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传单教授”陈志新:当潮水退去

2024-07-12 09:30:57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陈志新看起来不像网红。

初见面时,他就是人们印象中老师该有的样子:淡蓝色衬衫、黑色西裤、一头花白利落的短发。他戴着眼镜,身型瘦削,表情略显严肃,一口带着东北腔的普通话。

陈志新是北京师范大学政管学院的一名老师,今年3月底,因为在教室给学生发传单,推荐自己的网课《社会科学概论》而走红网络。从1998年进入北京师范大学以来,陈志新一直在“象牙塔”中过着简单的生活,一堂课的学生顶多百十人。他也没想到,发传单推荐网课的举动竟让他被学校之外的大众了解,现在他在B站已有170多万粉丝。

人红了,流量来了,陈志新是开心的,他觉得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他也知道,人不可能一直红下去。在走红大概一个月后,他那曾经响个不停的手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陈志新的生活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当潮水退去,他十分坦然:“一辈子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高兴、非常自豪了,很满足。”

北师大“传单教授”陈志新:当潮水退去

发传单意外走红

2023年年底,陈志新下定决心录网课。2024年元旦那天,大家都放假了,陈志新却在晚上回到空荡荡的办公室,录制了第一节网课。“办公室是最安静的。那天我在办公室录了《社会科学概论》第一课,一直录到快半夜。”陈志新说,“我录网课多数是在晚上,能录到十一二点甚至一点;或者是凌晨四五点,这些都是没有人的时间段。”

一般来说,陈志新录一节网课需要半个小时到一个多小时,最长需要两个多小时。“我录网课都是一个人,就安安静静地讲,像正常讲课一样。录完后我不剪辑,除非时间超长了,传不上去,我就给它裁一下,就是最简单的剪辑,你看我有时候开头结尾都不删。”陈志新说,从今年元旦一直到3月25日,他完成了《社会科学概论》所有网课的录制和上传。

“开始是静悄悄的,反响很小,我想可能有十个八个人看就到头了。我不太会看那个数据,我知道不进行一些宣传和推广,它一定是石沉大海的。”网课上传后,面对惨淡的观看量,陈志新没有气馁,这是他录网课之初就想到的结果。接受不代表不作为,陈志新很快想到了推广网课的办法——发传单。

3月27日下午,陈志新彩印了一千份传单。上面的内容很简单,短短三行字,写出了网课的名称、网址,以及推广网课的目的。他写道:“网络课,免费的,没有学分,没有作业,没有问答,没有考试,想来就来,想去就去。总共21讲,社会科学26个学科,全能知晓。”这段简短的文字下方,是陈志新的彩色照片,传单最后留有他的手机号和邮箱。

“我希望打印的质量高一些,纸张不要皱巴巴、黑乎乎的,像路边电线杆上的小广告一样,所以一定要彩印。彩印的纸张会厚一些,干净一些,能给人留下比较深的印象。”3月27日下午,陈志新走到离办公楼最近的一栋教学楼,从二楼开始发,一直发到四楼。“当时教室里大多是学生在自习,我就推门进去,谁在,我就给他放一份,也不吱声,悄悄地,不能打扰同学学习。好多同学并不抬头,但他知道我放那了。如果有的同学愿意抬头看我一眼,朝我微笑一下,我也及时回应。”

发传单的整个过程,陈志新没有任何负担。“我当老师,从来就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我和学生非常亲近,学生也评价我是有亲和力的老师,我不觉得老师和学生要分出谁比谁高大或矮小。只要发传单不打扰人家学习,其他的我没有任何顾虑。”

就这样一路走一路发,从27日下午2点多开始,陈志新走遍了办公楼附近的四栋教学楼和一栋图书馆,公开的自习区都发了一遍,一直发到晚上6点多。初春时节,6点多天就黑了,此时陈志新发出去了六七百份传单。“我感觉可以了,不一定非要把传单发光,就到此为止吧。”

走红有时可能就在一瞬间。发完传单,陈志新去吃饭,晚上七八点回到办公室,陈志新开始持续不断地收到邮件、短信、微信、电话,而他上传到B站的《社会科学概论》也开始有了留言、弹幕和越来越多的观看量。

“老师好,我来报到!”“有种重回校园的感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现在,打开B站陈志新上传的《社会科学概论》第一课,整个屏幕都会被弹幕覆盖,目前这一节课已有500多万的播放量,6万余条留言和弹幕。

北师大“传单教授”陈志新:当潮水退去

享受当网红不强求

陈志新“火”了。

媒体、同学、网友、网络公司纷纷找来:有人约采访,有人提意见,有人谈感受,有人提供技术支持……陈志新暂停了网课的录制,专心处理走红后的杂事。

刚走红那两天,陈志新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他拒绝了很多媒体和公司的邀约。他发朋友圈表示,自己不会拒绝人,但这几天成了最能拒绝人的老师。“其实我在元旦录制第一节网课的时候,就决定尽量不和媒体打交道,并不是发现自己火了以后才拒绝的。”

说起走红的经历,陈志新是高兴的。“开心不开心我不知道,当时我没有时间来判断这个事情。我没想沉浸在其中,我还想尽可能回归我原来的样子。当然对走红我不是无动于衷的,没有这件事,我录完第一门课可能就不会再录第二门课了。”

现在,陈志新已经上传了《社会科学概论》《恋爱、婚姻、家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论》三门课程,第四门课程《毛泽东文献读后三百讲》正在不断录制上传中。

“我很珍惜平台,所以才继续往下讲。什么时候不讲了?当大家不需要了,或者我干不动了,就不讲了。现在还有人上我的课,大家还关注我,我就继续讲下去。”

在已经上传完的三门课程中,最热门的还是最先上传的《社会科学概论》,互动最热烈的则是《恋爱、婚姻、家庭》。“其实我上网课和网友互动不是很多。正常的话,讲课老师当堂是可以回答学生问题的,我觉得在网络上也可以这样做。我一个50多岁的人讲《恋爱、婚姻、家庭》,还是讲给年轻人听,可能缺少素材,所以我决定多互动,让大家广泛留言,效果很好。”陈志新说。

在《恋爱、婚姻、家庭》这门网课下,网友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其中有很多大段大段的留言,讲述各自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恋爱、婚姻、家庭的困扰。

“是我本身就是个感情淡泊的人,还是我不会爱一个具体的人呢?”有网友留言称,自己已经读研了,但从小到大没对异性心动过,家里相亲也嫌烦,因此而烦恼。有网友说,感觉爸妈和周围大人的婚姻都不太幸福,导致他对婚姻、恋爱不敢轻易尝试,既怕伤害别人也怕自己被伤害。也有网友提出建议:“老师,讲讲友情吧,我在一段友情里重复了太多次的同样错误,怎么把持友情这个度,不做讨好型人格呢?”

恋爱、婚姻、家庭,是每个人人生中都要面临的,但这看起来像常识的内容却很难讲好。在上传这门课程之初,陈志新也纠结过。首先是因为课程受众的范围界定。他的第一门网课《社会科学概论》的观众范围太广,绝非最初设想的是一门针对大一大二新生的通识课程。“小学生、硕士生、已经工作的成年人,甚至80岁的老人也在上我的课,这是超出我想象的。”

第一门网课的成功,让陈志新开始思考第二门网课的受众范围。由于自身经验的局限性,他决定还是按照给大学生讲通识课的这个受众范围来讲。“我是大学老师,不具备和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人群接触的经验,不擅长给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讲课,所以这门课还是面向大学生的。讲完后如果有更多人看到,那更好;如果大家不喜欢看,也不勉强。”

开讲之初,陈志新没有百分百把握能把这门大家多多少少有些了解的通识课讲好。“我第一门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获得了一些荣誉。有人夸我的同时,还建议我不要再讲下去了。如果没有第一门课好,讲砸了怎么办?我喜欢荣誉,但是没有也无所谓。讲《恋爱、婚姻、家庭》,很容易把自己讲得‘身败名裂’,但这不在我的考虑范围内。”陈志新觉得,想太多容易束手束脚,什么事都干不了,所以他决定不再想下去,直接开始。

陈志新从5月开始上传他的第二门网课——《恋爱、婚姻、家庭》,虽然热度不如第一门网课高,仍收获了诸多网友的好评。“网友知道我是一个真诚、可靠的人,他们的话题也很深入,给我的私信留言我都尽量好好回复。”

过往的经历,给了陈志新精神上的鼓舞,他觉得精神状态好了很多,得到了社会承认,找寻到了一些社会意义,不再迷茫、苦闷。“我一个月处理完杂事,热度也就下去了,也就没人再找我了。我当一辈子老师也没这么多学生来听课,挺好的。当然,现在不红也很正常。从红到不红,没法苛求。来了,就好好珍惜;走了,也要欢送。”

自称“社会能力不强”

打开陈志新的网课,不论是上课的场景,还是老师讲课的状态,都让人秒回大学校园。陈志新一般在办公室中录网课,在大书柜和两块播放教案PPT的大屏幕前,陈志新坐正身体,胸口别着两个麦克风,神情严肃而认真,手里拿着备课的草稿纸,一板一眼地讲课。讲到激动处,他有时会站起来,手势也会变得多起来,看起来更放松一些。

“我要感谢近二十年现场教学积累的经验。我现在面对镜头讲课,也能产生面对真人教学的那种感觉。一个没有现场教学经验的老师,估计也讲不好网课。”说起线上线下教学,陈志新觉得各有特点。

线下教学时,老师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每个同学的求知欲、思维方式都不一样,作为老师就要不断观察、思考学生的状态。“你考虑的问题要多,它不单单是一个讲知识的问题,还要考虑上课效果、和学生的关系,甚至要考虑作业、考试等,是很复杂的,相对来说受到的约束要多一点,压力也要大一点。”而在线上教学中,老师面对的是镜头,很容易就能脱离一些具体的束缚,讲得更自由一些。

现在很多大学老师把讲课的视频放到网上,长视频网课也越来越丰富,陈志新认为用长视频来发网课可能要流行一段时间。不同老师讲课风格各异,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至于是不是要追随年轻人的喜好来调整授课内容,还是要根据老师的能力来。陈志新新开的《毛泽东文献读后三百讲》就是听从了一些年轻人的建议。有人告诉他现在年轻人喜欢读毛选,而他又对毛选很熟悉,所以选择了开课。“有这个能力来迎合年轻人喜好,我就迎合;没有能力就不做,因为我办不到,也做不好。”

“我其实只是个‘小’老师,社会声望也没有那么大。”在“象牙塔”中生活了几十年,临近退休,陈志新迎来了事业上的一个小高峰,开始被更多学校外的人认识。在这之前,他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数十年如一日的积累和沉淀成为支撑他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陈志新曾在辽宁师范大学图书情报学系学习,获专科文凭。毕业后,他进入辽宁省图书馆采编部外文组。工作5年后,他进入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读研,毕业后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当老师。其间他曾在某互联网企业兼职,参与网络分类和搜索引擎等方面的工作,并在北师大获得了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研究方向的博士学位。在北师大,他从辅导员做到了副教授,曾在珠海校区工作过两年。

“老师一般工作围绕着三方面内容,一方面就是要做一些学生工作,参与学校行政的一些杂务;第二件就是讲课,我们一般最多能开两门课;第三件事就是作科研,写论文作研究。我这三方面一直是齐头并进地在干。”陈志新说,他的教学经历出现断档是在2016年从珠海校区回来以后。

当时,因为自身原因,陈志新申请离开珠海校区,回校本部。回来以后,因为排课的事情,陈志新和校方多次沟通。有时备的课学院没有审批通过,有时学院审批过了但是校方没有审批通过。后来终于排上了课,又因为不可抗力取消了。“我从五六年前就开始准备通识课了,就是我现在传到网上的《社会科学概论》《恋爱、婚姻、家庭》《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引论》这三门课。”临近退休,不想浪费了准备多年的课程,成为陈志新决定讲网课的重要原因。

虽然近年来没有开线下课程,但陈志新珍惜每一次线下上课的机会。他曾给北师大成人教育的学生上过课,也为本科生上过毕业论文的指导课程。“我是个很普通的老师,对学生很真诚,没有私心杂念。”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官方简历,陈志新主要从事图书馆学专业的信息组织、分类法、主题法和搜索引擎研究方向研究,曾出版过《标引语言和标引方法基础教程》和《信息传播基础教程》两本书。

在大学里工作生活了几十年,陈志新觉得自己对学生的心理有一定了解。“我猜测同学们喜欢这样的老师:首先这个老师关心学生,第二是老师能力比较强。这个能力一方面是学术能力强,另一方面是社会能力也要有一些,比如这个老师在社会上承担一些工作。同学们很向往社会,也希望老师能做他们进入社会的介绍者和引路人。”

陈志新坦言,他不是一个社会能力强的老师。“其实对老师的社会能力,同学们并不苛求。这次走红后,我也有机会拓展一些社会能力,但是我无意参与这些,我还是觉得原来的状态好。”

现在,陈志新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讲授网课上。他的第四门课《毛泽东文献读后三百讲》几乎是一天一讲。除了上网课和工作,他依旧过着简单的生活:每天散散步,打打八段锦,照顾三个孩子。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梁雯张锡坤)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