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别“心理性饥饿”,战胜“情绪化进食”!

2023-09-12 11:32:15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你是否有听过“过劳肥”“越累越胖”“焦虑肥胖”?想减肥的你是否总在归责于奶茶?事实真的是累了、难过才饿得快、吃得多吗?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情绪性进食以及它和自控力的关系,希望对大家识别“心理性饥饿”、战胜“情绪化进食”能有所帮助↓

识别“心理性饥饿”,战胜“情绪化进食”!

情绪会影响人们对食物的选择和进食的行为,不同的情绪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进食行为,但目前研究发现,消极的情绪对人们的进食行为影响更大。

当我们面对生活中压力、愤怒、抑郁等刺激时,我们可能会明明不饿但仍然要继续吃或者想吃火锅、烧烤、甜点等刺激性和高能量的食物。用“使劲吃”来应对和回避眼前让我们沮丧的现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性进食,以进食行为作为应对消极情绪的行为模式,它强调的是过度进食,是一种情绪指向性的应对方式。

自我控制是个体抑制和调节自身冲动的能力,包括容忍挫折、抗拒诱惑、延迟满足等多种形式。

自我控制力和消极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当人处在悲伤的情绪状态时,会比平时更难判断自己是否应该停止进食,进而会导致我们过度进食,甚至改变原有的饮食习惯。

通过“ABCDE模式”

和“正念饮食”缓解情绪性进食

情绪性进食,一方面是我们面对压力和刺激时的一种情绪指向性应对方式;另一方面,当我们陷入这种消极的情绪时又会削弱我们的自控力,强化这种应对方式。如果这种行为已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呢?有两个方法分享给大家:

一、使用“ABCDE模式”改变消极认知

消极的情绪往往和消极的认知有关。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在情绪ABC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了ABCDE模式。

识别“心理性饥饿”,战胜“情绪化进食”!

它的关键在于客观描述所发生的事件后,识别自己的第一想法并澄清其中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基于事实的反驳。那么,如何提出基于事实的反驳呢?我们可以思考下:为了这件事,我们做了哪些努力,获得了哪些成就与进步,造成现在没有达成预期的还可能有哪些主客观原因等等。当我们对现有不合理的想法进行基于事实的反驳后,对挫折与压力情景就会有新的认识,新的积极行为也会随之而来。

二、尝试下正念饮食

正念饮食是目前缓解情绪性进食的方法之一。研究发现,通过正念训练,人们可以提高对自我的感知,当面对负面事件和情绪时,可以增强放松的能力,有效减少冲动。比如:放慢进食速度,充分咀嚼,把注意力放在体会食物带给自己的感受上,尽量在安静的环境内进食等等。

来源浦东发布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