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采风水长城

2024-10-22 16:35:16 - 北京晚报

▌马克(北京)

深秋采风水长城

深秋采风水长城

黄花城水长城摄影:张风

周末的一天,在家整理书柜里摆放的各种获奖证书时,一本由北京作协和怀柔作协联合颁发的采风活动获奖证书,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十多年前到黄花城水长城采风的那个秋天。

那天一大早,采风活动的大巴车就迎着朝阳,载着我们在京郊深山公路上急驰。深秋时节,天高云淡,秋风像一位丹青高手把京郊大地涂抹得似一幅油画。路边松树的绿,远山上枫树、火炬树、黄栌树等的红与黄,以及头顶上的蓝天白云,让大家个个都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中。车子渐渐驶入长城景区,诗人高若虹用手一指前方,兴奋地告诉大家,看前面的长城蜿蜒到湖水里去了。

随着他的惊叫,大家纷纷向前方投去惊艳的目光。只见古老的长城沿着大山蜿蜒而来,在大山深处有三段探入灏明湖中,形成独有的长城戏水、水没城垣的水长城奇特景观。至此,青山、碧水、长城,和长城脚下的古板栗树融为一体,享有“塞外景,江南风,尽在水长城”的美誉。

古长城下,灏明湖畔,有一片与长城、湖水相依的百十亩明代栽种下来的板栗园,那里的古板栗树相传是由明代守长城的将士所栽种。这些古树历经几百年风雨,如今盘根错节,尽显古风。据说,这些板栗树当年在食物短缺的时候,还可以为戍守长城的将士们解决饥饿问题,深受守城将士们的喜爱。如今,仰望树上,依然是硕果累累,是吸引游人采摘板栗的好去处。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人来到古板栗园,寻访当年守城将士的足迹。站在一棵棵古老的板栗树下,抬头向巨大的树冠上望去,板栗果子已经炸裂出缝隙,颗颗板栗在秋风中摇曳碰撞,不时发出一种奇妙的声响。

古板栗园内有一处亭子名为栗园亭,因为该亭位于明代板栗园内,故得此名。我们一行人围着亭子欣赏匾上的文字,但见是一首诗:“古树盘根明栗园,饱经风霜数百年。栗园亭中品秀色,贪恋美景不忍还。”这首诗用榜书写就,笔锋粗犷、稳健,榜书的大气之风迎面而来,大家不禁啧啧称赞:“诗好,书法也好!”

作家和诗人们在古板栗园流连忘返,有的低头在古树下扒拉碎瓦片,有的在树下仰望高高的树冠,有的讨论古树的前世与今生,大家仿佛要寻找古人留下的什么信息密码,与明代守城将士们来一个穿越时空的对话与交流。我抚摸着一棵胸径超过一米五的古树,更是对它充满了好奇,它粗大的树干距地面很近处不知道什么原因裂成三部分,这三部分树干却又落地后顽强支撑在地上继续生长,更是尽显古树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让人惊叹大自然真是变幻无穷。

平时总是侃侃而谈的生态文学作家郭雪波老师,望着眼前一棵棵连成片的古板栗树,陷入沉思。边关长城在历朝历代总是战略要地,城墙上下少不了刀光剑影,硝烟弥漫。他无法想象这些古板栗树几百年来,经历了怎样的风雨和战火,从冷兵器时代,到现代化兵器,它们一定是穿越风风雨雨,穿越战火硝烟,历尽了人间沧桑。他表示要写一篇怀古的文章,去歌颂当年栽下板栗树、守护古长城的将士们。

此处长城的结构以大石条为主,异常坚固。它古朴自然,依然保持着明朝时期的建筑风貌;它建筑工艺讲究,位置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它距北京城70公里,距明朝皇陵25公里,不仅负有守卫京师北大门重任,还是护卫皇陵的重要门户。大家围着古老的城墙登上爬下,城门、垛楼、墙砖、石条等处处要看个明白,就连城墙上在秋风中摇曳的狗尾巴草,也有人采下来扎成花环戴在头上。

中午时分,我们一行来到灏明湖上泛舟。朱红色的游船古色古香,舟行水上,秋风拂面,甚是惬意。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游船驶向湖面深处,成群结队的小鱼伴在舟旁嬉戏,几只野鸭则在我们游船的前方“嘎嘎嘎……”呼扇着翅膀欢叫着,奋力划水前行,为游人们带队领航。灏明湖原名西水峪水库,四面环山,与古老的长城相依相偎,湖面近20公顷,湖水清澈,水域宽广,深秋季节,湖面上游动着成群的野生鸳鸯,湖中锦鲤也是翩翩舞动。此刻,游船在湖中环游,山上枫叶火红,山间层林尽染,山下清水荡漾,长城伟岸的身影倒映水中,湖光山色,不禁感叹这真是京郊不可多得的旅游打卡胜地。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