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灵芝”的颠沛流离

2024-07-12 05:55:19 - 四川日报

“科学也是追求美的,也充满诗意,所以,我来到华西,来做这一次讲座。”7月9日下午,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来到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多功能厅。著名作家阿来将新开的“陆游蜀中诗讲”系列的第一讲“入蜀记:零落歌诗遍两川”放在了这个特别的场地。

从阿来书房讲到医学院,阿来用调侃但博学的态度活跃了开场气氛,“在如此科学的地方讲诗,本不敢来,但一个朋友告诉我,用望远镜、显微镜打开的世界,那些细胞的排列同样是富有诗意的,甚至目前那些用镜子看不到的量子,它的神秘感与诗歌也是相通的。所以,我就来了。”

自信如“灵芝”

命运却多舛

这一次,讲陆游。作为南宋的高产诗人,陆游流传于世的诗歌有八九千首,阿来说,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代的印刷术已经很发达了,“陆游的诗不再靠口口相传,或者是互相传抄,所以流传很多。但同时也因为陆游激情澎湃,写作量大。”

开讲的第一首诗《剑门道中遇微雨》,并非陆游入蜀写的第一首诗,阿来说,因为大家一提到陆游就会想到这首诗,就跟提及杜甫就会想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样,“他们的形象被这样的代表作固化在大家的心中。”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销魂。”这首诗大家都熟,但阿来着重讲解的这个“征”字,却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征’字,在唐宋时代,就是‘走长路’的意思,杜甫也用过,‘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在这样的漫漫长路中,陆游虽然身上脏了,有尘土有酒渍,但并不影响他行走于大好山水中的好心情,由此可见陆游的旷达和豪迈。

讲陆游的诗,既要了解当时的时代,更要知道陆游这个人,他是谁?他从何而来?阿来详解陆游的生平经历:陆游年十二能诗文。祖父陆佃,曾任礼部尚书。父陆宰,曾任转运副使。南宋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陆游赴临安应试。“他写下《灯笼》一诗,可见他当年赶考住在一间寺庙中,陆游觉得自己很聪明,他在诗里将自己比作一朵灵芝。”

自信如“灵芝”,命运却多舛。阿来特别提到让无数人为之伤感的陆游与唐婉的婚姻,“二十岁,与唐婉婚。二十二岁,迫于母命,忍痛分飞,陆游写下《钗头凤·红酥手》,就是大家很熟悉的‘错错错’‘莫莫莫’。”此外,还详述了陆游与秦桧之间的敌对,陆游因才华横溢而遭到秦桧的嫉恨,导致仕途艰难,也因此被罢被贬,最终出任夔州通判,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事,也因此开启了四川之旅。

被贬入蜀贫不能归

自感离杜甫更近

入蜀途中,陆游抵达了杜甫当年到过的白帝城,写下《夜登白帝城怀少陵先生》。阿来说,从这首诗中可见,被贬入蜀,令陆游感到宽慰的就是离杜甫更近了,“陆游觉得他可以去到当年杜甫生活过的地方,可以去到杜甫留下那么多瑰丽诗篇的地方,所以他登上这个白帝城,就怀念起杜甫来。”

“乾道八年,1172年,四十八岁,去通判任,贫不能归。”入蜀,陆游是贫困的。阿来用陆游的《上虞丞相书》的记载予以佐证,“某行年四十有八,家世山阴,以贫悴逐禄于夔。其行也,故时交友醵缗钱以遣之。峡中俸薄,某食指以百数,距受代不数月,行李萧然,固不能归。归又无所得食,一日禄不继,则无策矣。儿年三十,女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

陆游上书,但虞丞相没有理,他又给四川宣抚使王炎上书,因为他在被任命夔州通判前,王炎曾邀请他去做幕僚。于是,陆游在《上王宣抚启》自荐:“抚剑悲歌,临书浩叹。每感岁时之易失,不知涕泗之横流……如输劳效命之有期,顾陨首穴胸而何憾。”终于,陆游收到了王炎的回信,得入王炎幕府,正月起行,今四川境内经邻水、岳池、广安、利州,往王炎所在的南郑去,也就是今天的陕西汉中。

途经岳池县时,被当地农村春耕景象所吸引,陆游写下《岳池农家》,他在诗中对田园生活由衷地赞美和向往,那种远离战事的心情不言而喻。之后,他又到了筹笔驿,写《筹笔驿》怀念诸葛亮。阿来说,陆游借对诸葛亮功业的称誉,谴责了劝刘禅投降的谯周,寄托了收复被金人侵占的失地的政治信念。“陆游一生都在坚持抗金北伐,恢复统一,他的政治立场也都写在了他的诗中。”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