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舟教不出奥特曼
“OpenAI还没盈利,李一舟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
人工智能这把火,还没烧出实质性的商业化进展,先烧出了一个又一个荒谬的“卖课神话”,靠售卖AI课程的自媒体博主李一舟此刻“正当红”。
李一舟被diss,即便是“清华博士”的头衔也救不了。不仅因为其课程水,更在于其“学美术的教AI”所产生的强烈矛盾和冲突感。
难道这世界真是草台班子?网友们真诚发问。199元就能学到AI,成为无所不能的奥特曼?
别说,说就是有人信。更讽刺的是,Sora尚未开始对公众开放测试权限,视频号上Sora搞钱的“十个方法”“八个理论”一大把,咸鱼、小红书等平台上类似“Sora搞钱思路”的课程更是比比皆是。
一如当年的ChatGPT,大模型没搞出啥名堂,先养肥了卖课的。
这场引起广泛共鸣的群嘲中,李一舟不单单代表他自己。一轮又一轮AI浪潮中,总有人打着知识付费幌子“割韭菜”,教你做事,教你一夜暴富。
真正的大佬没时间讲课,随便几节课就能学会的AI也必然不是真的AI。
行业门槛高到天花板,但AI课程依然能够卖爆,不能只用一句简单的“周瑜打黄盖”来解释了。
玩自媒体的,赚的就是信息差,最懂流量,也最懂人心。
无论是ChatGPT还是Sora,它们发布时在公众层面蔓延最广的焦虑,不是技术上的差距,而是相关行业工作岗位被替代的焦虑,卖课拿捏的也恰恰是人们的这种职业焦虑。
焦虑之下必有一哄而上的商人和一厢情愿的韭菜。
他们站在风口上,用科技革命的信息差营造出一种紧迫且窒息的氛围,在制造一个又一个消费主义陷阱,等着消费者往里跳。
你不懂,我教你。你害怕,我更要吓唬你。制造焦虑,然后贩卖。国内企业潜心研发追赶头部的同时,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企业,套壳国外大模型底座,将浅层次的应用创新包装得神乎其神,以此蹭热点、赚快钱,在一个又一个风口间“旋转跳跃”,乐此不疲。
真正的突破性技术,从来不会从天而降、灵光乍现,它需要大笔的投入、长期的积累,是经年累月地坐冷板凳,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低调,最忌讳“空手套白狼”,也最忌讳“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
ChatGPT和Sora大杀四方的时候,李一舟们的兴奋不能跑出中国版ChatGPT和Sora。
人们常说,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AI研发和AI应用,或许就是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关系。技术的进步也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的是不断积累、稳扎稳打,学会了走才能学会跑。
是困在短期利益里唯利是图,还是立足长远先苦后甜,人人都知道该怎么选,但不一定人人都会这样选。
而全社会对科技创新,首先是理性,进而是敬畏,最后是踏实。总有人踩着风口赚快钱,造概念、玩噱头、跟风起势,然后可能就没有然后了。
不追求自主硬科技,不追求关键技术,如何避免不被卡脖子?所以,我们才要去做那些难而正确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