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觉得自己得了“大病”?得治!委员建言“一老一小”心理健康

2024-01-22 18:22:52 - 东方网

东方网记者卞英豪、蔡黄浩、丁一涵1月22日报道:老人总觉得自己患病,但仪器怎么查都查不出?孩子不想去上学,老是觉得浑身哪儿都疼?有段子说,他们是得了一种“觉得自己有病的病”。但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病,而且还得好好治。

70多岁的刘奶奶,是社区卫生中心的“常客”。每次就诊时,她总觉得身体不太舒服。但是做完了全身体检,除了有点高血压外,刘奶奶并无大碍。

“这是一种典型的抑郁伴躯体症状。”市政协委员刘健惠告诉东方网记者,这类疾病恐怕很难用医院常规的治疗手段治愈,“毕竟,心病还须心药医。”

上海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部分器质性疾病可以通过先进的诊疗手段进行识别。“但由于部分综合医院少有精神科室,心理学科医生有所短缺,部分心理疾病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断。这个问题对于一老一小更为普遍。”刘健惠委员表示。

九三学社上海市委在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抑郁、焦虑、睡眠障碍等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青少年抑郁发病率接近 20%,60 岁以上抑郁患病发病率 15%。心理健康还与躯体生理健康密切相关,如在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病中老年患者中,约 50.1%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怎样提升“一老一小”的心理健康服务?刘健惠委员提出了一个概念——“身心共病”。

总是觉得自己得了“大病”?得治!委员建言“一老一小”心理健康

“如果在躯体疾病诊疗时,医生能够准确识别心理疾病,这些问题或许可以迎刃而解。”刘健惠委员建议,在综合医院需严格执行二级以上须开办精神心理科的要求,并提供门诊服务。让“一老一小”群体能在综合医院进行专业诊疗服务。

权威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专业心理治疗师仅 7000 多人。在上海,具有儿童精神科专业医生仅约100 人。那么,怎样让更具针对性的精神科专业惠及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对此,刘健惠委员建议,对医务人员试点进行继续教育培训。同时,对社区全科医生加强指导,并针对辖区内的一些退休的医务人员,在继续教育的基础上,提供一些心理治疗资质的认证。让一批专业型人才能够多点执业,提高社区服务的可及性。

此外,刘健惠委员表示,卫生行政部门可牵头,建立工商、民政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机制,加强对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在服务规范、经营管理收费的监督检查。同时,推进本市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行业信息化建设,建立信用档案定期公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构建行业共治格局。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