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 | 老旧电梯 是“修”还是“休”应被重视

2024-07-12 09:47:24 - 郑州晚报

瞭望塔 | 老旧电梯 是“修”还是“休”应被重视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梯成为我国许多高层住宅的“标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电梯已“高龄化”,在运行时状况百出,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和出行安全。据央视网7月11日报道,急速下坠、意外困人、关门夹人……新闻里的各种电梯故障让人心惊胆战,大问题似乎不多,小故障却频频发生。即便还“没出事”,那些老旧电梯发出的吱呀响声,也不免让乘坐者提着心、吊着胆。

所谓“高龄”电梯,一般指使用超过15年的老旧电梯。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4月,全国“高龄”电梯达73.68万台,且每年增速在10%左右。其中,上海作为全球电梯保有量最高的城市,住宅电梯“高龄率”近三成。

“高龄”电梯的问题并非孤立存在,在实际运行中,长时间使用使得电梯难免出现传送部件磨损、电气元件线路老化、安全部件失效等“老年病”,隐患多多。当下解决电梯“高龄”问题的方式,无非是“换”和“修”两种,一换了之固然药到病除,但面对电梯更换成本高、耗时长、涉及主体多、沟通困难等因素,电梯“新生”并非易事。

可以看到,一些小区在处理电梯问题时更倾向于“缝缝补补”,现实情况是,维修往往发生于“事故”之后。作为电梯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一些物业公司时常将责任外包给维保公司,进而出现物业公司“得坐且坐”、维保公司“敷衍了事”的乱象,维护管理的缺位,增加了故障发生的概率,终究无法根除因电梯老化而出现的诸多问题。

电梯作为垂直性交通工具,关系着居民出门“第一步”与回家“最后一程”,破解电梯“高龄化”问题,对提升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改善社区居住环境、建设安全城市有着积极作用,是实打实的民生工程与民心工程。因此,就“高龄”电梯潜在问题,是换还是修,如何解决资金等难点问题,亟待引起有关各方高度重视,形成共识。

对于解决集资难问题,从全国来看,一些地区已经走在前列,可供参考。比如,一些地方在改造工程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将高龄老旧电梯的更新作为一项民生工程,给予一定资金比例支持,再比如,一些社区采用“物业维修基金+业主众筹”方式,在物业维修基金的提取上搭建“绿色通道”,合力解决资金难题等。

就目前而言,我国法律虽未对电梯强制报废的年限作出规定,只有主要部件有明确的报废标准,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明确提到,电梯应由有资质的单位,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对于电梯是换是修,需要在日常的维护中对电梯进行科学评估,让电梯“体检常态化”,因地制宜决定是“修”还是“休”。

安全问题容不得一丝侥幸,对于电梯是“修”还是“休”的问题,业主不能失语,物业不能失责,监管更不能缺位。理想的状态是,居民文明乘梯、物业严格管理、维保认真检查、监管执法有力,各方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才能消除安全隐患,筑牢安全上下楼的每一环。

评论员李福

瞭望塔 | 老旧电梯 是“修”还是“休”应被重视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