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大运河的文化工程

2024-07-12 03:35:37 - 北京日报

段柄仁

再现大运河的文化工程

《大运河文化辞典》段柄仁总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中国大运河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绵长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的重要动能和载体,其非凡的创造力和历史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实属罕见。它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运河组成,流经的地理空间规模之大,举世无双。全长3200多千米,跨越南北10个纬度,贯穿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连接了我国中西部高原、东部平原及沿渤海、黄海、东海地域,涉及陆、海、山、河、湖,在实现中国南北资源大跨度调配、促进多民族多领域优势互补、维护国家统一等方面,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开发利用的时间长度上,全球范围无与伦比。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首挖的邗沟算起,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其间虽然有战乱、水患、改造、断航等种种变迁,但直到今天仍然发挥着重要的航运、供水、排水、生态建设、旅游观光和优秀文化传承的作用。它留给我们的庞大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价值之高、种类之多、影响之深远,也为人类文化史上少见。有运河文物遗存承载的文化,有运河流淌伴生的文化,有在数千年历史发展中逐步提炼升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文化。它串连了不同地域的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淮扬文化和吴越文化,使不同特色的文化融通互鉴,丰富和发展了多元一体又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大运河文化也是人类历史上解决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型教科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实际上是适应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在与自然的互动中,大运河的不少工程技术,至今让我们引以为傲,有些成为人类水利工程史上的巅峰之作。

大运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灿烂辉煌的重要标识,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意味着大运河文化的价值已超越国界,跻身于世界文化传承和保护的最高等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条件,而全方位、多层次、不间断挖掘、阐述、展示大运河文化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深化对大运河文化内涵的认识,是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的前提。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副中心时指出:“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中共北京市委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制定了《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在开展大运河文化带各项建设的同时,承接了编修《大运河文化辞典》的任务,经过艰苦奋斗,向读者推出了大运河文化史上的第一部宏大的辞典。

这部辞典,是对大运河文化基础知识的全面展示,核心内容是对大运河水道、水柜、水系、水工、水运、水管及其历史变迁的记述,其中水道是纲,以水道把运河水系、水工设施、运河和运营管理、由运河而兴的城镇和与此相关的地名、运河承载或因运河而兴的经济、文化以及与大运河相关的历史事件,为大运河开掘、疏浚、管理和文化传承作出贡献的人物,以及与大运河文化有关的研究单位、馆藏机构、文化社团、著述等,构成了系统的大运河文化知识体系。辞典是专题性条目体,条目是对某种知识,作简明扼要经典型解释的文体。全书以条目为基本单元,辅之于全面论述大运河文化的专文与文字相辅相成的图片,简明扼要地介绍大运河文化的历史发展的大事年表,以及为方便读者查询的内容索引等,形成了全方位、多视角,突出大运河文化重点、特点、亮点的创新之作。

这部著述,使用的资料有较高的权威性,体现了以权威性资料,保障著作权威性的辞典编纂原则。《大运河文化辞典》的内容多是从古人和今人对大运河研究的权威性著述中,提炼浓缩而成,多有志书和知名专著的佐证。特别是国家文物局编写的《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和有关大运河申遗的文件资料,是全国最有权威性的大运河研究成果。《大运河文化辞典》汲取了这些珍贵资料和富有启发性的思想观点,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经典性。

(作者为《北京市志》和《北京年鉴》原主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