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刘林:北京中小学面临约40万个学位缺口,如何破局?

2024-01-22 14:03:00 - 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记者|查沁君

由于学龄人口规模变化,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月22日,北京市人大教育代表组长刘林告诉界面教育,在今年的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他将重点关注北京学位及空间资源问题,建议统筹推进学位供给。

北京市适龄入学人口规模正在持续增加。2003-2016年,户籍出生人口从4.5万人逐步增加至20.5万人,陡增四倍。2017年后,出生人口逐步下降。当前,从小学到大学的适龄入学人口,正对应着户籍出生人口的上升阶段,对教育资源的需求持续增加。

刘林指出,未来北京市中小学学位缺口约40万。分学段看,北京普通高中2023年在校生规模21.7万人,将保持十年的持续增长势头,2033年达到峰值,学位缺口为21万个左右。

北京初中2023年在校生37万人,当前正处于持续增加阶段,预计2030年达到峰值,增幅超50%,目前还有19万个学位缺口。

北京市人大代表刘林:北京中小学面临约40万个学位缺口,如何破局?

北京市小学在校生规模2023年首次突破110万人,2025年将达到峰值117.5万人左右,目前还有两万个左右的学位缺口。

为解决学位缺口问题,北京各区在新的一年都有增加学位的计划。

据北京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东城区将增加中学学位5000个、普惠托位600个;海淀、朝阳、昌平区将分别增加中小学学位8000、4560、5100个。丰台区新建教育载体建筑总量11万平方米,可新增学位近万个。

此外,昌平区成为北京首个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将推动建设每月最高不超过2160元的普惠托育体系,预计到2025年将提供普惠幼儿托位一万个。

刘林预计,未来十余年,北京户籍高考考生规模持续增加,2035年将达到16万人左右。

2023年北京高考统考报名考生6.1万人,比上年增加1.2万人,增幅23.1%。通过适度扩招,北京市实现本科录取率76%,2022年为80%。

如在京本科招生规模保持不变,高考本科录取率将出现“断崖式”下降,会引发负面影响。

他建议,为保持录取水平基本稳定,需争取全国高校在京扩大招生,尤其要依靠北京市属高校,其承接了全市80%以上的高考升学人数。

按当前生源变化,刘林预计2024年市属高校办学规模将增加两万人,2025年增加三万人,2026-2027年再增加七万人,学生规模达到47万人左右,预计2035年市属高校学生规模达到75万人左右,相比2023年增加40万人。

而当前北京市属高校的空间资源缺口较大,未来更趋严峻。

据刘林了解,北京市属高校办学空间总体处于紧绷状态,当前教育资源短板非常突出。比如,80%的市属高校办学条件不达标,宿舍面积缺口达70万平方米。

他以某艺术院校为例,虽然该校已跻身国际知名高校行列,但现有占地面积仅为城市节约用地标准的59%,建筑面积仅为标准的56%,用地和用房严重不达标。

此外,几所招生大校的生均宿舍面积仅为标准的50%左右,成为制约办学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

刘林建议,第一、实行高位统筹。校舍、师资等教育资源的配置,涉及发改、财政、规划、人社、建委、教委等多部门和各区,且需求量大、周期较长、任务艰巨,必须高位统筹,才能及时应对学龄人口增长的挑战,科学有效解决问题。

他建议,由市委市政府重要领导牵头,相关委办局参加,组成专项工作组,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调研,提出对策,倒排“工期”,统筹推进。

第二,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各区可通过小学初中贯通、初中高中联办、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合作、集团化办学等模式,打通不同学段、不同学校之间壁垒,实行校舍等资源共享,从而使配置更合理高效。

另外,市有关部门进一步统筹疏解腾退空间的利用,进一步挖掘国有单位空余、闲置的房屋资源潜力,对于符合中小学标准的空间进行改造,扩充中小学校舍来源渠道,避免走学龄人口增长期大规模新、下降期大量闲置的老路。

第三,各区选取一些在校生规模大、办学条件相对紧张的优质初中高中校,通过现有校园改扩建、就近建设分校区等形式支持上述学校进行校舍扩建与师资扩充。

一方面,应对学龄人口增长、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另一方面,待到学龄人口下降时,上述学校可利用新增空间缓解办学条件紧张的状况,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第四,针对高考人数逐年上升而市属高校现有条件紧绷的突出矛盾,建议启动新一轮疏解计划,推动部分市属高校在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郊区建设新校区。

同时加强与环京地带的河北市县合作,改造一些现有空余校舍,设立新校区,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平台,缓解我市高考入学高峰压力,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做出新贡献。

第五、针对部分北京学生不愿意报考外地高校问题,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同时进一步优化外地校北京生源毕业生返京就业、考研等方面的服务措施,解决学生及家长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积极与外地的国内重点院校建立更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外地一流院校一流专业扩大在京招生规模,让更多的本市市民子女享受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