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又增收,“老把式”用上“新农具”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集体采写
农具是农业最关键的生产要素,有了好农具,农业生产事半功倍。在南京,无人农机助力水稻收割、智能烘干确保稻谷颗粒归仓、手机直播拓宽螃蟹销路……今年秋收秋种期间,“新农具”大显身手,种田“老把式”省心又增收。
无人农机,秋收更省心
11月15日,在高淳区禾田越光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驾驶座空无一人,方向盘自动校准,遇到障碍自动避让。这是合作社打造的560亩无人农场,目前水稻收获已经接近尾声。
“收割机上安装了北斗导航系统,收割、卸粮完全自动化,点点手指就能完成秋收。”合作社理事长魏清介绍,使用无人农机收割,可以使秋收作业时间从8—9小时延长到11—12小时,且作业偏差仅有2厘米,精准度更高。同时,管理也更加省心,560亩大田秋收全程只需3人管理,一年节省人力成本5万元。
今年是魏清探索无人农场的第三年。今年,他又采购了大马力无人拖拉机和收割机、高精度播种机等无人装备,农场种植更加智能化、精细化。耕种管收加上烘干,无人农机已经涵盖农作物种植的各个环节。秋收期间,他首次尝试了24小时无人农机抢收水稻,下一步计划对无人农场田块和周边道路进行改造,继续提高作业效率。
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用上无人装备新农具。在溧水区吴村桥村的南京三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无人农场数据中心,电脑屏幕上500亩无人农场稻田的土壤墒情、气象、虫情监测数据一览无余。“影响农作物长势的关键要素全部可视化,帮助我们更好决策。”负责人陈骏介绍,无人农场里田间安装了多种智能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并将数据发送到数据中心,通过手机和电脑都能查看,决策管理更加科学高效,亩均节约综合成本120元。
陈骏是一名“90后”新农人,热衷于研究无人收割机、无人旋耕机、无人播种机等各种新农具。今年秋收期间,陈骏用数据中心调动所有无人农机,一部手机就完成操作。“目前无人农场还在建设完善中,在新农具的帮助下,未来两三个人种田千亩将是小菜一碟。”陈骏说。
智能烘干,颗粒皆归仓
11月14日,在江宁区汤山街道南京太和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3台智能烘干机开足马力运转,智慧烘干系统大屏上显示着最佳烘干温度和时间。负责人李运东介绍,这是合作社去年新建成的智慧烘干系统,日烘干量达45吨,系统采用智能物联网技术远程操作,日常烘干管理仅需一人就能完成。
烘干是保障粮食品质的关键措施。传统烘干采用晒粮,完全靠天吃饭,效率低下。有了智能烘干设备后,烘干再也不用看“老天的脸色”。“智能烘干机省时省力,只需按下按钮,整个烘干过程全部交给设备自动化完成,方便快捷。”李运东高兴地说。
除了智能化,智能烘干设备使用的空气源热泵技术也更加环保高效。市农机装备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能烘干机用电能替代传统燃烧换热方式,实现烘干过程零碳排放。该系统能够回收烘干余热循环使用,相较燃油燃煤烘干系统节省近60%能耗。同时,排出的冷风也会通过循环系统导入粮仓,用作低温粮食仓储,实现能量的最大化利用。
秋收期间,水稻集中收割,如果来不及第一时间烘干怎么办?在高淳区东坝街道江苏倩宝宝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座30多米高的圆筒状粮仓是解决这种烦恼的“利器”,也是公司负责人胡新华的新农具“宝贝”。他介绍,这4座智慧粮仓于2022年陆续建成,具备慢速烘干功能,秋收期间,周边农户收获的水稻来不及烘干便可存入粮仓,通过不断循环通风,最多可临时储存4000吨粮食一至两个月。
胡新华解释,粮仓采用24小时循环通风技术,同时仓内安装多个智能传感器,通过手机就能实时监测温度、湿度等关键数据,并且附带报警功能。超过设定温度自动报警,工作人员能够在手机或电脑上远程控制设备进行通风、降温处理。
“水稻即便存放一个月再拿出来烘干,品质也可以完好如初。”胡新华骄傲地说,这套系统为他和周边50多名种粮大户解决了秋收临时储粮难题。
机械化收获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据了解,秋收期间我市投入各类型联合收割机约4000台、烘干机1000多台,预计今年稻麦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在98%以上。
手机直播,螃蟹“爬”更远
“家人们,我手上拿的是自家养殖的固城湖螃蟹,饱满肥美,绝对新鲜。”11月18日下午,高淳区阳江镇平干圩,“蟹小妹”手持手机,热情洋溢地进行着直播。她的身后是自家的蟹塘,微风吹过,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蟹小妹”名叫孙旭婷,从2019年开始直播。她常常在直播中分享一些挑选螃蟹的小窍门,赢得了粉丝们的好评,不少粉丝在评论区纷纷留言点赞购买。孙旭婷介绍,从10月中旬开始,自己每天下午都会直播一场,平均每场能卖三四百只螃蟹,有力拓宽了螃蟹销售渠道。
线上直播不仅让孙旭婷团队享受到互联网的红利,也带动了周边养殖户增收。同样在阳江镇平干圩村养殖螃蟹的孙爱龙说,以往都是将螃蟹送至螃蟹市场售卖,自从有了“蟹小妹”,蟹塘的螃蟹直接通过快递发到客户手上,减少伤亡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增加了收益。
手机是“新农具”,直播成“新农活”。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村和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分别达2.49万亿元和5870.3亿元,同比增长均超12%。如今在南京,包括蟹农在内,越来越多的农户使用手机直播销售农产品,成为秋收时节的一道亮丽风景。
记者 刘全民 张可 孙秉印 通讯员 吴芳芳 陈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