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超200场!梵高等大家真迹云集,逛展为啥成年轻人休闲打卡地?

2022-08-12 14:54:34 - 中国经营报

文/陈玉琪

听说梵高、莫迪利亚尼、毕加索等多位名家的作品要来北京展出,梁玥早早约好朋友,买好展览门票。

7月22日,“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以下简称“百年无极”)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拉开帷幕。开展后的第一个周末,梁玥和朋友在人山人海中逛了近两个小时。

一年超200场!梵高等大家真迹云集,逛展为啥成年轻人休闲打卡地?

据介绍,本次展览集中展出46位欧洲现当代艺术大师所创作的62幅艺术珍品,展品均来自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作品总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随着国人对艺术展览的关注和热情不断提高,外国艺术大师作品频频走进中国,多次掀起观展热潮。

引进一个艺术展,都会面临哪些难题?大师展愈发常见、逛展热潮频频来袭,曾被视为“阳春白雪”的艺术是否变得平易近人了呢?

外国艺术大师展涌现

梁玥排了好一会儿的队,才站到《园丁》的正前方。

这是梵高的《园丁》首次来华展出,也是本次展览的焦点。不少观众慕名而来,梁玥也不例外。

《园丁》是梵高艺术风格成熟时期的重要作品,也是意大利公共收藏中最重要的梵高作品之一。画中,一脸胡茬的园丁头戴遮阳帽,站在郁郁葱葱的花园里。

一年超200场!梵高等大家真迹云集,逛展为啥成年轻人休闲打卡地?

这幅作品创作于1889年,当时的梵高正因精神病频繁发作而在精神病院疗养。此后不到一年,梵高开枪自杀,年仅37岁。

同样首次在华展出的,还有意大利表现主义画派代表画家莫迪利亚尼的重要代表作《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丁宁认为,莫迪利亚尼去世后十年,《汉卡·扎布罗夫斯卡肖像》在威尼斯双年展展出,这标志着人们真正认识这位二十世纪表现主义画派杰出艺术家的开始。

一年超200场!梵高等大家真迹云集,逛展为啥成年轻人休闲打卡地?

丁宁将此次展览的特点概括为“三多”:第一,名家大师多;第二,所反映的艺术流派多,既有相对陌生的罗马学院派、物质派、形而上学派,也有耳熟能详的立体派、超现实主义、后现代等;第三,名家大师的代表作多。

“我其实不是学艺术的,也看不太懂,就是觉得展览挺美的,色彩搭配很漂亮。”作为普通观众,梁玥对艺术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但她还是频频为各式各样的展览心动。

近年来,逛展成为年轻人休闲娱乐新去处。SAAS服务商“在艺云”发布的《艺术产业数字化发展报告》显示,自2019年9月以来,其为画廊、美术馆线下预约观展超过100万人次,30岁以下的用户占56%,40岁以下占81%。

国人对于艺术展览的关注和热情不断提高,外国艺术大师作品也频频走进中国展馆,既有“莫奈与印象派大师展”“大师自画像”“遇见拉斐尔”等西方古典艺术经典展,也有“万物的声音”“成为安迪·沃霍尔”等现当代艺术展。

据统计,在2021年的1318个展览里,有216个展览为纯粹的国际艺术展览,包括国际艺术家个展及群展,占比为16.39%。

“目前引进艺术展览的品质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名家名作有机会在国内出现。”展览主办方评价,从内容上看,近现代艺术持续升温,比如印象派等在国内有较高辨识度的艺术流派热度较高。

其次,从出借方来看,欧洲国家的展览在国内频繁出现,特别是法国、意大利等艺术大国。从国内的举办地来看,一线城市举办重量级的大展的机会比较多,而二三线城市展览的数量、级别与一线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策展难题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消费能力的提高,中国观众对欣赏西方艺术名家名作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对艺术展览,特别是真迹作品展的鉴赏水平也越来越高,这进一步促进了此类入境展览品质的提升。

然而,引进一场国外艺术展并不是一件易事。

据介绍,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展品的点交成了一大难题。在过去,出借方的工作人员需要来到展览现场进行展品点交,参照文物离开时拍摄的照片和状况报告,双方人员需要一一核对每一处细节。而在疫情的情况下,很多时候只能通过线上点交的方式实现。

“如果期待一场临时展览的展品数量、规模和名家名作数量达到去欧洲美术馆现场参观的体验,这在现阶段显然是不现实的,至少在线下展览中是难以实现的。”业内人士表示,这不仅是因为国际临展高昂的运输、保险、文物养护和组织等费用,也是因为出展方美术馆会优先确保自身固定陈列的“厚度”和完整性,只有少量重磅作品有机会离开本馆,出国展出。同时,出于珍贵文物保护的原因,艺术作品在海外展出的时长会受到严格限制。

而从观众角度来看,由于历史、审美、语言、文化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外展引进过程中的“本土化”成为必然。

首都博物馆国际合作与历史文化研究部工作人员赵婧曾撰文指出,主题定位、重构语境、关联本地文化、翻译改写、调整逻辑顺序是外国艺术展引进时本土化改造常用的五种方式。

“要用中国观众能够理解和熟悉的语言去讲述展览,这对于策展、展陈、宣传等各个方面,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百年无极》策展人钱茜介绍,为了让中国观众更好地理解展览内容,本次展览由中意两国的团队共同完成策展。

她举例,展览通过时间年表、多媒体、互动装置等形式,把中国同时期的艺术发展和交流的内容也增加到展览中,希望观众能够在观展过程中获得共鸣与丰富有趣的观展体验。

一年超200场!梵高等大家真迹云集,逛展为啥成年轻人休闲打卡地?

“颜值”当道

李慕从事策展工作近八年,曾经参与毕加索、安迪·沃霍尔等多个展览的策划工作。她回忆,商业特展是在2018年后蓬勃发展起来的,尤其集中在上海。“有各个维度的展览,不仅有大师展,还有动漫类的展览、摄影展,还包括一些潮牌的展览。”

她分析,这类展览蓬勃发展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方面,美术馆、展览馆等可以运营的空间越来越多,另一方面,消费客群逐渐接受了“买门票逛展”这样的特展消费形式。

根据《特展时代2.0》的定义,所谓“特展”,指的是以特定的主题组织内容,针对专业观众或有兴趣的爱好者,以门票、衍生品和社会赞助等为主要运营模式,在特定时间段内举办的展览。

需要考虑商业运营的特展,要让“阳春白雪”的艺术更“接地气”,就必然要考虑观众的审美与喜好。

李慕评价,在中国,展览更多是一种娱乐、消费,在此基础上兼顾艺术普及的功能。“因为好看而去看个展览、拍个照片,这是最大的诉求。”

在小红书上搜索“展览”,打卡网红展览似乎已经成了社交标配。

因此,“颜值”“出片”成为展陈时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比如在设计时会使用流行的视觉设计元素、光影技术、高饱和色彩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师热、网红展受欢迎也就不奇怪了。

盈利难题

在目前的环境下,李慕认为,艺术家的知名度、展览质量与展陈设计三点确实对外国艺术展引进能否成功落地起到了关键作用。

那么,引进一个艺术展能盈利吗?

李慕介绍,从收益上来看,赞助或商业活动分成等营利模式目前在国内还不太成熟,展览的直接利益还是来自票房和衍生品。展览客单价在100~200元之间,衍生品以生活用品、家居文创为主,价格在200元以下的衍生品销量较好。

除了直接利益,展览也有可能带来品牌效应等间接收益。

以2014年在上海举办的“印象派大师·莫奈特展”为例,展览选在了上海市中心的K11购物商城。数据显示,展览总参展人数超过40万人次,商场人流量超出春节假期最高峰的40%,同时带动了商场其他区域的营业额、商业租金和写字楼办公租金。

“但从商业角度评判,这在国内不算是个好生意。”李慕表示,即使是爆款如teamLab,也算不上暴利。要投入的地方太多了,成本主要集中在借展费用、运输与保险、布展、场地租借、宣发运营等方面,“从两三百万元起到一两千万元都有可能”。

一年超200场!梵高等大家真迹云集,逛展为啥成年轻人休闲打卡地?

另一方面,观展还未普及化,缺乏稳定的受众基础。“在受众不是很广的情况下,运营起来确实很有压力。”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外国美术研究室主任王端廷曾经评价,中国人的艺术素养相比欧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美盲”比“文盲”更多,要让艺术欣赏走进普通民众生活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中李慕、梁玥为化名)

(编辑:戚梦颖校对:张国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