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专访|“雪龙2”号启航再探北极 副总工程师:全球第一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可原地打转

2023-07-12 21:12:00 - 红星新闻

“雪龙2”号破冰船再次踏上新征程。7月12日,中国第13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搭乘“雪龙2”号从上海出发,执行现场考察任务。

红星专访|“雪龙2”号启航再探北极 副总工程师:全球第一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可原地打转

在7月11日举行的中国航海日主论坛上,2022年中国航海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获奖名单发布,“雪龙2”号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研制荣获2022年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自2005年中国第22次南极考察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船舶与飞机管理处海务主管,高级船长沈权便开始担任“雪龙”号船长。2014年,他作为副总工程师,参与“雪龙2”号的建造工作。此次,沈权也作为研发团队代表,来到中国航海日活动现场。

“雪龙2”号有何新特点?驾驶体验如何?它的交付使用对于我国极地科考将带来哪些变化?在中国航海日主论坛的间隙,沈权接受了红星新闻记者的专访。

——①——

“雪龙2”号科研装置更多更先进

运行后开启“双龙探极”模式

“雪龙2”号是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自2019年7月交付使用,已经成功完成了4次南极科考和2次北极科考任务。沈权介绍,我国已形成了由“雪龙”号和“雪龙2”号共同开展极地科考的“双龙探极”模式。

红星专访|“雪龙2”号启航再探北极 副总工程师:全球第一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可原地打转

“‘雪龙’号和‘雪龙2’号长度分别为167米和122.5米,满载排水量分别是21000吨和13900多吨。”对于“双龙”的各项参数,沈权如数家珍。他告诉红星新闻,别看“雪龙2”号比“雪龙”号小巧,但它的能力可一点都不弱,甚至更强。

沈权举例,“雪龙2”号的破冰能力更强,达到了PC3级,它能在1.5米厚度冰、0.2米厚度雪的海况下,以2—3节航速连续破冰行驶。

“‘雪龙2’号具备全球无限航区航行能力,无论是在南极还是北极地区,可以进入‘雪龙’号到达不了的区域进行科考作业。”沈权说。

此外,“雪龙2”号的功能更加丰富,随船科研装置更多更先进。沈权介绍,“雪龙”号具备一定的科考能力,更偏向补给运输功能。

“雪龙2”号从设计建造之初,定位就是科研为主,后勤保障为辅,因此,“雪龙2”号的随船科考装置更多,也更先进。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船艉中部的冰区“月池”系统。

沈权说,“月池”直观来看就是船的肚子当中有一个通往深海的“井”,通过这个净宽3.2米、深达底层甲板的正方形“井口”,科考仪器设备可以从船甲板直通海底,即便是100%海冰覆盖的海区,室外作业比较困难的时候,也能通过“月池”进行采样作业。

随着“雪龙2”号的加入,我国正式开启了“双龙探极”模式,两艘船目前已经共同完成了4次南极科考任务。

沈权表示,“雪龙”号船体大,运载能力强;“雪龙2”号科考装备先进,破冰能力强,到达范围更广。两艘船优势互补,互相配合形成双船作业模式,极大提高极地科考效率。

——②——

“雪龙2”号航行舒适性大幅提升

可双向破冰“原地打转”

沈权自1986年开始从事船舶驾驶,2005年起担任“雪龙”号船长,完成了22次南北极行。谈及“雪龙2”号与“雪龙”号的“驾驶”体验,他直言“差别太大了。”

沈权介绍,“雪龙”号船体长,采用的是单台主机,单舵,在冰区里机动性能差,特别是难以调头。但“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可实现“原地打转”,这是“雪龙”号完全不具备的。

同时,“雪龙2”号动力更强,它破冰时需要的冲击和停止距离更短,“加速快,刹车也快”,操控性能更好。由于具有出色的机动和破冰性能,“雪龙2”号现在担负起为“雪龙”号开冰破道的作用。

此外,“雪龙2”号的舒适性也大幅提升。

沈权介绍,大海航行风高浪急,特别是在穿越西风带时,船舶会产生剧烈摇晃。“雪龙2”号安装了智能化被动可控式减摇水舱,根据不同的波浪环境、不同载况下不同的横摇周期控制船舶的摇摆幅度和频率,相比没有减摇手段的“雪龙”号,大大提高了船舶在大风浪中航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红星专访|“雪龙2”号启航再探北极 副总工程师:全球第一艘双向破冰科考船,可原地打转

——③—— 

“双龙探极”后 

探索范围更广,科考时间更多 

2021年,沈权担任中国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站长,开始了一年半的南极生活。

沈权介绍,南极仅陆地就超过1200万平方千米,还有辽阔的海域、冰川,有太多人类没有涉足的区域,有太多的未知待探索。

沈权介绍,我们国家的南极科考通常从第一年的11月至来年的4月进行,适逢南极的夏天,气候相对温和。但之前受到条件限制,只有“雪龙”号一艘船往返中国与南极之间,且首先要满足科考站的补给运输任务,大部分时间在路上,留给科考的时间非常有限。“雪龙2”号的加入,让科考范围更加广泛,且留给科考的时间也大幅提升。

沈权表示,我国的极地科考已经开展了近40年,无论在装备上还是实践经验上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相比于南极科考起步早,建站数量多的国家,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雪龙2’号达到PC3级破冰能力,但有些国家的重型破冰船,可达到PC2-PC1级。另外,南半球的国家科考船去南极,十天半个月就到了,非常方便;而我们一年只能跑一次,来回路上就得两个月,与他们相比,我们还得继续努力。”沈权说。

红星新闻首席记者 张炎良 河北沧州报道

责编官莉编辑 郭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