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2024-01-22 20:58:00 - 澎湃新闻

“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2023年,中国每卖出3辆新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换道超车”的历史潮流中,上海凭借深厚的产业基础,良好的营商环境,以及上汽集团、特斯拉等龙头车企的加持,一脚“电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综合上海市经信委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1月至11月,上海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7万辆,同比增长34.3%;新能源汽车的产值达到3467.9亿元,同比增长31.3%。同期,中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为842.6万辆。以此计算,中国每生产7.2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来自“上海制造”。

上海的新能源汽车消费力同样惊人。2023年前11个月,上海全市的新能源汽车推广量达到30.3万辆,市场渗透率已经达到65%,累计推广量达到131.6万辆,推广总量位居全球各大城市首位。

从中国传统汽车产业重镇,走向“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对上海意义重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汽车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社零总额占比高,带动效应强。新能源车无疑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将逐步支撑起整个行业对经济的贡献,并将拉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新技术、新产业的落地。

“新能源汽车产业对于上海而言,既意味着现在,又意味着未来。”许海东说。

上海新能源汽车制造连上台阶

上海是上汽集团当仁不让的主场。

作为上汽集团在国内四大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于2008年9月投产,总占地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主要承担上汽集团旗下四大自主品牌乘用车产品的生产制造。

上汽的扎根,为临港汽车产业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23年11月,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已累计下线超170万辆车辆。

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分党委书记、临港整车厂总监陈培锋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临港基地在2023年11月下线车辆达到近2.2万辆,为全年产量做最后的冲刺。

上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再上台阶的另一张关键名片,是特斯拉。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巨头,特斯拉海外工厂落子何处,曾经是汽车产业界最有价值的谜题。最终,在各方支持助力下,特斯拉超级工厂项目成功落地上海。这个项目于2018年7月签约,当年拿地;2019年1月7日开工建设;12月首批国产Model3交付,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

此后的特斯拉速度,更是在产销两端体现得淋漓尽致。

乘联会1月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3年累计交付量高达95万辆,同比增长33%,占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52.5%。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全球占据半壁江山,离不开上海尤其是临港这块“沃土”。

“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2023年9月6日,特斯拉宣布上海超级工厂第200万辆整车下线。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次完成100万辆车的目标,上海超级工厂用了33个月。而从100万辆到200万辆,上海超级工厂只用了13个月,平均不到40秒即可生产一辆特斯拉。

在上汽和特斯拉的拉动下,临港新片区如今已构建起涵盖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生态。

新能源汽车产业已发展成为临港新片区经济规模最大、带动效益最强的前沿产业。数据显示,2022年,临港智能新能源汽车产值达2413亿元,成为新片区首个产值突破2000亿元的产业。临港汽车产业产值从2019年的314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2413亿元,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产值翻三番的瞩目成绩。

2023年,临港新增签约特斯拉储能项目、长电芯片封测项目等重大前沿产业项目86个,总投资达885亿元。

2022年,中国每8辆新能源车就有一辆“临港造”。2023年,临港智能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10万辆,产业产值突破3000亿元,对比2019年的314亿元,5年实现了10倍的增长奇迹。

去年前11个月新能源车产值超3000亿元,“上海制造”提振上海经济

在上海,开足马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止临港,还有嘉定、金桥两大产业集群。嘉定是汽车产业老牌重镇,金桥则是“未来车产业”的转型地。

在临港、嘉定、金桥等新能源汽车集群的合力之下,上海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的高地,并对区域经济和产业链展现出强大的“溢出效应”。

单特斯拉一家,2022年上海超级工厂产量就已达到72.7万辆,产值1839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23%,拉动工业产值增长1.3个百分点。

这一效应在2023年继续凸显。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近日在媒体交流会上透露,2023年1月至11月,上海汽车产量达到190万辆,同比增长3.1%;产值达到6860.3亿元,同比增长9.8%。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7万辆,同比增长34.3%;新能源汽车的产值高达3467.9亿元,同比增长31.3%。

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经济的大发展,对上海经济意义重大。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724.54亿元,同比增长1.4%。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行业产值分别同比增长41.8%、35.0%和10.9%;半导体存储盘、新能源汽车、3D打印设备等新产品产量增速分别达到1.2倍、42.7%和29.4%。

许海东认为,汽车产业对上海经济的带动作用,首先体现在汽车消费方面。消费者买车的过程中,不仅拉动汽车产业,还会带来税收,用车的过程中还会带动保险、后市场维修等服务产业的发展。

他表示,汽车生产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无疑是核心。从整车的生产到零部件配套,这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明显。

出口量占全国约两成,“上海制造”驶向全球

坐拥上汽和特斯拉等重量级车企的上海,在汽车出口方面,更是不折不扣的“领头羊”。

新年伊始,上海外高桥海通国际汽车码头已经是一派忙碌景象。1月17日,上汽集团委托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滚装船),正式定名为“上汽安吉申诚号”,并开启首航。今后三年内,还将有14艘远洋运输船将陆续加入上汽安吉物流远洋船队,开启上汽集团的“大航海时代”。

2023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达120.8万辆,同比增长18.8%。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占比近92%,新能源车销量占比近24%。

特斯拉的贡献亦有目共睹。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全球的出口中心。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全年出口超34.4万辆电动车,同比增长超26.9%。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随着特斯拉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出口格局改变。从目前全国出口的增量来看,上海贡献相对较大。

他表示,上海对中国出口的意义明显。2021年至2023年,上海汽车出口量都占到全国出口量的约两成。这主要是由于上海本地企业表现优秀,尤其是上汽乘用车和特斯拉,出口量都相对较强。

据上海海关1月19日发布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海市出口1.74万亿元,增长1.6%。其中上海市电动载人汽车年度出口值首超千亿元大关,达1208.9亿元,增长43.9%。对上海出口的增长助力明显。

上海车企不仅把车卖向全球,还依托新能源汽车新动能开启反向技术输出。

2023年,上汽集团与奥迪签署谅解备忘录。上汽表示,将利用技术优势,携手奥迪加快全新电动车型开发。许海东说,这一合作的达成,意味着传统外资车企巨头对于上海制造和中国技术的高度认可。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此前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特斯拉上海研发创新中心也已把多项成果应用到全球产品。例如在Model3焕新版上,众多改进都来自特斯拉上海研发创新中心。比如,整车静谧性的增加、全新环抱式的座舱、全新的内饰材质以及中国用户期待已久的前排座椅通风功能等等,均是特斯拉上海研发创新中心在不同实验室,反复测试、持续优化的技术成果。

辐射长三角“朋友圈”,新能源产业再升级

在许海东看来,上海新能源车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的辐射效应非常大,是毋庸置疑的“龙头”。从整条新能源车供应链来看,上海对全国的产业链起到了引领作用。

“新能源汽车第一城”对上海意味着什么?

特斯拉方面表示,上海超级工厂在极短的时间里实现了零部件本地化率达到95%以上,带动上游360家供应商、10万个就业岗位,并帮助60家中国供应商成功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商体系,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完善、技术提升、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发挥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集聚效应是汽车产业发展的突出特性。上海新能源产业的大发展,也正在惠及长三角“朋友圈”。

据新华社,2023年前三季度,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产量超过260万辆,这意味着不到十秒,就有一辆新能源汽车在长三角走下产线。

许海东强调,上海对于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带动作用,不仅体现在产能或产量上,更重要的是,上海还是中国甚至全球汽车产业的“创新中心”。依赖于上海长久的汽车工业基础、品牌积淀、人才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电子电气等高端零部件产业正在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高度聚集。

这一势头如今还在加速升级。

2023年12月22日,特斯拉公司在上海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签约,宣布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这一里程碑项目正式开启。

特斯拉方面的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储能超级工厂项目计划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工,第四季度投产。初期规划年产商用储能电池1万台,储能规模近40GWh。

特斯拉方面表示,储能超级工厂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是对其全球生产布局的一次重要优化,也标志着特斯拉在推动上海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及绿色低碳转型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