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球经济增长之辩:平庸之年还是板块分化?
朱民表示,2024年,全球将进入“中高通胀、中高利率、中低增长、极高债务”——“三高一低”的格局;李稻葵则认为,不能用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来预测2024年以及未来的经济
文|康恺
编辑|张威袁满
截至11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7.1的点位,创三个半月新高;截至同一天,10年期美债收益率由5%左右的高位跌至4.393%。对利率较为敏感的2年期美债收益率更是大幅下挫至4.887%;在最近一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后,美国三大股指已连续三周上涨。
临近岁末,全球经济亦步入周期转换的关键时刻。站在预测与前瞻的界点,11月22日,在《财经》年会上,经济学家们就2024年的全球经济发展呈现了一场思想盛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表示,2024年,全球经济将进入下行周期,金融环境将进入紧缩周期。全球将进入“中高通胀、中高利率、中低增长、极高债务”——“三高一低”的格局。
朱民认为,美国(经济)的基本格调大概定义了整个发达国家的基本格调,所以世界经济就会沿着这样的方向走。在他看来,美国高通胀持续,将使美联储继续维持高利率环境,这将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风险。目前,美联储正陷入两难之中。“不能往前走,因为通胀起来了。也不能往后走,因为往后走就是经济危机。美国经济只能进入一个平庸的阶段。”
“2024年,通胀将持续高起,利率也将保持高位。在通胀、利率双高但又不是特别高的背景下,经济就好不了。”他进一步表示,“2024年是很奇葩的一年,它没有很强的上升动力,也没有明显的下滑风险。但现在很难说它是平稳之年,通胀、利率、地缘政治等因素都在冲击全球经济,所以我把2024年称为平庸之年。”
不过,在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院长李稻葵看来,上述框架未必能够解释全球经济的全貌。他表示,上述基本框架认为,当前的世界经济就是一个经济体。但这恐怕有一点不贴合实际。“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走向了板块化的格局,不能用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来预测2024年以及未来的经济。”他说道。
在李稻葵看来,美国版经济叙事——即高通胀推动央行加息,使经济面对衰退隐忧,可能并不适用于欧洲和中国。因为从最开始的立论基础来看,美国、欧洲与中国的通胀情况并不相同。这也使得中美近几年的货币政策、利率环境不尽相同。
具体到2024年中国经济及金融市场走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认为,汇市和股市短期的拐点可能正在到来。其原因在于,从宏观数据来讲,今年中国经济的底部就是7月,8月—10月连续三个月大多数数据在反弹;其次,中美关系边际正在改善,至少在短期内朝着积极的方向走。“从过去这一周的表现来看,汇市的拐点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所以我们期待2024年中国的股市会有更好的表现。”他说。
2024年全球经济:
谁将进入“平庸之年”?
朱民对全球经济的判断基于“美国标准”。在他看来,2024年,美国通胀难回2%以下,将维持在3%—3.5%之间。受此影响,美国的利率水平将保持在4%左右,不可能再回到零利率时代。在高通胀、高利率背景下,美国经济会大幅下滑,经济增速或在1.3%—1.5%之间。“美国(经济)大概定义了整个发达国家的基本格调,世界经济将会沿着这样一个方向走。”他说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称,全球经济增速的基线预测值将从2022年的3.5%降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远低于3.8%的历史平均水平。2024年,美国经济或将增长1.5%,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朱民特别提及,在当前高通胀、低增长环境下,美联储货币政策正陷入两难。“货币政策走到今天,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太大了。理论上而言,为遏制高通胀,美联储理应缩表,将资产负债表收回到2020年水平。但如果将这部分全都收回,美国经济就将陷入衰退。所以货币市场死掉了,(美联储)也是进退两难,没有财政(政策)没有货币(政策),经济整个周期下行,它只能进入一个平庸的阶段。”他说道。
数据显示,2008年以来,在金融危机和新冠疫情等事件冲击下,美联储开启“量化宽松”政策,使美联储资产负债表从2008年初的0.92万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3月末的8.94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6.25%上升至36.67%。此后,美联储虽开启缩表进程,但截至11月中,其资产负债表总规模仍在7.86万亿美元高位。
不过,全球经济并非仅只有美国。在李稻葵看来,全球经济已走向了板块化的格局,不能用传统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方法来预测全球经济。“不同板块经济不同步,不可能谈2024整个世界经济是平庸的,全球经济各是各的,各有各的节奏。”他说。
在他看来,全球经济可分为三大板块。其一,是以美国经济为核心的北美、拉美经济体;其二,是以德国经济为核心的欧洲经济体;其三,是以中国经济为核心的东亚经济体,其中东南亚受中国经济影响较大,日本、韩国仍需磨合。
李稻葵进一步表示,美国版经济叙事——即高通胀推动央行加息,使经济面对衰退隐忧,可能并不适用于欧洲和中国。因为从最开始的立论基础来看,美国、欧洲与中国的通胀情况并不相同。
首先,美国是需求拉动型的通胀,欧洲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因并不相同。目前,乌克兰危机虽未结束,但未呈现最开始的剑拨弩张之势,这使得欧洲能源危机暂缓。从推升欧元区通胀的主要因素——能源价格来看,截至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已跌至82.02美元/桶的低位,较2022年中下跌近30%。
其次,相对于欧美延续两年之久的高通胀环境,中国的物价走势相反。10月,中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再度转负。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中国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
“中国没有通货膨胀问题,我们是通货紧缩,哪有什么世界经济,中国跟美国的周期完全相反,美国是消费过旺,因此有通货膨胀,而我们是消费不足,这个周期是不同步的。”李稻葵说道。
在此背景下,中美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尤其在2023年开启了“美国利率环境偏紧、中国利率环境偏松”的格局。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6月、8月,中国人民银行两次降息,OMO(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和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分别下行20个和25个基点。受此影响,10月中旬,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程度创2002年来最大。
美联储、美元地位下降了吗?
在朱民看来,美联储货币政策不断呈现外溢效应。“美联储利率上升如此之快和之高,引起了整个金融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进而带动整个金融流动性的变化,这是毫无异议的。”他说。
2023年硅谷银行、瑞士信贷银行倒闭便是典型案例。在经历美债投资亏损、存款挤兑、股价暴跌后,当地时间3月10日,硅谷银行被美国监管机构关闭,成为美国史上第二大银行倒闭案。就在几周内,流动性危机传递到大西洋彼岸。受流动性危机和市场情绪影响,当地时间3月19日,瑞士联邦政府的一纸公告,宣告了瑞士信贷银行167年独立经营终结。
不过,在李稻葵看来,目前,美联储的相对地位却在下降。比如,本轮美元加息,的确对中国市场有一定的心理冲击,但中国这一轮基本上是扛过来了。“我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启示,美元的带动能力没有像过去那么强了。”他说。
上述观点在汇率市场反映得较为明显。在美联储加息背景下,中国要刺激经济,这就使得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降息,进而带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不过,过去一段时间内,人民币一揽子货币不降反升,这意味着,其他非美货币兑美元贬值更多,人民币兑非美货币升值。
人民币兑CFETS货币篮汇率指数2022年底为98.67,曾于2023年11月20日升至99.69的高位。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非常重要,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全部,更应关注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
近期人民币汇率正积蓄升值动能。截至11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两周累计升值近2000点。截至11月2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升破7.1的点位,创三个半月新高。不仅如此,人民币在岸、离岸及中间价正呈现“三价合一”的局面。
此外,李稻葵还表示,美元的低位亦有所下降。“巴西、沙特阿拉伯都在说,我们愿意以人民币结算。沙特把原油、巴西把铁矿石卖给中国接受人民币结算,他们拿了人民币后又部分来买我们的国库券,这也在证明美元在国际上的相对地位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他说道。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2023年9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3.71%,这一比例刷新了历史纪录。
不过,李稻葵也提醒道,如果美国的国际地位下降太快,引发一场美元和美国国债券的危机对中国是很不利的。
中国将如何适应
全球经济格局?
在李稻葵看来,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下,中国政府要做三件事,这已经在做了。首先,在全球经济板块化大趋势下,一定要想方设法防止板块之间的硬脱钩,中国和美国之间还是要保持基本贸易通畅和金融交易投资的通畅。
当地时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斐洛里庄园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在相互尊重的气氛中,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李稻葵还称,其次,努力扩大自己板块的规模或者朋友圈。从“一带一路”这个视角来看,包括金砖机制,这是在板块化的前提下尽量把自己的朋友圈做大,把更多经济体纳入板块。最有意思的拉丁美洲国家,尽管拉美国家与美国很近,同一个时区,基本没有时差,但与中国交往更多。比如像巴西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
他进一步表示,再次,要加强国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在板块化情况下,各个经济体周期不一样,由于它内部经营的问题,美元的国际地位客观上影响力下降了,这个情况下必须做好人民币的基础设施。
“比如说,国际结汇,这方面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国债券市场一定要做好,沙特阿拉伯和巴西的铁矿石的公司拿了人民币买什么呢?当前最容易买的不是我们的股票,而是我们的国债券。25万亿人民币国债券市场一定要做大,一定要做规范,更不用说地方债的解决必须靠国债券市场做大做强,目前12%的国债券是外资拥有的,这个规模还可以做大。”李稻葵说道。
实际上,这一情况在近期已有显现。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24万亿元,约占银行间债券市场总托管量的2.4%。至此,境外机构已连续两个月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其中10月增持规模逾400亿元,创下4个月以来新高。
在张明看来,近期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正边际改善,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民营开发商的流动性困境有一定疏解,中美关系亦有所缓解。基于这三点,国内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核心诉求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从过去这一周的表现来看,汇市的拐点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验证,所以我们期待2024年中国的股市会有更好的表现。”他说。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pexels
版面编辑|李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