其自然”,“后来觉得哲学到最后还是中国的顺其自然是无法辩驳的,四个字就够了。其实想来想去,我觉得也都挺无趣的,但是又不能忽略过程,就像你完成你的工作,你又必须得问问题,我也必须得回答。”一句话把记者的工作意义似乎也消弭了。

“你说的采访工作好像也没意义了?”

“有意义,就是活下去。是挺悲观的。但是我就是用乐观的方式去面对。存在即合理是你先包容你先别生气,顺其自然其实更了不起,给了一个解决方案,已经到了调整的步骤,就是爱咋地咋地吧。”

本期编辑周鑫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