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

2024-10-22 07:30:44 - 媒体滚动

转自:人民政协报

文化关乎国本,文脉连通国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充分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指明了实践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成就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辉煌,然而我们对传统科学文化的发掘继承弘扬还远远不够,重视不足,影响到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人才素质的全面提升。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乏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正确认识。中国传统科学文化博大精深,除了四大发明,还有天文、地理、数学、农业、医学、建筑、工艺等诸多领域的科技创新,更蕴含着古代科学家创新和求实的科学精神。然而,很多重要的传统科学文化,尤其是古代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并没有被正确认识,更不用说发扬光大。

二是缺乏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系统挖掘。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渗透于各个学科领域。然而,这些宝贵的科学成果及其蕴含的科学创新精神未能系统地挖掘整理,“传家宝”黯然失色。

三是缺乏对中国传统科学文化的广泛宣传。由于历史原因,大量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的载体如文献、文物等分散在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国内则散布于各地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中,很难进行集中、系统、有条理、有脉络的展示和教育。由于当前对于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传统科学文化的精华至今仍不为社会大众所认知,对于中小学生的教育和培养更是缺位。

建议:

一是加大政府和社会对传统科学文化教育的投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有关保障措施的规定,加大政府投入并引导社会加大对传统科学文化教育的投入。发挥并整合科普各相关部门的专长,设立专项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梳理适应当下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环境所需的传统科技创新案例,便于宣传推广转化利用。

二是探索建立传统科学文化实践基地。在中国传统文化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中华优秀传统科学文化实践基地。建立中国传统工程、传统医学、传统工艺、传统美术等领域的科学文化实践基地,综合利用跨学科知识和技术开展相关研究,面向社会公众,拓展培育兼具传统和现代科技创新思维的人才队伍。

三是将传统科学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育。中国传统科学文化教育应成为大学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将科技史纳入高校全体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而不是选修课,在各门学科的教学当中,都贯穿科学史教育。同时充分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将科学史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各类科学传播机构,兴建更多科学文化传播基础设施,出版更多、更好、更通俗易懂的科学史普及读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