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新质生产力 打卡国企新坐标|探寻智能化绿色矿山的迭代密码

2024-09-12 16:15:47 - 新华财经官方微博

转自:新华财经

提到露天煤矿,很多人的脑海中会浮现“粗放型”“高耗能”“高污染”等标签,然而,历经多年产业变革,长江以南最大露天煤矿——小龙潭煤矿现今正焕发勃勃生机:坑底智能排水系统、变电站信息自动化、智能过磅系统、边坡多维度监测系统……云南能投集团所属小龙潭矿务局正以研发露天矿智能化系统技术体系等为新增长点,探寻智能化、绿色化矿山的发展新路径。

9月12日,由云南省委网信办和省国资委党委指导的“解码新质生产力打卡国企新坐标——网络媒体及网络大V走进省属企业(第三期)活动”采访组来到云南能投集团小龙潭煤矿,探寻这座智能化绿色矿山的迭代密码。

解码新质生产力 打卡国企新坐标|探寻智能化绿色矿山的迭代密码

新技术赋能“智慧矿山”

“目前,矿区正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智能化设备等先进技术提升煤矿的生产效率、安全性和环保水平。”小龙潭矿务局公司总工程师陈路良介绍,通过与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建立技术创新合作关系,小龙潭矿务局引进TM60自动化边坡监测系统、地表形变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建成边坡管理预警系统及地表岩移机器人监测系统,实现边坡监测数字化、自动化、全方位实时监测,逐步取代人工监测和巡检监测。

据悉,今年6月,矿区开始利用无人机开展进度图测量工作,实现数字矿山开采可视交互化管理,建成矿山开采可视化系统和露天矿山二维、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大大缩减了工作时长,为测绘数字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解码新质生产力 打卡国企新坐标|探寻智能化绿色矿山的迭代密码

新观念突破“变”与“不变”

按照矿区总体规划和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小龙潭矿务局还对采场边坡的挂帮煤进行资源回收,将煤矸石、泥灰岩用于矿区道路建设,将环境恢复和综合利用有机结合,让煤炭回采率达98.5%以上,达到了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的目的。

“传统产业不能躺在资源上睡大觉,躺在舒适区里吃老本,靠山吃山,总有山穷水尽时。”小龙潭矿务局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芮昌龙说,观念一变天地宽,让“金字招牌”适应时代的“新需求”,既需要“传承的不变”也需要“创新的改变”。目前,小龙潭已建成创新工作室2个,技师工作站5个,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00余人,与有关科研院所及高校筹划成立“科创中心”等,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小龙潭还通过引进设备故障诊断的新技术,降低设备维修成本,提升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水平,实现对矿区设备运行状态实时监测。生产技术部负责人说:“特别是对洗车平台沉砂池清淤方式和智能钻机钻杆、转接头技术的升级改造,不仅让清淤周期从每7天一次延长至每40天一次,极大压缩了设备运行成本,还让每台钻机平均每天完成穿孔数提高到60个,预计节约费用11万元。”

解码新质生产力 打卡国企新坐标|探寻智能化绿色矿山的迭代密码

新转变从“吨”到“克”来之不易

“在精准营销方面,我们积极探索煤炭精深加工、分级销售,深入探索褐煤提质加工方式,不断提高煤炭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公司营销负责人介绍,公司多次组织开展煤炭筛分装置的试验和制作工作,采用单独制作筛分装置的方式成功实现块煤的筛分,为进一步优化完善煤炭营销体系和渠道,实现煤炭生产扩能、提质、增效目标构建稳固的基石。

从“吨”到“克”的转变来之不易,小龙潭矿务局以对内挖潜降耗、对外积极开拓市场的策略,将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成本管控、煤炭销售、队伍建设四大环节,延伸“三精管理”,开辟降本增效新天地。

今年上半年,小龙潭矿务局累计供应电煤455万吨,占全省电煤供应总量36%。小龙潭露天矿和布沼坝露天矿两个露天矿仿佛两口盛满乌金的聚宝盆,通过运煤车、采煤胶带机源源不断地运送着煤炭,为西南地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能源保障,成就了“龙游煤海”的美誉。

新生态实现“双丰收”

“为了一改露天矿坑尘土飞扬的印象,我们修建矿坑车辆冲洗平台、胶带运输系统喷淋装置、道路自动喷淋系统,有效减少了扬尘,同时,一直坚持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治理区面积达1032公顷,矿区绿化覆盖率达93%。”陈路良说,早年的荒山经过几代煤矿人的努力,如今绿树婆娑、草木葱茏,目之所及之处绿意围绕“黑海”而生。

解码新质生产力 打卡国企新坐标|探寻智能化绿色矿山的迭代密码

值得一提的是,小龙潭矿务局还对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了全面修缮,在矿区周边种植小叶榕、沙松、核桃、花椒等树苗,实现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并充分发挥矿坑汇水作用,通过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将处理合格后的矿坑汇水用于消防灭火、洒水降尘以及支援地方农业灌溉等。(薛纯子张伟)

编辑:赵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