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代风云下,再现小巷灯火可亲
转自:嘉兴日报
《小巷人家》
大米著
四川文艺出版社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里住着庄家、林家、吴家三个家庭,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等时代变迁让三家家长和孩子们的命运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长辈们先后随时代变迁,或调动或停薪留职,各寻出路。晚辈们随时代变迁而奋力拼搏。
本期“热读”,我们跟着热剧读原著。
近日,由正午阳光出品的年代生活情感剧《小巷人家》迎来大结局。这部剧一经开播,收视热度不断攀升。
《小巷人家》讲述的是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的一条小巷里的故事。小巷里住着庄家、林家、吴家三个家庭,通过单位分房子、修房子、买家电、恢复高考、知青返城、停薪留职、国企改革、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充满时代气息的历史事件,反映了那个时代小巷里平凡又朴实的生活。
和很多年代剧一样,《小巷人家》也是在几个家庭中,描绘万千家庭的影子。而它温暖的内核和浓厚的烟火气息,让人感觉久违又熟悉的情感和记忆,让观众在欢笑与泪水中感受到了时代变迁中的人情冷暖。
网上也有一种声音,称它是中国版的《请回答1988》。韩剧《请回答1988》是年代剧的典范,在各年龄段观众中获得了长期的热度与口碑。《小巷人家》和它一样,都是普通的小巷子、平凡的人物、熟悉的对白和温情的故事,却将中国式邻里关系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一条烟火小巷,展望旷野未来。”在导演张开宙、原著作者兼编剧大米的眼里,小巷现实如山,又浪漫如云。每个人在时代的巨大洪流里,沉浮颠簸,既有凛凛刺骨的风,也有温情脉脉的光。
大米写《小巷人家》的灵感来源于她读到一些关于上海浦东开发的文章,时间线从1992年向前推,空间轴从上海向周边延伸,最后交汇在1977年苏州的一条小巷中,定格在三个城市工人家庭身上。
值得一提的是,作家在塑造“纺织工人”这一核心群像时,倾注了大量心血。通过深入学习纺织业改革历程、车间工序细节,甚至翻阅纺织机器维修手册及工人回忆录,她成功地将黄玲、宋莹、吴建国三位纺织工人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创作团队对这部中国年代剧也作了探索:如何在传统家长里短的故事中融入更广泛的社会视角。或者因为这样的出发点,让更多人感受到这部剧所携带的社会关怀。
《小巷人家》不仅精心刻画了普通人在大时代洪流中的生活变迁轨迹,同时深入探讨了情感世界的丰富层次。剧中除了展现人们如何适应时代变迁,还细腻描绘了夫妻、婆媳间的微妙关系以及闺蜜间深厚的情谊,更以年轻一代的成长故事,勾勒出那份纯真而珍贵的“少年情怀”。我们从中感受到的不仅是父母辈的人间悲喜,也是我们自己的。
大时代风起云涌,小巷灯火可亲。总有一些相互陪伴与治愈,会让你无惧时光。追剧不过瘾的读者,还可读读《小巷人家》的原著作品,在文字里体会那个时代的温暖与艰辛,也让我们在反思与启示中找到前行的力量。
【链接】更多年代剧原著推荐
《乔家的儿女》
未夕著
故事以南京为背景,细腻铺陈了乔家五兄妹从1977年至2008年间,跨越三十载的风雨兼程与温情相伴。在这部作品中,乔一成、二强、三丽、四美与七七,这五位性格迥异的兄弟姐妹,在母亲骤然离世、父亲粗疏无能的逆境中,携手并肩,共同书写了一部关于成长、亲情与自我救赎的史诗。他们的故事,是千万家庭悲欢离合的缩影,也是一代人集体记忆的深情回望。
《山海情》
王三毛、未夕等编著庹政改编
故事源于闽宁镇的真实事件,通过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西海固人民和干部们的艰苦历程,展现了东西协作对口扶贫的壮阔史诗。书中,涌泉村、金滩村、闽宁村到闽宁镇的衍变,如同一部生动的历史纪录片,记录了我国近30年来扶贫攻坚的艰辛与辉煌。
《家有九凤》
高满堂著
《家有九凤》讲述了中年失去丈夫的初老太带着九个女儿历尽人间沧桑的故事。本以为女儿大了可以享清福,不承想九个女儿三台戏,在她眼前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家有九凤》以听雨楼为视角,有声有色地呈现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一个普通人家的真实生活状态和心路历程。
《大江大河》
阿耐著
对于很多“90后”来说,读高中上大学,找到一份喜欢的工作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大江大河》开篇就告诉我们,40年前,这样的经历是无数人通过顽强抗争才换来的。
故事聚焦1978年到1988年间,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等为代表的先行者们,如何在变革的浪潮中探索和突围。
■记者许金艳
◎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