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彩票公益金典型案例展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心幸福养老

2024-07-12 16:40:29 - 媒体滚动

2021年,民政部、财政部启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发挥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将更多资源投入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探索建立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制度机制,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福利彩票公益金典型案例展示|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心幸福养老

完善三级服务网络打造幸福颐养体系

作为首批项目地区之一,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年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446万元补助、2022年获得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1100万元激励,于2023年8月圆满完成项目,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375张,为近4000名困难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14万余人次。

马鞍山市以开展项目为契机,着力完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通过健全政策法规、拓展服务功能、打造服务品牌、强化基础保障,着力打造具有马鞍山特色的居家和社区幸福颐养服务体系。

马鞍山市明确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布点、开发强度、建设标准,并逐步规划实施街道级社区嵌入式综合体建设,解决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多大规模、建在哪里”的问题。连续15年将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纳入市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及“十四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市、县区、乡镇、村居四级书记抓和各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街道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范》《家庭养老床位照护服务规范》等文件,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通过健全服务网络、开展“居安”工程,马鞍山市为老年群体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重点发展“家门口”的嵌入式养老服务,建成养老服务三级中心441个、老年食堂323个、省级示范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3家。推进“居安”工程,为4195户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为1.3万名独居、空巢老年人发放“平安智护”服务终端,并分类给予通信补贴,开展“视频+上门探访”。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中心(站)连锁化运营,推动22个乡镇敬老院通过改造提升和社会化运营改革,转型升级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

在社会资本和专业力量的支持下,马鞍山市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实施品牌化、连锁化运营。培育打造以“马上送福”为品牌的居家养老服务团队,构建形成以县级智慧养老指导中心为平台、服务站点为载体、专业服务团队为依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模式。明确40项社区养老和30项居家上门服务清单,持续细化优化服务流程,让居家老年人对服务项目、标准、价格、流程等做到“一本清”。

优化居家上门服务供给破解山城养老难题

2023年,重庆市渝中区被纳入项目地区,全面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优化居家上门服务供给,积极破解中心城区、山地城市养老服务难题。

家住大坪街道七牌坊社区的钟泽宾就是项目的受益者。钟泽宾今年68岁,双眼弱视,还有高血压等慢性病。项目工作人员按照“一户一策”原则,上门对其居家环境进行测量和设计。经过改造,钟泽宾的家从原来的处处让人担心变为处处让人放心。

考虑到老人独居,工作人员为其家中安装了智能语音网关。该智能设备一头连接渝中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一头接在钟泽宾的床头。一旦确认有紧急情况发生,渝中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会第一时间通知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及时帮助。钟泽宾床垫下铺着的智能床带,可以精准感知其身体状况,老人夜间离床超过20分钟,平台就会接到示警。

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是渝中区“一网兜尽”把项目实施对象“找出来”的重要抓手之一。依托“救助通”微信小程序、“渝悦养老”行动和区级智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渝中区建立跨部门信息交换机制,打通卫健、残联、医保等10余个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推进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数据互认,全面收集医院诊断、残疾证、长期护理保险等相关信息1万余条。将渝中区户籍居住在区外、重庆市户籍常住在渝中区等对象纳入项目实施范围,将相关信息在平台首页、小程序进行推送,织密织牢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主动发现网,筛选建立6000余名待评人员台账。

渝中区组建由高校教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社会工作师、家庭医生、专业护士等组成的34人专业评估团队,整合11个街道、79个社区、886个网格2000余名网格员和志愿者队伍,确保敲得开门、找得到人、说得上话。采取“社区集中+入户上门”相结合的方式,逐一现场评估复核,规范建立“一人一档”,为符合条件的2169名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签订改造服务协议,确保“不少一户、不漏一人”。

在家庭养老床位建设方面,渝中区坚持标准化规范引领、个性化定制改造、智能化支撑赋能,出台文件明确可选配置,制定标准化工作流程,确保规范实施。在居家上门服务方面,引入优质养老服务企业,大力培育本土品牌,整合11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6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2个社区老年食堂、28处社区老年大学教学点,发挥“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社区进家庭”链式服务机制优势,组建“10分钟”快速响应服务供给集群。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612万元支持下,渝中区构建起“兜底保障有力、普惠人人可及、高端充分供给”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新格局,助推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颐养更加美好、更有品质。

“4233”工作法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

2022年,四川省广安市被纳入项目地区,获得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380万元。项目启动以来,广安市建机制、增投入、补短板、强弱项,争取到省级配套资金676万元、市县级配套资金7429.5万元和社会资本1.5亿元,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广安市利用1820万元地方留存公益金,建立集行政监管、线上呼叫、“关爱地图”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打造没有围墙的“数字化养老院”。张某就是该平台的受益者。

近70岁的张某,是前锋区观阁镇小良村一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2023年10月的一天,张某突然感觉身体不适,按下紧急呼叫按钮。120及时上门,让其转危为安。

截至目前,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特殊困难老人安装智能手表(环)1116个、一键呼叫报警器2133个,接收和处理报警信息14925人次,紧急救助老人5名。

为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堵点难点,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米”,广安市探索“4233”工作法。“4”即建立四项保障机制:建立领导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强化资金支持;建立养老人才培育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建立服务质量监管机制,强化规范实施。“2”即明确两项标准范围:开展评估,明确对象筛选标准;分类实施,明确项目补助标准。“3”即完善三大服务体系:以精准、便捷为指引,完善多元供给服务体系;以专业、高效为指引,完善家庭照护服务体系;以巡访、互助为指引,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3”即推进三个融合发展: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互联网+”融合,丰富智慧养老内涵;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医疗融合,丰富健康养老内涵;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与保险融合,丰富金融养老内涵。

目前,广安市已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5个、养老服务驿站35个、家庭养老床位3128张,开展上门服务6275人次,培育出助餐、助安、助医、助洁、助行、助娱的供需对接市场,吸引了一批养老服务企业落户。在各级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助力下,广安市满足了广大老年人从“养老”变“享老”的期盼。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入选2022年项目地区。项目开展期间,巴州统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州本级留存福彩公益金1360万元,建设1236张家庭养老床位,为2472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为统筹推进落实项目,巴州民政局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统筹各类资源,确保州、县(市)两级民政部门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巴州民政局联合财政部门印发《关于开展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的实施方案》,明确项目实施的基本原则、服务对象、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流程和保障措施。

巴州创新服务模式,聚焦智慧养老服务,通过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手机端APP,对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和居家养老服务进行全流程平台记录。加大培训力度,为较偏远地区就近招聘工作人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培训,确保工作人员就近上岗、就近服务。加强宣传,将居家养老服务与宣传教育进行结合,在工作人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时,普及养老服务知识;针对失能老人照护工作,对老人家属开展相关培训,加强其照护能力。

项目通过验收后,巴州积极推进项目成果转化,全面提升全州老年人生活质量。截至今年5月,已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2000余人次,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800余张,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万余人次,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及居家养老服务在9个县(市)实现全覆盖。

以规范化管理保障项目实效

74岁的刘昭瑞,与老伴居住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龙华乡崇德社区。刘昭瑞行动不便加上视力不好,别说出门,就连如厕、剪指甲这样的小事都成了难事。

项目评估人员根据老人的身体和居家环境状况,为其配置了拐杖、放大镜指甲剪、可折叠洗澡椅、轮椅、小夜灯等,解决了其居家生活中的行走、如厕、洗澡和起居照明等问题。

退伍老兵肖诗高也是项目受益者。在部队服役期间,肖诗高因高强度操作枪炮训练导致听力减退。退伍后,他一直佩戴助听器生活,生活中碰到诸多不便。

被列入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对象后,工作人员为其做饭、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泡脚,起初肖诗高有些拒绝,认为房间太小,没必要服务。看到工作人员不但照料日常起居,还提供理发、健康管理等服务,最终,肖诗高不仅改变了看法,还为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点赞。

南康区2023年入选项目地区,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880万元和区本级财政配套资金76.9万元的支持下,截至2023年底,在19个乡镇(街道)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00张,为2166名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0万余人次。

为推动项目稳步实施,南康区委、区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成立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专题部署、现场调度,对项目进行常态化调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南康区制定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等文件,明确适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老年用品配置的清单和标准,规范上门服务内容,还明确了项目实施内容、中标机构、现场管理、资金使用监管、项目档案管理等要求。

通过实施项目,南康区有效解决了居家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最急需、最迫切的养老问题,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多元化服务让老人居家生活更安心

今年2月的一天,屋外寒风凛冽,家住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突泉镇醴泉社区的王婆婆家中暖意融融。“平常就我和老伴在家,工作人员每天都来家里打扫卫生,还陪我们说说话。”当熟悉的红马甲出现在家门口时,王婆婆就像见到了亲人一样开心。、

家住东杜尔基镇六合村的独居老人王某身体不好,日常生活中碰到许多困难。项目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对王某的居住环境、身体状况、自理能力等开展入户评估,并将其纳入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对象,在他家中安装了护栏、扶手,配置了防滑垫。

2023年入选项目地区后,突泉县制订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和责任分工。委托兴安盟辰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老年人进行评估,确定负责项目具体实施的养老服务企业。县民政局和实施单位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回访,确保项目服务质量。

据了解,在327万多元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突泉县民政局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为服务对象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清洁、基本医疗、精神慰藉等服务,累计服务老年人2.5万余人次。坚持“一户一案、一人一策”的工作理念,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摸排特殊困难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开展适老化改造,配备生活用品,为191名老年人安装助老设备,让老人居家生活更安心、更舒心。

(稿件由民政部规划财务司提供)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