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教授的书单

2024-09-12 09:01:19 - 媒体滚动

杨教授的书单

本版摄影峻峰

在我收藏的唐山作家的签名作品中,数量最多、品种最全的当属杨立元教授,且每件都是签名本。

我和立元相识已近半个世纪,我们是大学同班同学,1978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入学前,立元是县办企业的政工干部,在1974年就入了党,曾被县委组织部列为培养对象,而我是年仅16岁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那时学制短,小学5年,初中、高中各两年。和立元比起来,我还是一个孩子,刚刚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没有一点社会阅历和经验。我们俩人住同一间宿舍,他在生活上对我关心照顾。立元是我们班的班长,群众威信挺高。大家都认为,他将来一定会当个领导干部。出人意料的是,他毕业留校了,最终当上了一名大学教授。说来也巧,我爱人张玉洁,是立元留校后任教的第一届学生。30多年后,我的儿子也到大学任教,和立元成了同事。立元是丰南唐坊人,而我的外祖父是建国初省立胥各庄中学校长。这一层层机缘,使我们之间的友谊越来越深,半个世纪不曾中断。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长兄,待人宽厚,处事沉稳,热情、实在、直爽。他嗜书如命。他常说,人生一世,什么钱财,什么名利,啥也留不下。只有书可以流传。他一生著书立说,可谓著作等身。当他把出版著作的书单交给我时,我惊讶啦,居然有45部之多。从大学毕业到退休,基本上一年一本书啊,真是终其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一直认为,人的一生要想成就一件事,一是靠热爱,二是靠坚持。手捧书单,感慨万千,我给杨教授微信发了八个字:“硕果累累,令人敬佩。”他回复说:“本职工作,分内之事。”这份书单由三部分图书组成,理论著作,文学作品,教育文集,恰恰对应了他三种不同的身份,文学评论家、作家和教授。他的800万字的《杨立元文集》也即将出版,这是他从所发表的1000多万字作品中择选出来的。

他首先是一名教授。大学毕业后,他留校任教,教写作课。后到复旦大学深造,期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美的探求》,1991年6月,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当时我在遵化工作,他10月就签赠给我和玉洁,我一直珍藏。很快杨教授成为学院学科带头人,先后承担了美学、文学理论、散文创作论等多门课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他坚持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用心血浇灌学生的心田;他倾力科研,在文艺理论教学上大胆进行改革和探索,成果卓著,先后主编了《教育科研论文选》《教坛文萃》等5部教育专著,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曾宪梓教育基金会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河北省高校教学名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获中国文联、华北区、河北文联文艺评论奖,孙犁文学奖,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河北文艺振兴奖,河北省文艺贡献奖,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数十个奖项,还被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师范大学、长春师范大学聘为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

他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他在1996年8月23日《文艺报》上发表文章评价何申、谈歌、关仁山三位河北作家的评论《贴近现实反映人生——谈河北的“三驾马车”》。那时《小说选刊》编辑部、河北省委宣传部、河北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河北三作家何申、谈歌、关仁山小说作品讨论会”。也正是由于这篇评论的发表才使得各家媒体普遍采用了“三驾马车”的称谓,从此使得“三驾马车”不胫而走,在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随后他又出版了专著《“三驾马车”论》《河北“三驾马车”论》,从而使得“三驾马车”写进了当代文学史;他提出了燕山作家群、滦河作家群、老呔作家群的理念,并对地域文化进行研究,出版了十几部专著,这些书既是为地域作家作论,也是为地域文学写史。他热心帮助扶植业余作者,用美学、文学理论评价作品,他写过评论文章或为作品作序的作家、作者达400人。他的代表作《新现实主义小说论》为中国作协重点扶持选题、河北省社会科学重要学术著作出版资助项目。他认为新现实主义小说之“新”,主要表现在对传统现实主义精神的进化、强化、深化和美化上,并对此进行了深度地解读,还对河北“三驾马车”、张平、周梅森、刘醒龙、陆天明、张宏森等著名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的《创作动机论》是中国目前唯一一本把一个概念运用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而写成的一本书。他对滦河作家、“三驾马车”、新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动机论和唐山大地震文学等几乎都进行了30年左右的研究,有一种铁杵磨成针、把板凳坐穿的精神,以致因为长期久坐而得了静脉曲张和膝关节炎等病症,有一种路遥所说的为文学的“殉道精神”。许多作者新书出版后,他都主动张罗、操持作品研讨会、新书发布会。我家三代人出版的专著,立元教授都写过评论推介,在此由衷感谢。正如著名作家王立新所说:正是有了杨立元教授,唐山文坛才不会寂寞。

他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上世纪80年代,大多数年轻人都有一个作家梦。在校期间,杨立元创办了碣石文学社,并在1979年起,在《唐山日报》上相继发表了《“炮筒子”队长》和《侯大叔轶事》等小说。他写的小说颇有些赵树理小说的味道,诙谐幽默,乡土气息浓厚,这也成为他以后创作小说的风格。他特别喜欢赵树理的小说,按他的话说,每次写小说都要看看赵树理的小说,这也成为他特别喜欢何申的小说的原因,因为何申的小说就颇具赵树理的小说的风格。因此他在《文学评论》《文艺报》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何申与赵树理》《不同时代,同一脉流——何申赵树理比较论》《与新的山乡共脉动——何申小说的审美指向》,他称何申是“河北的赵树理”。此后,他出版了长篇小说《滦州起义》《历史上的纪念地》(与伦洪波合著),短篇小说集《小镇传奇》《小镇轶事》(即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家乡戏》《姥姥门口唱大戏》《怀念与纪念》,报告文学《情酬苍生》《走向辉煌》等15部文学作品。立元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故乡情结,正如他在《小镇传奇》后记中所说,我有很浓厚的恋乡情结,虽然离开故乡多年,但我对她一往情深。因为她是我生命之根,精神之源。也可以说,她是我生命的家园、精神的乐园。在我收藏的杨教授的书籍中,有一本《小镇传奇》是从出版社邮购的,这本书的扉页上,有他题写的一首诗:“小镇大世界,传奇故事多。俗中见大雅,平中显高妙。”

其实,在我心目中,他更是文学地标的塑造者。杨教授退休后,一方面致力于文学创作,另一方面热衷于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他推动了丰南七步楼文化中心的建设,七步楼先后成立了关仁山文学馆、峭岩文学馆、杨立元文学馆,使之成为丰南乃至唐山的一块宝地;他在丰南图书馆成立了杨立元工作室(特藏室),正在唐山师范学院图书馆筹建唐山作家文学馆;他还关心支持南湖藏书楼的建设,献计献策。所有这些,他统筹谋划、沟通协调、亲力亲为,为新唐山树立起一座座文化地标,功不可没。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