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节目单“诉说”冰城文化发展史

2024-09-12 08:01:06 - 媒体滚动

转自:哈尔滨日报

小小节目单“诉说”冰城文化发展史

小小节目单“诉说”冰城文化发展史

■本报记者申志远于秋莹文/摄

在徐世铭的一排排玻璃橱窗里,按年代和文艺类别依次展示的节目单内容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节目单中,既有国家文艺院团来哈举办的庆典演出、中外友好文化交流演出、各省市著名院团原创首演,也有工矿企业文艺汇演、送歌送戏下乡演出、军民联欢演出、少年儿童歌舞汇演、艺术院校文艺汇演……真可谓万紫千红、百花争艳。近日,在“时代的沃土绽放的百花——当代文艺演出节目单精选展”现场,记者对收藏大家徐世铭进行了独家专访。

龙江舞台的变迁

浓缩在一张张节目单里

徐世铭出生于1942年,9岁起开始收藏节目单。半个多世纪以来,徐世铭共收藏超过万张节目单。作为“时代的沃土绽放的百花——当代文艺演出节目单精选展”的策展人、展品提供者,这次展览的5000余张展品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在这些时间跨度从1951年到2024年的节目单里,呈现出祖国的发展、社会的变迁、文化生活的丰富。其中,年代最久远的是1951年歌剧《星星之火》节目单,最新的是齐齐哈尔话剧团来哈演出的话剧《金剑啸》和哈尔滨市文联《时代之歌》朗诵会节目单。

“这次展出的节目单,以黑龙江、哈尔滨的文艺演出为主,也包括了中央艺术院团、各省市艺术院团来哈演出的节目单。这些节目单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文艺服务于人民的文艺方针,展示了各个历史时期群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徐世铭表示:“这些小小节目单,作为一面折射社会变迁的镜子,汇聚了巨大文化含量。不仅清晰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丰硕成果,更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黑龙江省乃至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

薄薄的一份节目单,在普通人眼里平淡无奇,往往看完演出就随手丢掉了,可在徐世铭那里却成了宝贝。自1951年他收集的第一张节目单到现在,跨越70多年。这些节目单不仅是对当时演出的美好回忆,更是珍贵的历史印记。

最早一张节目单

记录《星星之火》冰城首演

1946年6月,东北鲁迅文艺学院、东北文工团和松江文工团在哈尔滨大光明电影院联合演出《白毛女》。徐世铭观看了演出,因为年纪太小,当时没有留下节目单,于是长大后他买了一张刊登演出消息的《哈尔滨日报》留作纪念。从那时起,徐世铭开始有意识地收藏节目单。

1951年,四幕七场新歌剧《星星之火》在哈尔滨举行首场演出,9岁的徐世铭拿到了人生中第一份节目单。至今他还会唱歌剧里的经典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时,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常常能听到‘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的美妙旋律,这首歌也是在哈尔滨开始传唱到全国的。”讲到激动处,徐世铭还现场给记者演唱了这段歌曲。

上世纪八十年代,哈尔滨话剧院改编创作了国外的《教父》《死环》《人人都来夜总会》《斯巴达克斯》《基督山伯爵》,还创排了原创话剧《间隙与奸细》《蛾》《哈尔滨保卫战》《夜幕下的哈尔滨》,轰动全国。“哈尔滨歌剧院上演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名叫《山野里的游戏》。”徐世铭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展示了一些具有纪念价值的节目单,包括哈尔滨民间艺术剧院的皮影戏《秃尾巴老李》,哈尔滨歌剧院的歌剧《刘胡兰》《海岛女民兵》,省京剧院的《封神榜》,省评剧院的《泪美人》《叛逆的皇妃》《苏宁》以及李文岐的《黑土》《大冬天》,马伟国的《马大哈内传》《马大哈外传》,赵光远的《马迭尔旅馆的枪声》,邓迎海的《浴火危城》等哈尔滨艺术家的节目单。

“当时沈阳话剧团来哈演出歌舞故事剧《搭错车》《榆树下的恋情》《断线风筝》,在哈尔滨一炮走红后,开启了全国巡演。”徐世铭回忆道,那之后,排剧热潮风靡哈尔滨。哈尔滨青年宫话剧队排演了话剧《金子》,星光机器厂话剧队排演了话剧《哥们折腾记》。徐世铭之后还曾在哈尔滨看过中央实验话剧院的话剧《大风歌》以及最新排演的话剧《人世间》。“哈尔滨观众对话剧的喜爱一点也没有减。”徐世铭说。

兴趣不减当年

耄耋之年仍坚持收藏节目单

由于退休前从事宣传工作,徐世铭还策划组织过各种演出,相关的文艺演出节目单有好几个展柜。

每一张节目单的背后都有故事。如今,耄耋之年的徐世铭对各种文艺演出的兴趣不减当年,只要有演出,他都会流连于各个剧院,并坚持着自己对节目单的收藏。徐世铭说,节目单凝聚着一个演出团队的心血,记录着一个时代的文艺特质。这些集节目内容、演出时间、演出地点、演出人员于一体的节目单,是反映不同时期文化生活的“文化名片”。

“我们欣赏、阅读这些引发回忆、遐想以及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伟大文化建设成果的节目单时,更需要我们读懂它们,从中汲取精神营养——赓续中华文明,颂扬地方特色,续写龙江文化新篇。”徐世铭动情地说。

在展厅中,许多年轻观众兴致勃勃地围在这些老节目单的展台前。泛黄的纸张、手绘刻印版的印刷……充满了历史感的节目单令他们大开眼界。“这些跨越几十年的节目单,就是时代的记录,印证了黑龙江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足迹。”来自哈尔滨音乐学院的教授王岩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