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刀筷上阵,梁皓一用声音交响描写“中国厨房”
“听说要把一道道菜写成音乐,大厨蒙了,一脸疑惑——他们实在想不出来,吃的东西怎么用音乐来表现?”回忆起第一次和锦江饭店大厨碰面的情景,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说。
历时一年创作和打磨,上海交响乐团委约青年作曲家梁皓一,为建团145周年特别创作的交响作品《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11月23日将在上海交响音乐厅世界首演。
以中华美食入乐
从开胃的青瓜拌海蜇,到佛跳墙、北京烤鸭、热爆明虾、松鼠桂鱼、水煮牛肉等主菜,再到收尾的竹筒野味饭——作曲家用十个乐章描写了十道中国菜肴,用音乐诠释它们的口味、外观甚至烹饪过程。
“食物是没有声音的,怎么在很短的时间内,用音乐去描述一道菜?”这是梁皓一遇到的首个难题。过去一年,他常去锦江饭店采风,和郭予文、黄国平两位大厨交流,旁观饭店名菜的烹饪过程,寻找创作灵感。
“青瓜拌海蜇”采用半音阶钢琴独奏,用特殊音符象征寒冷,也象征海蜇这道冷菜在口中的冰凉之感;“佛跳墙”捕捉了浓汤下肚后,舌尖鲜美、身体温暖的感觉,用小提琴的揉弦描写高汤的浓郁滋味;“北京烤鸭”由颇具“京城气派”的音乐作底,似鸭叫、似磨刀的声音穿插其中,最后还能听到烤鸭皮酥脆的声音;“松鼠桂鱼”以鲜见的打击乐器水琴演奏特殊音效,烘托神秘清冷的氛围……
“热爆明虾”的烹饪过程是一次声音冒险。这个充满活力、具有舞蹈性的乐章,将听众直接带入厨房,听见油炸的烹饪技巧,还能看到大虾在滚烫的炒锅中翻炒。
为了模拟虾进油锅“欻”的声音,作曲家苦寻许久,最终找到了不太常见的海洋鼓。而为了模拟虾在油锅里活蹦乱跳的情景,他请小提琴声部的每一位乐手,在15秒时间里随机演奏5个音符,最终达到神奇效果。
“热爆明虾”的音乐,也让两位大厨印象深刻,“非常形象,就像我们在厨房里听到的声音。”梁皓一笑说,“从音乐角度,我很喜欢‘青瓜拌海蜇’。从声音角度,我很喜欢‘热爆明虾’。”
以锅碗刀筷为器
“95”后梁皓一出生于中国香港,年纪轻轻已为《红海行动》《长津湖》《焚城》等热门电影进行配乐。他也是上海交响乐团的老友。今年夏天,由上海交响乐团等联合委约梁皓一创作的《武侠——为纪念金庸百年诞辰而作》,在上海夏季音乐节的闭幕音乐会上首演。秋冬之际,《中国厨房——味觉的盛宴》新鲜出炉。
“整个乐团都很忙,尤其是打击乐声部,非常精彩。”梁皓一特别提到。
“作曲家在打击乐的乐谱里写到:锅子、筷子、刀、碗、竹筒,这些平时生活中的厨房用具。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收到这份不同寻常的乐器采购需求时,上海交响乐团的乐务李轩达很惊讶。
“竹筒野味饭”描述了糯米饭黏黏的质地和敲击竹筒时发出的独特音色。这个以打击乐为中心的乐章,采用了木制乐器合奏,创造出一幅充满童趣的织锦。
为了呈现“竹筒野味饭”需要的声音,上海交响乐团打击乐声部负责人顾恺特意网购了竹制双响筒,再将筒身和竹棍拆开,用竹棍敲击筒身,来实现所需的独特音色。
“北京烤鸭”中更是有菜刀上阵,配上平时仅在流行打击乐中出现的特效音色镲片“TurboCrasher”,模仿片烤鸭时的磨刀霍霍之声。
“我们也会用筷子代替鼓棒,制造出与以往不同的音响效果。此外,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也会在乐曲中出现。”顾恺说。
演出前,上海交响乐团在锦江饭店举行“圆桌派”,边吃美食边赏音乐小样,邀在座者共同走进《中国厨房》。锦江饭店还联动推出四款套餐,食客购买不同套餐即可获得不同价格的音乐会门票2张。
“中国菜太丰富了,音乐和美食的融合有很多种可能。首演之后,我们还可以继续尝试新的菜单、新的组合。”周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