郇雷: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和重大意义
转自:千龙网
郇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这一重要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历史责任的高度,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价值。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从理论上搞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以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和重大意义这些基本问题,从而增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可以说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统一。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献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等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话语体系多次被提及并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理论创新这一党的百余年历史经验,系统整合、高度概括党既有的核心话语体系,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并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内涵属性。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二百周年大会上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九个必须”的基本要求,其中强调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功实践来阐释和论证“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的历史意义,并且将这一命题概括为党坚持理论创新历史经验的主题。在2022年1月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注重分析研究和总结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贯穿全会决议的一个重要内容”。
随着认识的逐渐深化,党的二十大报告专辟一章,对这一重大命题的理论逻辑、历史经验、现实成就、核心要义和完善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邃思考、整体阐释和庄重宣示,系统全面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根本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内涵在丰富发展中实现成熟完善。综观党的历史文献,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即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就是实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统一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开拓与创新,两者以科学回答时代课题为共同逻辑基础,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实质内容,辩证统一于党的理论创新进程。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对这一重大概念的认识。
第一,科学回答新的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逻辑起点。理论是时代盛开的花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断进一步回答“马克思主义行”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逻辑关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行”并不是从抽象意义上讲的,而是生动的、具体的,是以科学回答新的时代课题为前提的。另一方面,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是人们“从最过硬的事实出发”而生成的理性思考,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而提出的基本问题。正是在关于这两大问题的深邃思考中,我们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思想升华。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时代的需要,是实践的产物。
第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质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那么,何谓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对此,恩格斯曾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在与社会现实和时代发展的互动中实现自我创新与嬗变,并以此保持科学真理性和鲜明实践品格。这就决定着,中国共产党不仅要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自觉,也要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使命。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各有侧重又辩证统一的概念整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具有全新内涵的概念表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强调的是作为普遍真理的马克思主义如何在特定民族的具体国情和发展阶段中落地生根的问题;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开拓与创新,强调的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如何引领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问题。但是,必须要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具有本质联系,是一个不容分割的整体性概念。这种本质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由于当今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中流砥柱,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样本效应和国际影响日益彰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日益突破一国范围而具有世界性意义。从这个角度思考,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形式呈现。二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当今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和科学应对,赋予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厚的时代性内涵。从这个角度思考,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个重大概念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础上更加注重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自信、历史主动;表明中国共产党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置于21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历史中审视,站在“坚持胸怀天下”、“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新高度思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使命,升华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境界。
二、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就是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共产党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深刻的历史认知和自觉的使命意识。那么,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安阳考察时明确指出,“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而“两个结合”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
我们党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熟认识。毛泽东同志指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提出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道路,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搞社会主义,强调要有中国的特色。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创新党的理论创新历史经验,在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认识上的重大突破。这是从“第一个结合”到“第二个结合”、从“一个结合”到“两个结合”的发展历程。
需要指出的是,“两个结合”内在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一重要概念虽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提出来的,但是“两个结合”的历史实践始终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从词义上看,“中国具体实际”指的是基本国情、发展阶段、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等条件要素有机统一的整体,“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内在包含了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的价值主张。举几个例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就意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比如,作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作者班固评价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原意指的是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后来,毛泽东同志在长期实践中把实事求是的内涵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进行了重新阐释,形成了现在意义上的实事求是,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这也是“两个结合”的内在体现。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讲到,新民主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也是带有鲜明民族特点的中国的文化,“民族的形式,新民主主义的内容——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新文化”。
“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逻辑的最新表达和集中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规律性认识从“一个结合”发展为“两个结合”,主要基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是从过程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史无前例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拓展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现路径。马克思主义不仅要解决如何在中国落地生根的问题,更要解决如何枝繁叶茂的问题,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深植中华文化沃土,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厚养分。二是从结果层面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两个结合”的理论成果就是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这个层面上讲,“两个结合”作为一种新的话语体系,具有独特内涵和标志性意义,它体现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验概括,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重要依据。面向未来,“两个结合”的提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高度共识和基本思路。
(二)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类解放为旨归的科学真理,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抽象的,而是现实的、生活的理论,是存在并发展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下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历来强调,“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一重要论断构成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总原则和总依据。
从这个逻辑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主要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与以下三种因素的适配性和互动性:一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民族形式。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是以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空前危机为条件的,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近代中国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使中华文明再次迸发出强大精神力量。”毫无疑问,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必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必然会以一定的民族形式展现出来。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发展要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具有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种时代性条件的巨大变迁和深刻变革日益成为“中国具体实际”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时代性难题。三是马克思主义与实践发展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维度,就是发挥作为科学真理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伟力,为完成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伟大社会革命提供理论指导。反过来说,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伟大社会革命的实践需要相结合,才能产生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才能焕发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
综上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从民族复兴、时代要求、实践发展等方面深刻分析和深入阐释“中国具体实际”的复杂性,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供科学方法和现实路径。
(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
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就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推进“两个结合”的理论成果,这一伟大思想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高度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深刻理论逻辑。
第一,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性地位,为两者相结合提供了必要性基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这就决定了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现代中国长期执政,就必须努力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本国传统文化根基之间的融通融合。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与根基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习近平总书记也曾特别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根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内容。
第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观念具有高度契合性,为两者相结合提供了可能性前提。虽然说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西欧社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在以农业文明和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繁荣。但是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谋求复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历史交汇。回顾近代以来的民族复兴史,我们发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作了高度概括,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质上是互通的、相融的,而不是排斥的、对立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两者相结合提供了丰富资源。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时代发展要求马克思主义必须永葆生机活力。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之中,对于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价值,蕴含着宝贵的治国理政经验和智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血脉。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化社会相协调,必须要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能够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确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充满活力,也能够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和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一种创造性结合,所形成的理论成果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两个结合”是相互成就的,契合是前提和基础,结合是创造性过程,结果是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所以,“两个结合”厚植中国道路的文化根基,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主体性和文化主体性。
综上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具有紧迫性,也具备契合性,两者之间更是彼此裨益、相互赋能的。在“两个结合”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浓郁的中国形式、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彰显着丰富的传统智慧、文化底蕴、时代气息,焕发着强大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
三、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意义
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进入新时代以来伟大变革的最主要成就。这一伟大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深化了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标注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一)深化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对“三大规律”的揭示和把握,是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野,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一系列原创性重大观点和论断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第一,关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创造性地提出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将管党治党与治国理政贯通起来;系统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体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发挥好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找到自我革命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强调党的初心使命,概括提出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党长期执政的精神动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水平;提出“五个必由之路”重大论断,增强党实现新时代新征程使命任务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信。
第二,关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明确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善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理论;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升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提升了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系统阐释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理论。
第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尊重历史发展规律,提出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阐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科学认识两大社会制度关系的新思想;作出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大判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文明交流对话,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等等。
这些新认识新论断都是在“两个结合”中形成的,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的集中形成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三大规律”的认识。
(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思想指引
在任何阶段,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思想地位。为此,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发展形成了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六个必须坚持”。“六个必须坚持”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是有机统一、逻辑严密的“成套设备”、“一块整钢”,对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第一,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正确方向和政治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现代化就没有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的主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能够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方向发展,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始终处于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二,制定科学完善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战略目标、战略步骤、战略安排。在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共性特征和中国特色基础上,阐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现代化理论上的突出贡献。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在实践层面稳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明确了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制定了涵盖“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及国家安全建设、军队国防建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国外交、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完整的现代化建设战略。中国共产党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过程中,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第三,有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风险挑战。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效避免各种形式的“现代化陷阱”,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问题,破解各种外部压力和环境挑战。为此,中国共产党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思考问题,明确提出前进道路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五大基本原则,为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指引。
(三)充分彰显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这两种表述相互关联,但各有侧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侧重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1世纪马克思主义侧重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形态,21世纪马克思主义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形态。因此,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意义不仅是就中国而言的,而且也是就世界而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具有重大世界历史意义。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实践活动,主要体现为:一是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新时代以来的伟大变革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二是重新书写人类现代化叙事模式。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道路,为世界贡献科学成熟的现代化经验,表明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打破了西方现代化的唯一性神话,打破了“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三是为处于动荡变革期的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人类情怀,以百年大党的历史自信、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担当,顺应并引领21世纪时代发展潮流,为人类和平发展事业贡献中国力量,努力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四是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成熟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人类共同价值等一系列新文明观念,摒弃“文明冲突论”,积极发展符合人类福祉的新文明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新空间。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并重点阐释的重大理论命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基本内涵以及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根本途径和重大意义的认识。从基本内涵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侧重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世界历史的开拓与创新,两者辩证统一于党的理论创新进程。从根本途径上看,“两个结合”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内在逻辑的最新表达和集中概括,反映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既落地生根又枝繁叶茂的时代需要。从重大意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深化了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为以民族复兴为导向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思想遵循,充分彰显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标注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高度。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永无止境的伟大事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职责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更加自觉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