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3-02-22 15:50:19 - 新世纪评级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摘 要

2022年,受疫情反复、经济增长承压、市场融资需求低迷影响,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发行规模基本较上年持平,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多数券种发行表现为下滑。从各债券品种来看,利率债发行保持稳步增长且增幅扩大,同业存单、传统信用债券和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均较上年小幅下降,资产支持证券则出现明显下滑。债券市场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科创债券和转型类债券等创新产品频出,精准支持相关领域;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包括绿色金融债、绿色传统信用债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在内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对外开放加速扩大和深化背景下,熊猫债发行及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展望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全面优化和经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货币政策将继续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持,企业融资需求回暖,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将恢复平稳增长。具体来看,多省份相继披露一季度新增地方政府债发行计划,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将于年初拉开帷幕;中小行存款压力依然较大,通过同业存单融通资金的需求仍在;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债券发行热度不减;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频出,房企融资有望逐步复苏;政策利好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将有所好转;考虑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压力依然存在,受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的持续影响,城投企业融资环境依然偏紧,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债券发行。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目 录

一、利率债发行保持稳步增长且增幅扩大

(一)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创历史年度新高

(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小幅下滑

三、非政策性金融债发行不及上年

(一)商业银行发债类型多样化

(二)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规模依然较大

四、传统信用债券发行收缩

(一)各类创新券种支持传统信用债券发行多样化

(二)政策持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三)城投债发行受严控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影响出现下滑

(四)房企发债尚未回暖

(五)传统信用债发行主体级别集中于AA级以上

五、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明显下滑,但绿色ABS逆势高增

六、熊猫债发行及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

七、结论与展望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2年,受疫情反复、经济增长承压、市场融资需求低迷影响,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发行规模基本较上年持平,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多数券种发行表现为下滑。从债券发行支数来看,当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47469支,同比下降11.73%,增速较上年下滑18.74个百分点;发行金额合计61.52万亿元,同比下降0.36%,增速较上年下滑8.88个百分点。

从各债券品种来看,利率债发行保持稳步增长且增幅扩大,同业存单、传统信用债券[1]和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均较上年小幅下降,资产支持证券则出现明显下滑;增速方面,除利率债外,其余券种增速均表现为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前三位分别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和传统信用债券。具体来看,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和政策性银行债等各类利率债合计发行2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0%,增速较上年上升9.81个百分点;同业存单合计发行20.49万亿元、同比下降5.99%,增速较上年下滑20.85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债、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等非政策性金融债合计发行3.61万亿元、同比下降6.21%,增速较上年下滑5.55个百分点;包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在内的传统信用债券合计发行12.13万亿元、同比下降5.56%,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11.57个百分点;资产支持证券合计发行2.01万亿元、同比下降35.98%,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44.71个百分点。

一、利率债发行保持稳步增长且增幅扩大

2022年,国债、地方政府债、央行票据、政策银行债等各类利率债发行整体保持增长且增幅扩大,合计发行支数为3236支、同比增长6.10%,合计发行规模为22.9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0%。具体来看,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较上年小幅下滑,央行票据同比持平,但国债发行增幅明显,政策性银行债也表现为小幅增长,拉动利率债发行规模同比增幅扩大。从占比来看,利率债发行规模占债券发行总额的37.35%,占比由2021年的32.22%上升5.13个百分点。其中,发行支数最多的为地方政府债,占利率债的比重为66.29%;发行规模最大的为国债,占利率债的比重为42.31%。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一)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规模创历史年度新高

地方政府债方面,截至2022年末,全国各地当年累计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145支,同比增长7.73%;发行金额7.36万亿元,同比下降1.70%,增速较上年下滑17.82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地方债券发行4.7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3794亿元,创历史年度新高;再融资债券发行2.61万亿元,较上年减少5136亿元。新增地方债券中,一般债券发行额为7182亿元,较上年减少683亿元;专项债券发行额为40321亿元,较上年增加4477亿元。

政策方面,2022年以靠前发力为主,财政部于2021年底提前下达了2022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17880亿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3280亿元,专项债务限额14600亿元,要求各地早发行、早使用,撬动有效投资,确保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3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用好政府债券扩大有效投资,是带动消费扩大内需、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举措,并表示下一步将抓紧下达剩余专项债额度;3月30日,财政部即向各地下达了剩余的新增专项债券限额;5月31日,为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要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并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

提前发力政策带动下,2022年地方政府债发行总体呈现出“提前”、“放量”的特点,1-3月地方政府专项债提前发力,单月发行规模最高点为4843.76亿元,最低点也有3931.43亿元;4月受提前下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所剩不多影响,专项债发行节奏放缓,仅有1038.29亿元;在各地调整预算并将新下达限额分解至市县后,5月专项债发行节奏加快,至6319.62亿元;到6月时,政策的推动使得专项债放量发行,达1.37万亿元,创历史月度新高。截至2022年6月末,新增专项债发行已完成全年限额的93.32%。鉴于此,三季度地方政府债发行规模较上年同期有所收缩,且以再融资债券为主。进入10月,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2]完成发行,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至此2022年地方政府债发行已基本进入尾声。

从发行地区来看,2022年,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发行了地方政府债,其中排名靠前的省市主要为广东、山东、浙江、河南、四川、江苏、河北、湖北和北京,这9个省市合计发行的债券支数占总支数的41.59%,债券规模占总规模的49.73%。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进一步规范

随着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的扩大,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重要任务之一。2022年6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一点指出要进一步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压实地方各级风险防控责任,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要坚持省级党委和政府对本地区债务风险负总责,省以下各级党委和政府按属地原则和管理权限各负其责;落实省级政府责任,按属地原则和管理权限压实市县主体责任,通过增收节支、变现资产等方式化解债务风险,切实减轻市县偿债负担,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分配机制,一般债务限额应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应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等相匹配,促进融资规模与项目收益相平衡,完善专项债券资金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和违规使用专项债券处理处罚机制。9月2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控一般性支出的通知》,严禁通过举债储备土地,不得通过国企购地等方式虚增土地出让收入,不得巧立名目虚增财政收入,弥补财政收入缺口。监管不断强化下,地方政府债务将得到进一步的规范。

二、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小幅下滑

2022年,银行间资金面平衡,流动性总体呈宽松的状态,同业存单各期限加权平均发行利率均较上年末下行,其中1月期、3月期、6月期、9月期和1年期分别下行18BP、11BP、17BP、10BP和7BP,中短期限下行幅度大于长期限。到期量方面,全年到期规模为20.28万亿元,较上年增加1.26万亿元;净融资额为2135.00亿元,与2021年相比,整体净融资额下降2.56万亿元。

具体来看:2022年,同业存单合计发行25761支,同比下降14.00%,占同期债券发行数量的54.27%;发行规模为20.49万亿元,同比下降5.99%,占同期债券发行总额的33.31%。发行结构方面,同业存单发行银行仍然以城商行和股份行为主,其中国有行发行规模为3.75万亿元,同比增长4.53%,占比为18.30%;股份行发行规模为6.83万亿元,同比下降16.01%,占比为33.31%;城商行发行规模为7.52万亿元,同比下降1.41%,占比为36.69%。发行期限方面,同业存单1年期品种占比最大,达32.21%,表明银行对稳定性资金需求较高,提前锁定中长期负债端成本。

自2021年2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推出外币同业存单的通知》,宣布在银行间市场推出外币同业存单后,2022年共有包括进出口银行、浙商银行、交通银行、友利银行(中国)和企业银行(中国)等在内的十四家银行发行了总额为26.70亿美元的外币同业存单,期限分布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发行利率范围为0.14%~5.50%。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三、非政策性金融债发行不及上年

2022年,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及证券公司发行的非政策性金融债券合计发行902支,同比下降13.85%;发行规模合计3.61万亿元,同比下降6.21%。其中,商业银行债发行增长显著,其他券种发行量均有所下降;商业银行债发行规模占据最大比重,为33.43%;商业银行次级债券次之,为33.09%。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一)商业银行发债类型多样化

1.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债券发行降幅收窄

商业银行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券(以下简称“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债券”)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以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其业务稳定、健康发展。2022年,商业银行小微金融债券的发行规模为3219.10亿元,同比下降5.87%,降幅收窄1.89个百分点,占商业银行债发行总额的26.69%。分月度来看,2月发行规模最大,为930.00亿元。发行主体中,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浙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发行规模位居前列,最高为600.00亿元,最低为200.00亿元。

2.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全力支持“双碳”目标的实现

自绿色金融体系的概念提出以来,我国发展绿色金融、加速经济向绿色转型的力度不断加大。2022年《政府报告》第八条“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下,再次强调发展绿色金融,发展绿色信贷和绿色直接融资。2022年,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债券发行规模合计为2638.57亿元,专项用于发放绿色贷款,同比大幅增长586.14%,占商业银行银行债的比重为21.87%,较上年提升16.8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建设银行于5月23日成功发行了3年期、100.00亿元的境内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金融债券,募集资金将投向城市轨道交通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丰富了绿色金融产品形态。

同时为加强对绿色金融债券的管理,交易商协会于1月17日发布《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自律管理的通知》。该通知要求绿色金融债券发行人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做好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的信息披露,按季度向市场披露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提升绿色金融债券信息披露透明度,提高信息披露质量,交易商协会持续对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信息披露情况进行监测排查。

3.商业银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在推进脱贫地区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募集资金专项用于发放涉农贷款的“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发行规模也有所增长。2022年,商业银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合计发行364.50亿元,同比增长300.55%。

政策鼓励方面,人民银行于3月30日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导金融系统优化资源配置,精准发力、靠前发力,切实加大“三农”领域金融支持。《意见》指出要提升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能力,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发行“三农”专项金融债券,拓宽可贷资金来源。

(二)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规模依然较大

5月26日,央行印发《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提出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多元化信贷资金来源渠道,表示将继续支持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二级资本债,配合有关部门指导地方政府用好新增专项债额度合理补充中小银行资本,鼓励资质相对较好的银行通过权益市场融资,加大外源资本补充力度。2022年,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合计发行11941.55亿元,同比下降0.70%,基本与上年持平,其中永续债发行规模为2814.00亿元。

四、传统信用债券发行收缩

2022年,在市场融资需求较为低迷、城投发行审核偏严、房企债券融资尚未回暖等因素影响下,以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为代表的传统信用债券整体发行收缩,合计发行13045支,同比下降5.71%,发行规模为12.13万亿元,同比下降5.56%。除中期票据和可交换债外,其余传统债券发行量均较上年有所下滑。从占比看,超短期融资券的发行支数最多,发行规模最大,发行支数和发行规模占传统信用债券的比例分别为33.95%和36.53%。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一)各类创新券种支持传统信用债券发行多样化

1.绿色债券发行进一步规范

2022年,绿色债券相关政策接续发布,其发行得到进一步规范。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和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统一绿色债券标准,制定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途、环境信息披露和相关监管标准,完善绿色债券评估认证标准,未来绿色债券的发行将更加规范,进一步与国际接轨。7月29日,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实现了国内绿色债券标准的统一,为国内其他绿色债券相关文件的制定提出了导向性原则。9月16日,为进一步发挥绿色公司债券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持作用,深交所发布《深圳证券交易所公司债券创新品种业务指引第1号——绿色公司债券(2022年修订)》,推动我国绿色公司债券、绿色金融债券和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标准一致,有利于我国绿色债券市场融合和对外开放。

2022年,各类型绿色债券(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企业债、公司债和私募债)合计发行328支,发行规模为3185.2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06%和14.10%。其中,碳中和债共有75支,发行规模为768.48亿元,占绿债的规模比重为24.13%;蓝色债券14支,发行规模为102.00亿元,占绿债的规模比重为3.20%。

2.乡村振兴债券持续发行支持乡村产业发展

2021年,交易商协会和交易所分别创新推出乡村振兴票据和乡村振兴专项公司债券,助力脱贫攻坚跃向乡村振兴。2022年5月16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度乡村振兴票据有关工作的通知》,从加大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力度、创新乡村振兴票据助农机制、强化乡村振兴票据风险防范、加大乡村振兴票据宣传推广和政策激励等五方面,对2022年乡村振兴票据有关工作进行安排。

2022年,合计发行50支乡村振兴票据,发行人涵盖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公众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等各类主体,券种集中于超短期融资券、一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募集资金535.50亿元,同比下降47.49%;合计发行38支乡村振兴公司债券,发行人主要为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券种为公司债和私募债,募集资金258.59亿元,同比增长259.15%。

3.科创票据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正式推出

为提升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全生命周期的融资服务功能,交易商协会于5月20日发布《关于升级推出科创票据相关事宜的通知》,表示会将科创类融资产品工具箱升级为科创票据,即科创主体类和科创用途类科创票据。同日,证监会表示,为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服务能力,证监会指导沪深交易所在前期试点基础上正式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旨在加强债券市场对科技创新领域的精准支持和资金直达。11月11日,证监会、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的通知》,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科技创新公司债券募集资金。

2022年,共有183支科创票据成功发行,募集资金1510.30亿元,券种主要包括超短期融资券、一般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和定向工具;共有83支科技创新公司债券成功发行,募集资金1028.40亿元,券种主要包括公司债、私募债和可交换债。

4.转型类债券种类进一步丰富,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为激励发行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战略,锁定发行人的整体减排目标和减排效果,助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交易商协会曾于2021年4月28日创新推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同年共计发行25支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募集资金353.00亿元。2022年,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热度不减,共计发行33支,券种集中于中期票据、公司债和私募债,募集资金389.00亿元。

2022年为进一步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上交所和交易商协会又于6月2日和6日先后推出低碳转型债券、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和转型债券。截至12月31日,共发行4支低碳转型债券、17支低碳转型挂钩债券和10支转型债券,募集资金分别为27.00亿元、214.00亿元和49.30亿元。

(二)政策持续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

2022年以来,为了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相关部门持续出台多项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4],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加大对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的支持力度。具体到发行情况,本年民营企业合计发行传统信用债券476支,同比增长0.63%;发行规模为4129.60亿元,同比下降9.71%,发行支数较上年持平的同时规模却依然表现为下滑,主要是受经济大环境偏弱导致的融资需求低迷影响。券种方面,超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最大,为1474.20亿元,占比达到35.70%,可转债规模次之,为1346.91亿元,占比为32.62%。

长期来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环境的进一步修复仍依赖于各项举措的持续发力和落实,在强有力的支持下,民企信心提振、投资者对民企债券需求上升,民企债券发行情况将有所好转。

(三)城投债发行受严控地方政府新增隐性债务影响出现下滑

在加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的背景下,2022年财政部于5月通报8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于7月通报8起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典型案例,持续严监管态势。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及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加强金融、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此影响下,2022年城投债发行规模为4.83万亿元,同比下降16.87%;发行券种方面,私募债、超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占据较大比重,分别为28.96%、20.04%和19.63%。

(四)房企发债尚未回暖

受2020年“三道红线”约束房企债务扩张、2021年叫停房地产供应链类产品备案、将商票纳入房企债务监管范畴等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近年来房地产企业融资难度上升,同时需求侧的调控也使得楼市降温,房企销售回款规模收缩,流动性压力加大。2022年,房地产企业共发行传统信用债券505支,同比下降17.08%;募集资金4830.16亿元,同比下降19.22%。其中民营房企募集资金270.41亿元,同比下降59.02%。

2022年以来,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优化,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成为关注重点。11月8日,交易商协会发布《“第二支箭”延期并扩容支持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再加力》的新闻,表示会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政策发出后,已有包括龙湖、美的置业和新城控股等在内的多家房企先后申请储架式注册发行,中债增进公司也收到来自近百家民营房企增信业务意向,正在按照相关机制积极推进业务开展。展望后期,在一系列政策利好下,房地产行业融资环境将会得到改善,房企发债有望逐步复苏。

(五)传统信用债发行主体级别集中于AA级以上

2022年传统信用债券发行主体中,地方国有企业依然是债券发行的中坚力量,民营企业占比仍然较低,但较上年同期小幅上升(详见附录一)。发行人主体级别仍集中于AA级及以上,与上年相比,已无BB+级发行人,最低主体级别上移至A-级,相应债券设外部担保(详见附录二)。

发行人行业分布方面,资本货物、公用事业和运输的发行规模位居前三,均表现为下滑(详见附录三)。区域分布上,北京发债规模超2.4万亿元,位居第一(详见附录四)。

五、资产支持证券【5】发行规模明显下滑,但绿色ABS逆势高增

2022年,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不及上年,下滑幅度较大,合计发行规模为2.01万亿元,同比下降35.98%。其中,证监会主管ABS占据最大比重,占发行总量的59.25%,为1.19万亿元,同比下降26.20%;交易商协会ABN占发行总量的23.00%,为0.46万亿元,同比下降28.25%;银保监会主管ABS发行规模最小,为0.36万亿元,同比下降59.53%,三类券种发行均表现为下降,其中银保监会主管ABS占比最小但同比下滑明显。

银保监会主管ABS中,以汽车抵押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资产支持证券占据最大比重,发行规模为2181.79亿元,同比下降17.20%,占比为61.16%,而上年同期占比达56.64%的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全年缺席发行。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虽然资产支持证券整体发行规模下滑,但其中绿色资产支持证券逆势高增,发行规模显著增长。绿色资产支持证券指的是基础资产属于绿色产业、项目投向为绿色产业或原始权益人、主营业务属于绿色产业且资金主要用于其绿色产业领域的业务发展的创新型资产支持证券,2022年募集资金2140.24亿元,占绿债的比重为24.48%,同比显著增长74.47%。

六、熊猫债发行及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

我国熊猫债券市场自2005年起步以来,近年来在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逐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的环境下实现较快发展。2022年,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持续深化,发布了多项支持熊猫债市场发展的政策,涉及熊猫债注册发行机制优化及发债资金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了境外投资者在国内债券市场投资的便利性。

2022年全年,我国熊猫债市场共计发行熊猫债券52支,同比下降27.78%;发行规模850.70亿元,同比下降20.08%。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券种分布方面,中期票据发行规模最高,占比最大,达35.38%,超短期融资券的占比也上升至34.56%、国际机构债的占比排在第三位,为19.40%。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创新产品方面,12月26日,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完成熊猫债发行,成为国内市场首单社会责任债券,募集资金全额用于向低收入、偏远地区的农户或农业合作社采购饲料,帮助低收入群体获得体面工作和稳定收入。

七、结论与展望

2022年,受疫情反复、经济增长承压、市场融资需求低迷影响,我国债券市场整体发行规模基本较上年持平,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多数券种发行表现为下滑。从各债券品种来看,利率债发行保持稳步增长且增幅扩大,同业存单、传统信用债券和金融债的发行规模均较上年小幅下降,资产支持证券则出现明显下滑;增速方面,除利率债外,其余券种增速均表现为下滑,下滑幅度最大的前三位分别为资产支持证券、同业存单和传统信用债券。债券市场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绿色债券、乡村振兴债券、科创债券和转型类债券等创新产品频出,精准支持相关领域;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包括绿色金融债、绿色传统信用债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在内的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再创历史新高;对外开放加速扩大和深化背景下,熊猫债发行及资金管理等相关规定进一步优化。

具体来看,利率债方面,政策推动下,今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总体呈现出“提前”、“放量”的特点,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比明显增加,并创下历史年度新高,再融资债券发行不及上年,影响整体发行,但因国债发行增幅明显,政策性银行债也表现为小幅增长,利率债整体发行保持稳步增长且增幅扩大;鉴于银行间资金面平衡,流动性总体呈宽松的状态,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小幅下降;非政策性金融债发行规模同比下滑,仅商业银行债较上年实现正增长;受市场融资需求较为低迷、城投发行审核偏严、房企债券融资尚未回暖等因素影响,传统信用债券整体发行规模收缩。从发行人情况来看,传统信用债券发行人仍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占比仍然较低,但较上年同期小幅上升;主体信用等级仍集中于AA级及以上,与上年相比,最低主体级别上移至A-级,为私募债发行主体,相应债券设外部担保。

2023年,随着疫情防控措施的全面放开和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在经历阶段性低迷后将迎来恢复性增长。稳健的货币政策下,市场流动性仍将维持合理充裕,企业融资需求将呈回升态势,债券市场发行规模将恢复平稳增长。具体债券类型方面,财政部已于11月提前下达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额度,多省份相继披露一季度发行计划,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将于年初拉开帷幕;中小行存款压力依然较大,通过同业存单融通资金的需求仍在;为加强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相关债券发行热度不减;支持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政策频出,房企发债有望逐步复苏;政策利好下,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将有所好转;考虑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解压力依然存在,受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妥善处置和化解隐性债务存量的持续影响,城投企业融资环境依然偏紧,或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债券发行。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2023宏观和债市年度研报系列】债券品种持续创新 不同券种发行呈现分化——2022年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分析与展望(下篇)

[1]本文所称的传统信用债券,包括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可转债、可交换债。

[2]根据现行政策规定,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债务总限额由国务院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专项债务结存限额,就是专项债务余额小于限额的部分,主要是各地为控制债务风险水平,通过加强财政收支管理,安排财政资金偿还到期专项债券,减少专项债务余额,相应形成的限额空间。

[3]该企业债不包含项目收益债券。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