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马航城

2024-07-12 11:36:29 - 媒体滚动

走进云马航城

走进云马航城

走进云马航城

走进云马航城

走进云马航城

走进云马航城

入职半年多也没去过大家常说的云马老区,碰巧赶上好机会,有幸能被两位曾在云马生活工作的老同志带着去那边看看。现在条件好了,去往云马老区的大路已经是水泥路了,但一进入山中,路就成了碎石子路,一直在颠簸、一直在拐弯。

后排的刘姐一直在给我们讲关于云马厂的故事,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张主任也是激动得不得了,时不时讲述着山中的故事,能感受到他们对生活了这么久的云马有着很深厚的感情。

云马老区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在“三线”建设时期建立的飞机生产厂,当时为了安全起见,根据“靠山、分散、进洞”的要求,建在大山深处。贵飞三线歼击机强度试验中心,是云马飞机制造厂的重要试验场所,已经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在这里,航空前辈先后完成了歼6系列飞机,歼7Ⅱ、歼7Ⅲ飞机机翼、歼教7全机试验等多项试验工作,为云马厂生产的第一架歼6Ⅲ飞机成功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结束了贵州高原不能生产飞机的历史,为贵飞系列飞机的科研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车子到了云马厂,从厂门口向里望去,还真的是很隐蔽。山沟里有一条路,两旁又高又直的大树遮挡着厂房,行道树与依山的各式林木,像士兵一般守护着这里。

我们先去了装配飞机的大厂房,厂房里面很大,布满了装配型架和加工设备,人一进来就感觉全身冷飕飕。现如今我们度假避暑喜欢往山里跑,可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那些三线人又是如何克服大山深处的寒冷潮湿?如何度过寒冬腊月?墙上的“众志铸丰碑,殊勋归赤子”横幅标语回答了我的疑惑,当年航空人就是靠着这些报国的激情,忘记了寒冷,为的是铸就坚如磐石的国防事业。

窗外,树木掩映,窗内,阳光斑驳,光点在一排排张开的型架上跃动。窗台上的浮土、钳台抽屉里一包开了封的香烟、两个装了半杯水的杯子、包装完好的螺丝钉、质量承诺板上二十三车间全体员工的质量承诺……颇具历史意义的物品就这样呈现出来,让参观的人直观地感受到扎根深山、苦中取乐的三线生活。我们仿佛看到飞机部件正在装配、仿佛听到焊花铆枪正在脆响,仿佛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正在重现,仿佛那些坚毅、专注的目光正在闪耀,一切都在诉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三线人航空报国的理想。

出厂房时,我注意到一个很有历史感的门帘,就这样突然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让人不由得伸手去触摸。帆布材质的厚门帘挡住了航城外的春寒料峭,也留住了航城内的激情氛围。

走出厂房,我们继续寻找着当年生产生活的遗迹。按照“分散”的布局方针,云马老厂分成了三个区域。在群山怀抱中,他们开垦土地、种粮种菜;山脚下的池塘,夏天可以抓鱼、摸虾……每一个角落都带着自力更生的痕迹,诉说着劳动的故事、彰显着劳动的价值。

当年曾在这里生活过的同事说,大山里的云马小学、初中和高中一应俱全。由于高中建在山上,大家每天早上都是摸黑上山,那时也没有路灯,有的学生曾不小心从路边掉到沟里。他们讲述时的语气非常平淡,脸上还带着“忆往昔”的笑容,而我却感受到了三线人内心不屈于自然条件的那种坚韧。

来过云马,才能真正感受到老三线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精神;才能在离开时,读懂厂房墙上的那句“众志铸丰碑,殊勋归赤子”。

深山里的云马,提醒着今天的航空人要好好传承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努力创出一片新天地。当年的“三线”人真的不容易,付出太多太多。

——杨宏森(陕西)

在云马三线度过了我20年的青春年华,满满的回忆,很是留恋。

——汹涌澎湃(江西)

三线建设是国家发展的一段光荣历史,为祖国的建设和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朴实无华(湖北)我曾经工作的地方,看着照片满满的回忆。

——莪Handsome(广东)

回味云马厂的建厂时修路,开山放炮,工作生活在云马,老了走不动了,都舍不得离开呀!

——老松樹(贵州)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