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良性疾病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2024-07-12 07:31:12 - 南宁晚报

胆囊良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疾病,其发生率逐年增高。胆囊良性疾病与胆囊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治疗不规范,不仅会引起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增加,也会导致胆囊癌的发生率上升,甚至延误胆囊癌的诊断和治疗。因此,规范治疗十分重要。

1.胆囊良性疾病有哪些?

胆囊良性疾病主要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息肉样病变、胆囊腺肌症等。

2.胆囊良性疾病有哪些并发症?

胆囊良性疾病可并发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Mirizzi综合征、胆肠内瘘、结石性肠梗阻等,及时就诊评估胆囊切除的指征和时机是防治并发症最有效的手段。

3.胆囊良性疾病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符合下述条件中任一项的患者,应行胆囊切除术:(1)胆囊结石,无论是否有症状;(2)有相关并发症,如继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炎、胆源性胰腺炎等;(3)具有胆囊癌危险因素,如胆囊萎缩、充满型结石、瓷化胆囊、胆囊壁增厚(≥3mm)、胆囊肿瘤性息肉等;(4)合并先天性胰胆管汇合异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肥胖与糖尿病等;(5)胆囊畸形等。

4.胆囊良性疾病有哪些治疗方式?

(1)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手术方式,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逐渐被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替代。由于保胆术后结石复发率高,且保胆术后的胆囊是发生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因此,不建议对胆囊良性疾病实施“保胆取石”“保胆取息肉”胆囊部分切除术等治疗。药物溶石、排石治疗、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经皮胆囊碎石溶石等,因危险性大,不作推荐。

(2)胆囊引流术:胆囊引流术是无法耐受胆囊切除手术的高危人群或因局部炎症严重不适宜急诊手术患者的临时替代治疗手段。胆囊引流术包括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胆囊造瘘术等。其中经皮经肝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是首选的引流方式。

5.体检发现无症状的胆囊结石需做手术治疗吗?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是指由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但患者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居民体检普及,无症状胆囊结石的检出率逐年增高。对于无症状胆囊结石是否应行手术治疗,目前医界尚存争议。由于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无论患者有无症状,均有手术指征。对于暂不接受手术的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应密切随访,如出现临床症状和(或)胆囊结石相关并发症(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或胆管炎等)时,应及时实施胆囊切除术。

6.胆囊息肉什么时候需要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是影像学检查发现的所有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的统称,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假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真性息肉)两大类。对出现临床症状及合并胆囊结石的胆囊息肉,应行胆囊切除术。直径大于1cm的胆囊息肉应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最大径<10mm的,准确区分真性息肉与假性息肉非常关键,不论大小,若影像学检查测及血流信号,则真性息肉可能性大,应及时行胆囊切除术。对于最大径为6~9mm的无症状息肉,如影像学检查未测及血流信号,应密切随访。对于最大径<5mm的无症状息肉,可定期复查,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

7.胆囊切除术后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胆囊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它的主要功能有储存、浓缩、排空胆汁,也有保护胆囊黏膜免受胆汁侵袭的作用。胆囊切除后对身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化功能不足。在食用红烧肉或排骨等高脂肪类食物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脂肪消化不良引起的脂肪泻。因此,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1~3个月内要注意饮食规律,清淡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脂、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同时,还要每年体检腹部彩超,评估肝内胆管情况。部分患者胆囊切除后仍有胆管结石复发风险,早发现才能早处理。

●结论:对符合胆囊切除指征的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应行胆囊切除术,既能解除胆囊现存疾病的临床危害,还可降低胆囊癌的发生率,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和根治性切除率,改善胆囊癌患者的预后,达到对于胆囊癌“防重于治”的原则。现阶段在结石成因、形成机制及预防、炎—癌转化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保胆手术”无法解决结石高复发率、胆囊癌变等问题。对于已经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仍要定期复查评估病情,建议每年复查1次腹部彩超,如有其他问题可到肝胆外科门诊咨询。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