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别担心文科的未来

2024-08-12 21:20:00 - 澎湃新闻

“是不是学习不好才读文科?”“学文科以后是很难有出路”“我儿子必须得学个有前途的工科专业,比如人工智能什么的”……近几年,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和论调,我甚至看到过“文科=空谈误国?”这样的惊悚标题。最近,讨论文科前途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如果把视野进一步放大,从部分英国大学取消人文学科学位,到日本一度传出要“废除文科学部”,再到日前全球多所知名高校宣布撤销外语专业,许多网友都表示感到了一股浓浓的“文科末日感”。

于是,很多人一问再问:文科还有未来吗?或者说,读文科还有未来吗?窃以为,这个问题可以一分为二来看待。

一方面,如今有些文科专业由于大幅落后于时代社会发展而不断贬值,让人看不到它们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文科本身所蕴含的思维、视野与智慧,必有大用。在我看来,文科不仅有未来,甚至将在AI时代迎来一个华丽的转身。

其实,人的一生说到底就是面对三件事:和世界的关系,和他人的关系,以及和自己的关系。在处理这三种关系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外解决问题,对内寻求意义。解决问题主要靠理工科来推动,而至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社会应该如何运作,社会财富应当如何分配等涉及价值观、思想意识的问题,需要用到文科的思维和方法。

更重要的是,理工科聚焦于解决问题,而什么是问题,除了本能的生存需求之外,其余都是由人的意义感给出的。是的,人是生活在自己所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工科成就了人类,而文科定义了什么是人类,后者曾在启蒙时代帮助人类摆脱愚昧和恐惧,而今世界的种种矛盾与危机,依然需要文科的指引。

以2015年轰动全球的美国最高法院同性婚姻案宣判为例,这一判决不仅改变了美国的婚姻传统,也改写了人类千万年来的婚姻定义。这背后所牵涉的正是人之为人的定义——不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人与婚姻都是相互定义的关系。而在4位反对的大法官中,罗伯茨的诘问最引人深思:

我们都认为,婚姻只能是两个不同性别的人之间的结合。可今天,我们在法律上推翻了这种千年的传统。既然婚姻不一定是两个异性之间的结合,那么为什么一定得是两个人之间的结合?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可不可以?甚至更进一步,为什么一定得是人和人之间的结合?

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方向追问下去,一定会触及到多数人都不能接受的底线。你能想象一个人和一只大猩猩或一条海豚结婚吗?显然不能。那么,婚姻的边界和底线在哪里?或者换一种问法,在一段婚姻关系中,作为人的情感底线和意义边界究竟在哪里?这显然已经超越了任何一个理科或工科专业所能解答的范畴,你不能指望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牛顿的万有引力公式或任何一段程序代码来告诉你答案。

在已然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越来越多关乎道德、伦理、审美等指涉价值与意义的新问题将层出不穷。比如,海量的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个人隐私是否被重视并得到保护?在招聘、金融、医疗等领域,是否存在算法歧视带来的不公现象?在AI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如何平衡AI发展与人力就业的关系?当AI发生决策失误时,如何明确区分人机的责任归属……

凡此种种,都需要文科的思维、视野与智慧。细而言之,AI时代比以往更加迫切地需要文科的领导力与战略思维,文科的道德视角与伦理属性,文科的同理心与共情能力,文科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文科的思辨性与批判精神,文科的艺术热情与想象力……尽管不像理工科那样“立竿见影”,但透过时间的魔法,文科在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我们承认价值观念是相对的,即不存在绝对的、单一的、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那么我们就需要时刻对价值观念——包括那些被视为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念——保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和重新审视的目光。对于文科而言,其核心要义正是审视并创造价值。或许,这恰好对应了中国哲学思想中的“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当你仍然在怀疑文科无用的时候,或许你应该怀疑的是自己是不是不幸读了一个“假的文科专业”。而真正的文科,将永远向现实生活提出问题,赋予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