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首次公布,DNA溯源!
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
全链条食品安全保障是什么模样?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后首次公布,“峰会餐桌”可进行“DNA溯源”。这还得从一个生物学名词说起——引物。
引物是什么?
它是能解开DNA自我复制的“密钥”。这个专业名词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食品安全保障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它关乎着一块“肉”能不能通过首道检测关卡。
这是一场深入DNA的溯源。简单来说,是从根本上保证牛肉属牛,羊肉属羊,猪肉属猪……
猪肉和鸭肉混合,再加上羊尾油、黄油和淀粉等加工成“羊肉卷”;老鼠肉和狐狸肉当作羊肉出售,并使用化学物质掩盖肉的气味和外观……基于终极属性的溯源,能让这样的“科技与狠活”无所遁形。
今年,浙江省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在加强食品安全常规检测的同时,首次增加了“肉源性成分检测”项目,通过检测肉制品中DNA的来源判定肉的属性。
众所周知,所有的动植物都拥有特定的DNA片段,而引物与DNA一样,具有唯一性。两者之间可以类比为钥匙与锁的匹配关系,只有当引物这把钥匙解开了DNA的锁,才能实现DNA的自我复制。
譬如:
一块牛排,常见掺入物会有猪、鸭肉等,根据目标物,将猪源性、鸭源性引物等加入牛排样品中,如果能检测到相关基因的大量复制,便能判定掺杂情况。
而这仅仅是峰会餐食所经历的其中一道环节。农兽药残留、重金属分析、食品添加剂、病原微生物等十余个检测项目,会在5天至7天内,将这些食材全面“剖析”。而每一个项目中又包含着众多指标,一个个数据比对的过程,牢牢把守的是峰会在舌尖上的安全门槛。
“峰会召开前,我们对总仓预包装食品进行了抽检,共计抽取58批次,检验结果全部合格。”桐乡市市监管局食品生产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黄海龙介绍,这些抽检结果判定了供餐单位的“准入”资格,而在正式供餐开启时,相关的快检工作同步开展。
据统计,本届峰会接待嘉宾、勤务人员2万余人次,涉及拟供餐单位15家。从一块肉到一桌菜,从田间地头到盘中餐食,这场峰会十年之约的背后,离不开最高标准监管、最快速度响应的坚守。
从生产端到流通端再到消费端,食品安全问题环环相扣,监管过程必须要实现全链条闭环溯源。小小的“浙食链”二维码,能够成为大众识别产品“前世今生”的慧眼。为此,桐乡市市场监管局大力推进食材数据、供餐单位上链,做到“应上尽上”。收集所有上游供应商名单信息,对46家供应商开展“浙食链”系统应用培训,通过采购渠道落实上游省内商户的“浙食链”账号激活和食材“上链”传递,确保所有食材食品安全溯源信息完整可靠。据统计,已有1897批次预包装食品和688批次食用农产品完成上链入库。
而在“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数字化应用驾驶舱的数据大屏上,食材配送仓出入库情况、餐饮商、保障酒店、检测批次结果、不合格产品追溯等情况一目了然,可实现动态实时监控,并及时进行指挥和应急处置。同时,阳光厨房视频接入做到了“应视尽视”,景区内接待酒店均已实现阳光厨房全覆盖,可通过数字化场景进行远程线上巡查。
线上线下两轨并进。早在10月初,桐乡市市场监管局便已提前圈定食材管控区域,并派食材监管组提前进驻供餐单位,对接乌镇旅游公司食材配送仓,了解峰会用餐涉及食材的采购意向。
“峰会期间,我们还采取了定人、定职、定片监管方式,对乌镇景区内外除定点供餐单位外的经营单位,开展食品安全、市场经营秩序全程巡回监督。同时,对每日每餐食品原料的快检、入库验收、晨检记录、加工制作、成品贮存、餐具消毒保洁、食谱审核、食品留样、剩余食品处理等环节实行全程监控,为高质量圆满完成第十次峰会保障任务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桐乡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作者| 黄海龙、张亮
编辑|黄星蓉
审核|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