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护士:在抢救中AED起了大作用

2022-08-12 00:51:00 - 媒体滚动

转自:千龙网

90后护士:在抢救中AED起了大作用

地铁北京西站,工作人员展示AED设备。

新京报记者王贵彬摄

“对我们来说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医院里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有急救常识的普通人这个时候也会冲上去。”昨日,北京朝阳医院90后护士李沫在谈起施救昏倒在地的老人时说。据她回忆,当时现场还有两名女孩参与了心肺复苏,从附近地铁站借来的AED(自动体外除颤器)也发挥了重要作用。8月8日上午,一名老人在北京地铁6号线黄渠站附近倒地,呼吸骤停。路过的北京朝阳医院90后护士李沫对老人进行了心肺复苏。最终,恢复自主呼吸的老人被送上救护车。

■ 事件

昏倒老人目前身体状况良好

8月8日上午,北京地铁六号线黄渠地铁站路边突然有一老人晕倒,多名经过的市民参与了对老人的抢救。

记者从常营派出所了解到,路过群众帮助挪开了周围的障碍物,拨打求助电话,并轮流对其开展了心肺复苏术,地铁工作人员还拿来了AED。

在一番抢救后,老人恢复了呼吸,民警与120救护车一同将老人送至民航总医院,直到家属赶到。

据了解,参与施救的有两名普通市民和一位北京朝阳医院的护士。警方介绍,目前老人身体状况良好,没有生命危险。

新京报:8月8日上午,你在地铁站附近救了一名老人,当时现场是什么情况?

李沫:8月8日上午9点多,我从医院下夜班,骑车回家路过黄渠地铁站,看到好多人聚在一起。原本以为是发生冲突了,瞥了一眼发现一个人倒地上、旁边有人在做心外按压,就赶紧停车冲了过去。

当时我的胸牌就在身上,我对那个姑娘说,我是朝阳医院的护士,需要我替换您吗?她说需要需要,你来吧。我就赶紧接替她继续做心肺复苏。

接替的时候,我迅速判断了一下,老人的颈动脉搏动消失,当时也没有自主呼吸和意识。后来听一起救援的姑娘说,她亲眼目睹老人倒地,帮忙移到了路边。但我们都不知道老人的具体情况,包括他的基础病等。

新京报:救助过程是怎样的?

李沫:我对老人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中途有人从地铁站拿来了AED,我们给老人做了除颤后就继续按压。不记得按压了多久,老人突然一个大喘气,我摸了一下他的颈动脉,这会儿就有了搏动,自主呼吸也恢复了。

恢复呼吸心跳之后,他的情况是张口喘气明显,睁大眼睛、但是没有意识,小便失禁。120到达后,急救医生检查了他的瞳孔情况,用了药,医生说心肺复苏是倒地后最重要的事情,我们在黄金时间的急救能够防止老人的脑部因缺氧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新京报:后来联系上老人的家属了吗?

李沫:当时,老人的周围没有任何家属,他拎着的兜子里放着手机,不能面部识别,只能用指纹或图案解锁,我们挨个试了他的手指都打不开。现场的民警比较有经验,在老人的包里找到了两个快递单,拨通了上面的电话,找到了家属。

公众急救知识仍待进一步普及

新京报:回想抢救过程,有什么印象比较深的事?

李沫:冲上去的时候,我没想什么,结束后还是有点后怕。平时在医院抢救是很多医生护士一起上,也有很多仪器和药物,在外面就是我和两个普通市民帮忙,病人突然倒地,我对他的既往病史很不了解,但也顾不上这些。

我去之前有两个女孩在现场帮忙,她们不像我在医院经常做抢救,但能上前救人非常勇敢,做得也很棒,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老人也很幸运,倒地的位置离地铁站很近,因此我们能借到AED,这在抢救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不过,公众的急救知识还是需要进一步普及。在抢救过程中,一开始周围人帮着给老人贴AED的金属片,但位置不是特别对,重新调整了一次;他们对AED也不熟悉,快启动的时候还有人摁着老人的手,AED除颤时旁人是不能接触患者的,当时我有点急了,让他们赶紧松开。

另外一个事情是,在抢救期间,一起救援的姑娘喊过“打120”,现场不少人拍照录像,但最后好像是警察打的120。

这种情况在教科书上也提到过,很多人在现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别人会打,结果谁都没打。对于施救者来说,最好直接明确一个人来下达指令;对于围观者,一定要有及时呼叫120的意识,最好主动举手说我来打。这个时候,救人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作为一个医务人员,你自己怎么看待这次救援经历?

李沫:同事知道后都说我很勇敢,叫我“小英雄”,但其实这种事情在医院每时每刻都有可能发生,对我们就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换了任何一个同事看见了都会冲上去,也会比我做得更好。

■ 背景

2023年年底前北京AED不低于五千台

此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了《北京市重点公共场所社会急救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2023年)》。

方案提出,2023年年底前,全市机场、火车站、城市轨道交通站、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公园、景区、体育场馆、大型商超、影剧院、学校重点公共场所实现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覆盖,鼓励其他公共场所和大型社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配置AED等急救设施设备,全市配置总量不低于5000台,初步形成覆盖全市重点公共场所的AED等急救设施设备配置、使用、管理体系;全市建成统一规范的社会急救培训体系,并形成长效机制,重点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急救知识普及率不低于80%,获得急救培训证书比例不低于40%。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