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经能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精彩回顾!
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战略10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数字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智造等前沿技术产业蓬勃发展,这为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当前能源产业仍面临安全保障压力大、绿色低碳转型任务重等挑战。在全球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遭受冲击的背景下,如何推动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9月12日,由中国经营报社举办的“数智引领‘碳’索未来”——2024中经能源科技创新发展论坛,聚焦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应用,能源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热点话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主办方致辞
在致辞中,季为民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十年来,能源产业的发展成果不断涌现,新能源竞争力优势明显提升,装机规模连续多年实现全球领跑;光伏产品已经成为外贸出口“新三样”之一,昔日被“卡脖子”的一些核心技术、设备已经实现了国产化。
在取得一系列发展成果的同时,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安全保障压力大、绿色低碳转型任务重等挑战。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在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全球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安全遭受冲击。
在此背景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能源产业的发展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季为民强调,能源产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
季为民提出,当前,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以人工智能、高端智造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风起云涌。特别是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的落地应用,极大推动了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提升能源核心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在政策层面,国家已相继出台《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关于加快推进能源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旨在推动能源产业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深度融合,以释放能源数据要素价值潜力,促进能源数字经济和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从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
季为民坦言,现阶段我国能源产业仍处于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初期,也尚存在一些短板和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对数智化认识理解不够透彻,生产发展模式仍较为传统;一些能源行业大数据没有充分打通,存在“数据孤岛”问题;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有待提升。
主题演讲
电力系统转型的3D(分布式、数字化与脱碳化)
朱彤针对能源转型的“三化”问题——脱碳化、去中心化和数字化,发表了深入独到的见解。他强调,必须深刻理解并平衡这三个方面的关系,以确保能源转型的高效与可持续。
朱彤指出,能源转型的终极目标在于脱碳化,这是当前最重要的约束条件。然而,这一转型并非市场自发驱动,而是由气候变化倒逼形成,具有显著的政策驱动特征。在追求脱碳目标的同时,必须正视其带来的经济效率和能源效率的损失。
朱彤强调,尽管脱碳的紧迫性不容置疑,但不应忽视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和效率问题。他提醒道,无论是国际报告还是国内政策,都应更加关注如何有效率地实现能源转型,以避免因成本过高而导致转型不可持续。
在去中心化方面,朱彤认为,这是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的主要手段。
朱彤解释说,虽然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呈现集中化趋势,但从长远来看,去中心化、分布式的模式更适合可再生能源的内在特征。
朱彤指出,随着波动性风光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逐渐增加,系统成本也会相应提升。因此,必须寻求在脱碳目标下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技术方案。
朱彤表示,去中心化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集中式电力系统,而是要在边际增量上,以分布式能源资源为主导,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数字化作为提高能源转型效率和系统可靠性的重要工具,也面临着如何正确利用的问题。朱彤指出,数字化应服务于分布式能源资源的整合和优化,而非简单地延续集中式的管理方式。数字化在解决分布式能源资源信息收集、处理及整合方面起到关键性作用。朱彤强调,必须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实现分布式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
针对当前能源转型中的问题,朱彤建议,应加强对脱碳过程中成本和效率的关注,避免盲目追求速度而忽视经济效益。同时,应积极推动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能源发展模式,以适应可再生能源的内在特征。在数字化方面,应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优化分布式能源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升能源系统的整体性能。
主题演讲
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有形力量
董秀成强调,由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这一转型是当前能源政策的关键所在,行政力在此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董秀成表示,尽管市场力量在推动能源转型中不可或缺,但在中国现行体制下,行政力往往能发挥更为显著的效果。
董秀成提到,能耗双控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可能误伤非化石能源发展。因此,向碳排放双控转型势在必行。
碳双控政策包括碳排放总量的控制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控制,更注重碳排放而非单纯的能耗。董秀成认为,该政策与“双碳”目标密切相关,其落地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确保考核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董秀成认为,从能耗双控到碳双控的转变具有革命性意义,将对我国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出台相关文件,但具体实施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他呼吁各方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完整的控制范围、控制模式、指标、统计考核和考核监督体系,以助力我国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
主题演讲
随着全球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电力装机的比例也在迅速增长,能源转型正在悄然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双碳”目标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朱子涵指出,欧美地区的发达国家在气候议题上一直跑得很快,不仅在本国经济发展中设置了减排边界条件,还对进口产品设置了碳排放相关的调节机制。这对我国出口产品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使我国加快制定碳足迹管理体系。
朱子涵表示,通威股份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一直在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并努力在全球范围内传递中国的声音。
在谈到企业如何平衡ESG、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利益时,朱子涵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身比答案更重要。企业应该在管理过程中持续问自己这样的问题,以确保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忽视ESG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朱子涵介绍了通威股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行动,包括完成温室气体盘查与核查、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评估以及构建低碳供应链等。
圆桌对话
绿色转型智造焕新
詹娟指出,交通和物流领域作为碳排放的重点行业,面临着如何在控碳同时维持经济效益的挑战。
詹娟表示,华合碳科作为碳商,主要参与碳资产开发和碳交易,但市场活跃度不足,参与主体有限,导致碳价未能充分反映减排成本。
为此,詹娟建议,应借鉴多层次资本市场经验,允许更多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碳市场,提升市场活跃度。
此外,针对信息披露问题,詹娟认为,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标准,避免过高门槛阻碍企业参与。
詹娟强调,中国碳市场需加快发展,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欧盟碳关税压力。
胡豪杰表示,智能焊接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自动识别、规划焊接路径等功能,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减排效果。
据胡豪杰介绍,仁新企业集团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尤其在美国市场具有显著竞争优势。
然而,胡豪杰也提到,民营企业在碳市场中尚未获得充分激励。因此他建议,可以通过碳积分机制鼓励环保投资。
此外,胡豪杰还认为,鉴于技术革新和生产模式转变对于减排的重要性,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民营企业参与碳市场。
在论坛上,苏宁分享了亿利资源在生态环境修复和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方面的科技创新与实践成果。
苏宁指出,亿利资源通过种子技术、数字化治沙平台等创新手段,成功将库布其沙漠治理成绿洲,并显著提升了当地生物多样性和居民收入。同时,亿利资源还创新了立体生态光伏治沙模式,实现了板上发电、板下种植。
苏宁强调,科技创新在生态环境修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亿利资源将继续致力于推广治沙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荒漠化治理合作。她呼吁更多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入绿色事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编辑:董曙光校对:张国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