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个人画桥的历史

2024-07-12 03:35:36 - 北京日报

张清华

一段个人画桥的历史

《万桥赋》张者宋潇凌著四川人民出版社

《万桥赋》是故事和情感交织、心灵和现实激荡、欲望和精神胶着、命运和不甘冲撞的小说,可以说很有交响的色彩,故事性和影像感都特别强,是一部充满力量、酣畅淋漓的作品。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印象。

第一是小说的艺术质地。我感觉《万桥赋》的故事是有很快的速度和很强的节奏感的,甚至语言的速度也特别快。其中带着天然的刚性、洒脱、诙谐、俏皮的部分,可能更多是张者的风格,而细腻和幽深的一面则可能更多是宋潇凌的特点,两个人的协作使得这部小说在艺术上具有了某种意义上的复调性。在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时候,有闪电般的速度。几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最见精彩,也是最见风格的部分,一旦女主人公葛念镜和苏锦、蓝天凤他们几个坐在一块儿的时候就开始妙语连珠,讥讽尽现,这是我特别喜欢的,我一直希望在里边找更多的人物原型,比如我想找李洱的原型,但是没找到,这是非常遗憾的。我想在张者和宋潇凌的客厅里找那种感觉,究竟有哪些人物原型在里边活跃,这是我的一点小心思。

第二是葛念镜这个人物塑造得非常成功,性格特别鲜明。她的经历很丰富,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疏于关怀,所以她有童年成长的创伤,在她最初工作的阶段也非常不顺,这是一个底色。但是她后来因为绘画这项事业找回了自信,找到了画桥这个具体的工作使命之后,变成了一趟精神寻根之旅。在寻桥过程中,她找回了自己的家族历史,找回了爷爷这辈修川藏公路付出巨大艰辛的光荣历史,找回了她的父亲以科学作为方法建桥的历史,这也成为她个人的成长史。在这一点上,这个小说的构思是特别精巧的、特别好的,画桥成为一个建桥的镜像,而且成为了一种艺术的处理。

建桥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主题,以建桥为题材是一个特别巧妙的书写角度,如果没有这个角度,这个小说可能就很难成篇,很难最后成为一个好的艺术作品。张择端画东京汴梁城的桥,给我们留下了中国宋代社会的一幅全息影像,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大宋王朝的“主题写作”,所以有时候好的艺术构思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某些时代的局限。画桥是特别好的艺术处理,我有点儿担心如果将来《万桥赋》拍成电视剧,最后这幅画要怎么展示呢?我当然希望它能够在影像当中成功呈现。

第三是《万桥赋》的体量特别大,它虽然讲的是一段个人画桥的历史,但其实它汇聚了大时代几乎所有的主题,比如说人的成长困境、家庭伦理困境、男女情感困境,还有个人生存困境,甚至还涉及了艺术界的资本的引入,充满时代感,把时代的方方面面都汇聚了进来。小说对人的精神价值和思想世界更深的开掘,保证了《万桥赋》成为一部有深度、有艺术品质的作品的基础。特别是苏锦和葛念镜的对话,广泛触及了当代的女性问题,比如两性世界的对峙、贫富人群之间的对立,这些都非常有时代感,也特别有深度。小说当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有大量的地方民俗、传说、掌故的嵌入,涉及很多知识,比如爱丽丝·门罗、王阳明、李白、宋徽宗等,比如桥梁史和绘画史这两条线的介入,甚至还有关于拉菲红酒的知识,关于迷迭香的历史。我觉得这些都有知识考古学的味道,极大地丰富了这个小说的细部和密度。

从哲学上讲,《万桥赋》这部小说当中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困境,有原生的创伤或者命运的不幸。比如葛念镜有显赫的家族传统,却也有着并不幸福的童年;有着过人的绘画才华,却又有着并不顺利的工作经历。像蓝天凤这样有非常丰富的从商经历的人,却有放弃绘画之后内心的痛苦和身体的疾病,可见富有并不能给他带来真正的幸福。总体上讲,《万桥赋》有毛茸茸的现实感,有四处伸展的精神触须,也有枝杈丛生的生命歧路,这些都使小说显得更丰富。

(作者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北师大教授,长江学者)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