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2023-09-12 20:34:10 - 每日经济新闻

以前真的能从成都坐船去江南?

“新语山头荔枝熟”的山,是哪座山?

杜甫看到的西岭又是哪座山?

陆游到底有没有看到梅花?

……

果然,无厘头的问题,

又出现在了天府文化新媒体编辑部。

而我的同事@王三铁,

总能给我们深挖下去的动力。

她说:

“成都哪里来的山?

张籍是不是地理不好?

走错城市,硬说是成都!”

我们从文本、历史、地理等诸多方面,

一一考据这些诗词。

一场关于成都的“诗词大调查”就此展开!

01.到底是哪座山头有荔枝?

关于“唐代成都有荔枝”的历史,张籍的《成都曲》已是流传最广的证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张籍是什么人?

除了中唐诗人、擅写乐府诗此类标签外,张籍最著名的趣事当属“吃灰”。他极度迷恋杜甫,甚至将写有杜甫名句的纸张烧掉,用蜂蜜拌着纸灰吃进肚子里。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荔枝风靡于唐代,离不开画中人

图源|[元]钱选《贵妃上马图》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即使是这样一位性情中人,将成都有荔枝的事实,白纸黑字写下来,也有人极力质疑。

陆游,就是质疑张籍的第一人。

陆游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他翻遍《旧唐书》《新唐书》都没发现有文字记载张籍曾到过巴蜀。二是,陆游自己在成都待了8年,没见过成都有山,更没见过有荔枝。

为此,他将自己的考据写入了文章中:

张文昌……此未尝至成都者也。成都无山亦无茘枝。苏黄门诗云: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盖眉之彭山县已无荔枝矣,况成都乎。

——《老学庵笔记》

其实,陆游的反驳也没有铁证。

史书中虽没有记载张籍曾到过巴蜀,但是张籍却写了不少关于巴蜀的诗句。甚至之后在长安做官,一有朋友去蜀地,他便要写诗,诗中极尽成都风物。

而且,陆游说成都没有“山”,也不尽然。

在张籍生活的时代,有本《元和郡县志》详细记录了成都周围的小山和丘陵。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武担山、宋兴山、武侯山、分栋山、大塔山……都列入成都府的管辖之内。

其中武担山距成都最近,就在城北一百二十步,宋兴山和武侯山分别位于北城门和东城门外。在《元和郡县志》记载中,分栋山最远,是成都府东面的门户。而根据后人考据,“分栋山”就是如今的龙泉山。

那么张籍笔下的“新雨山头荔枝熟”,那座长荔枝的山在那里呢?

翻阅唐代关于成都出产荔枝的诗词中,都没有写明荔枝具体出产的地点。这也意味着张籍所说的,雨后荔枝挂满山头的景象成为孤证。

不过,从后世的文献中可知成都种植荔枝的确切地点。如北宋文人宋祁的记载成都“江渎池”风物的《避暑江渎祠池》,就可以找寻到关于荔枝的记载:“烟稠茉荷叶,露熟荔枝房。”

这座位于成都城南外、锦江侧的江渎池,大约就在如今的南门大桥旁。

清代嘉庆的《四川通志》第74卷中《食货·成都府》也写明:“荔枝……蜀府花圃出,今无。”蜀王花园就在如今的“摩诃池”。

或许,在一千多年前,分栋山上真的长满荔枝树。

雨后初霁时,张籍的眼前是枝头初熟的荔枝,红润的外壳上正有一滴雨水落在土地上。

02.古蜀梅苑到底在哪?

陆游,一生钟情梅花。

在成都生活的8年中,梅花给陆游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这首脍炙人口的《梅花绝句》就是他78岁在家乡时写下的。可见当时成都遍种梅花的盛景。

据说,这条从青羊宫走到西郊城外的路,还不是当时成都梅树最密集的地方。前蜀皇帝王建修筑的蜀宫别苑中遍种梅花,又被成为“梅苑”。钟爱梅花的陆游,自然不能错过。

“梅苑”究竟在哪?

在陆游《梅龙》一诗的序言,和《月上海棠》的词下自注就分别写到:

故蜀别苑在成都西南十五六里。

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

这就框定出“梅苑”的大致范围,位于成都府的西南边。

但这个范围也太过宽泛。如果再深入探索,陆游的《剑南诗稿·卷10》中著有《梅花绝句十首》,陆游自己写的注解成为关键信息:

成都合江园,盖故蜀别苑,梅最盛。自初开,监官日报府;报至开五分,则府主来宴,游人亦竞集。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合江园”是不是今日的“合江亭”?答案:是的。

无论是翻阅范成大的《吴船录》,还是蔡迨的《合江园记》,都能得见这座以合江亭为中心的园林。合江园在当时的繁盛至极,范成大称赞它:“绿野平林,烟水清远,极似江南。”

而正是深入范成大的《吴船录》才知道,“腊月赏梅”也是当时成都人约定俗成的风俗:

亭之上曰芳华楼,前后植梅甚多。故事:腊月赏梅于此。管界巡检营在亭傍。每花开及三分,巡检司具申一两日开燕,监司预焉。

既然如此,那曾经的蜀王别院是不是如今的合江亭呢?答案:不是!

实际上,陆游在成都游览时,错将合江园当做了古蜀梅苑。

根据宋人对“梅苑”的记载,再加上近代人们的考证,发现:这一皇家别院大致位于浣花溪的上游。其位置基本和如今的清水河公园重合。

如今,再去清水河公园,还能在湖岸便的蜀凤阁看到流沙河先生题写的对联:

凤凰渺渺太空翔程万里怎知城市已翻新

苑薮萧萧前蜀历史千年但愿梅花还念旧

03.杜甫到底看到了哪座山?

在成都待了近四年的杜甫写了200多首诗,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其中一句“窗含西岭千秋雪”更是证明了在一千多年前的成都城里,就可以望见雪山。

通常人们都默认杜甫看到的那座雪山就是如今位于大邑县境内的西岭雪山,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要明确的是,西岭雪山并非某一座具体的山,而是对一系列海拔从1260米到5364米不等的群山的统称,其中5364米的大雪塘也是成都境内的最高峰,位于大邑县境内西北方向。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雪塘被纳入旅游开发,总面积483平方公里的景区逐渐形成,并以杜甫的诗为灵感,取名西岭雪山。1992年,因境内有西岭雪山景区,大邑县的双河乡也升格更名为西岭镇。而无论是查阅乾隆还是光绪年间的《大邑县志》,都会发现全书并没有提到“西岭”二字。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光绪年间的《大邑县志·卷四·山川》中关于大邑西北方雪山的唯一记录。

图源|《大邑县志》

也就是说,在西岭雪山景区开发之前,“西岭”还只是杜甫笔下的一个并不确切的意向,并非某座具体的山。

所以杜甫当年看到的西岭到底是哪座山呢?

答案便是西蜀群峰,这个回答看起来像是在糊弄人,但最接近事实的解释的确如此。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如果要科学考据,杜甫当年推开的那扇窗的朝向是相当重要的线索,但我们显然对此无从得知。

那么直接眼见为实,在成都向西望,能看到哪些终年积雪的山峰?

成都平原的西边,群山由南向北依次是邛崃山脉与龙门山脉,它们属于广义上的横断山区,在成都城里向西望去,所看到的群山都在其中。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考虑到海拔、位置和遮挡关系,根据近年观山爱好者们普遍观察的结果,天气好时,身处成都市区不同方位,仅靠肉眼可以看到的标志性雪山包括但不限于:

4582米的光光山、主峰最高海拔4989米的九顶山、5313米的小雪隆包、5364米的西岭雪山主峰大雪塘、6250米的四姑娘山主峰幺妹峰、7556米的四川最高峰贡嘎山。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也就是说,杜甫当年所看到的西岭,极有可能就是其中的某座雪山。

如果再结合到当年杜甫诗兴大发时的创作发挥,当他推开窗看到那连绵的雪峰,一句“西岭千秋雪”的感叹便更像是对那片西蜀群峰的泛指了。

04.东吴的船能一路开到杜甫草堂门口?

诗兴大发的杜甫似乎在望见“西岭千秋雪”之后,情绪更加高涨,一气呵成写出了同样传世千古那另外半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于是又一个问题来了——当年真的能从江南坐船到杜甫草堂门口?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早在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锦江就逐步停止了航运,所以时至今日除了东门码头的夜游锦江游船,许多成都人对于府南河还能行船的事实并没有太具体的概念。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那么唐代的成都,锦江的航运状况又如何呢?

杜甫当年写浣花溪的另一首诗《卜居》里曾这样写道,“浣花溪水水西头......东行万里堪乘兴,须向山阴上小舟。”也就是说,当时在浣花溪就可以坐船一路到江南的山阴,即今天的绍兴。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卢纶在《送何召下第后归蜀》一诗中也以“水程通海货,地利杂吴风”来记录了当时成都锦江上的船运贸易情况。

如果查阅《成都市交通志》,便可知“唐贞观年间,万里桥码头水运繁忙,市场繁荣,客商云集,歌楼酒家鳞次栉比。”

其实自李冰修建都江堰之后,成都就逐步具备了通航的条件,而伴随着唐代成都商业、手工业、贸易的繁荣,锦江航道也变得愈发热闹。

锦江通航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留下了万里桥码头、九眼桥码头、安顺桥码头等著名老码头,其中万里桥码头还一度成为重要的水运交通枢纽。

诗词里写的成都,到底真的假的?

所以当年杜甫草堂门口的浣花溪上停着一艘“东吴万里船”显然不是无稽之谈。

但诗歌毕竟是文学创作,其中往往融入了诗人不少创造性的表达,或许,当年杜甫家门口停的,只是一只渡船轻舟呢?

记者|李柯薪、谭傢予

编辑|陈其飞、谭傢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