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 评价:全球视野与中国路径

2024-08-12 09:54:15 - 企业观察报

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受到关注。ESG评价作为衡量企业在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方面表现的重要工具,正逐渐成为投资决策、企业战略制定以及社会监督的重要依据。

ESG评价对于企业、投资者、社会和整个经济体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是推动可持续发展。ESG评价促使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良好的治理结构,有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是降低风险。通过评估企业在ESG方面的表现,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如环境污染导致的法律诉讼、员工权益纠纷等,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和企业运营风险。

三是提升投资决策质量。ESG评价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全面的企业画像,ESG表现良好的企业通常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更好的创新能力和更稳定的长期业绩,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过程,可以帮助投资者筛选出更具可持续发展潜力和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

四是提升企业价值。具有良好ESG表现的企业往往能够吸引更多长期投资者,提高企业声誉和品牌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财务绩效。

五是推动企业创新和转型。为了满足ESG评价的要求,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其业务模式和运营流程,包括开发更环保的产品和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等,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ESG表现,还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增长机会和竞争优势。

六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ESG评价关注企业在劳动权益、消费者保护、社区发展等方面的作为,有助于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国际上,ESG评价已经相对成熟。许多知名的评级机构和投资机构都建立了自己的ESG评价体系,并将其广泛应用于投资决策中。例如,MSCI(明晟)、Sustainalytics等机构的ESG评级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这些评级通常会考虑企业在环境管理、碳排放、资源利用、员工关系、供应链管理、董事会结构、反腐败措施等多个方面的表现。不同的评级机构可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但总体目标都是评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长期投资价值。

在我国,ESG评价仍处于发展阶段。近年来,随着国内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ESG评价也逐渐受到关注。一些国内的评级机构开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价体系。去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社科院国有经济研究智库、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共同推出“中国ESG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暨榜样盛典”项目,在技术支撑机构责任云研究院15年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对标国际标准和评级指数,结合中国党和政府要求和国家战略指引,构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ESG评价体系。

2023年以来的一系列报告和榜样盛典,有效推动了中国ESG理念的传播和实践的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视ESG信息披露和管理,今年以来,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中国本土打造的、广受期待的、统一可比的可持续披露准则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国内外ESG评价在不断完善中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对于推动企业ESG实践,促进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介于认识上区域上行业上的不同差距,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标准,全球范围内尚未出台统一的ESG评价标准,导致不同评价机构的方法和指标差异较大,评价结果的可比性和可靠性受到影响。

二是评级市场乱象,部分ESG评价机构良莠不齐,个别机构为“蹭热度”发布缺乏专业性和投资意见的排名,存在排名原则背离ESG初衷,可能误导投资者与企业,不利于资金正确流向绿色产业和领域。

三是信息披露质量不高,企业ESG信息披露不充分、不全面,质量参差不齐,且缺乏统一的披露标准,这使得评级机构难以获取准确、全面的数据,影响评级结果的有效性。

四是适应本土特色不足,国际上一些成熟的ESG评价方法和指标可能不完全适用于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需要建立更符合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特色的本土化指标体系和方法学。

ESG是以“以资本向善推动商业向善”,ESG评价是ESG生态建设的重要环节。如何构建客观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学,需要研究明确ESG评价的基本逻辑和规律:

一是相关性原则。本质上讲,ESG评价是机构代表企业利益相关方来评价企业,好不好不是专家说了算,而是利益相关方说了算。二是系统性原则。ESG评价应综合考虑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的因素,还要考虑其供应链重要议题的表现,避免片面性和局限性。三是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和方法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具有合理性和有效性。四是客观性原则。评价过程应基于客观数据和事实,避免主观偏见和人为操纵。五是动态性原则。企业的ESG表现是不断变化的,评价应及时跟踪和更新,反映企业的最新情况。六是可比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在不同企业、行业和地区之间具有可比性,以便投资者进行决策。这些基本逻辑和规律,是我们开展ESG评价的重要遵循,也是我们更好构建ESG评价体系的重要遵循。

ESG是时代前沿,是大势所趋,加快我国ESG体系建设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接轨国际、符合国情的中国ESG评价体系,推动ESG评价在促进中国ESG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势在必行。

一要加强政策引导与监管。政府及监管机构应加强政策指引,建立激励和惩罚机制,引领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业务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明确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政策实施。政府在重大采购投资时,要把本土ESG评价机构纳入投资或招采的可行性框架中,注意听取ESG评价机构意见,确保政府投资向社会贡献度高的企业倾斜。同时,对ESG评价机构进行规范和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加强监督检查,防止不规范行为。

二要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完善ESG信息披露制度,明确披露要求和规范,鼓励企业积极主动披露ESG信息,并对披露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可以通过完善制度规范、给予正向激励、运用技术手段以及发挥媒体和专业投资机构的监督作用等方式来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建立ESG鉴证流程标准,培育本土ESG鉴证机构,鼓励先进企业率先开展ESG鉴证。

三要促进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创新。ESG评价机构应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方法,充分运用大数据、大模型AI技术开展数据收集处理,保持其科学性和时效性。加强学术机构、高校、投资者、上市公司和行业协会等之间的沟通与反馈,持续优化评级体系。在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中国特色,发展本土化的ESG指标和方法学,特别是践行新发展理念、落实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赋能“一带一路”等,使其更符合国内企业的特点和需求。

四要培育专业第三方机构。鼓励和支持更多专业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参与,推动本土化ESG第三方评估体系和数据库的建设,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持。把ESG咨询、评价、鉴证等机构建设纳入高质量服务业建设内容,予以资金、税收、财政、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五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内外ESG评级机构应增加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指标互认等问题,推动评价体系的相互借鉴和融合。在突出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寻求与国际体系的对接和协调,以提高中国ESG评价体系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在“一带一路”合作中,对我企业参与海外重大项目需要提供ESG评价时,优先推荐我本土ESG机构参与,稳步有序推动我本土ESG机构出海。

六要强化ESG宣传。多渠道、多层次开展ESG宣传活动,提高广大公众、企业、投资者等对ESG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在担当作为中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赢共融。加强ESG投资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引导其重视ESG因素在投资决策和企业经营中的作用。通过发布、论坛、培训等方式,普及ESG理念和知识,促进ESG建设健康发展。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节目中心制片人)

企观国资是企业观察报社官方微信公众号。《企业观察报》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全媒体平台,被国务院国资委认定为“国资国企自有舆论平台”,致力于以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视角关注报道中国企业改革发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10120240005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