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2024-02-22 21:01:48 - 安徽商报

2月20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结果揭晓,共22个项目入围终评。安徽郎溪县磨盘山遗址名列其中,系安徽省唯一入围项目。

距今6200年至2500年,今天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曾经非常热闹兴旺。人们在这里捕鱼、耕种、狩猎,靠水吃水,繁衍生息,持续了近4000年。今天,这里是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磨盘山遗址。20世纪70年代,为根治郎川河水患,郎溪县决定另辟新河分流,在开辟新郎川河的过程中,磨盘山遗址重见天日。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2015年至2023年,南京大学联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对磨盘山遗址进行了3次考古发掘,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磨盘山人数千年前在这里生存繁衍的画面逐渐清晰。

延续近4000年磨盘山“得天独厚”

磨盘山是个什么山?

磨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郎溪县飞鲤镇新法村磨盘山自然村,因此得名。小山村名不见经传,但从地图上看,磨盘山遗址的地理位置却不一般。

遗址坐落于皖南最大的湖泊-南漪湖的东岸,处于皖南山地、宁镇山脉、宜溧山地和长江围成的低地的南部边缘。遗址北边有郎川河流过,郎川河发源于皖南山系的广德市东南部山区,与太湖南部水系相通,向西北注入南漪湖,然后经水阳江流入长江。磨盘山遗址可与长江水系、环太湖水系连通。

古时交通不便,长江、太湖作为“黄金水道”,在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上的作用堪比今天的“高速公路”,因此磨盘山遗址在当时正处在文化东传西递、南来北往的重要地理节点上。

20世纪80年代开始,相关部门先后对磨盘山遗址进行了几次调查和复查,确定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遗址。现存遗址区域分为东西两块,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2015年以来的三次考古发掘均选在西侧的遗址核心区进行,发掘面积共1640平方米,其中2023年的发掘面积515平方米。

就是在这515平方米,取得了重要发现。考古人员发现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夏商和西周-春秋时期的连续文化堆积,证实该遗址是一处连续使用近4000年的区域中心性聚落,并发现一处崧泽文化时期的土台墓地。

一个遗址被使用近4000年,是什么概念?相当不容易。南京大学教授、郎溪县磨盘山考古发掘领队赵东升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这说明在距今6200年至2500年,磨盘山遗址所在区域一直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简直是“得天独厚”。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近4000年的漫长时光里,气候不断变化,自然灾害随时可能侵袭,人们生生不息,重死而不远徙。赵东升介绍,连续延续近4000年的中心性聚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极其罕有,即使在全国范围内也非常罕见。

5000多年前已具备社会分工人们伙食很丰富

生生不息近4000年,除了环境因素,磨盘山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也非常强。通过3次考古发掘,考古人员在磨盘山遗址共清理墓葬342座,其中,距今5800-5300年的崧泽文化墓葬最多,达320座。出土可修复遗物60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铜器、瓷器、硬陶器、原始瓷器等。这些遗物为我们描绘出当时磨盘山人的生活图景。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遗物中网坠和陶觽自始至终所占比例都很高,无论是地层还是墓葬中均广泛存在。最夸张的一次,考古人员在一个灰坑中就出土了483枚网坠,一座墓葬中墓主人头部左侧随葬了27枚陶觽。

网坠系在渔网底部,使网迅速下沉,陶觽可以用来解结、织网。考古专家推测,磨盘山遗址位于湖泊边缘,当时人们的生活应以捕鱼为主。

“靠水吃水”,不仅捕鱼,磨盘山人的食谱还相当丰富。出土遗物中,石器的数量和类型也很多,并且大多数都有使用痕迹,这可能表明与石器使用相关的木工较发达,部分石制农业工具的出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在进行耕种。考古人员自距今6200-5800年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开始,就发现少量水稻、菱角、芡实等植物遗存,以及猪、牛、鹿等兽骨和螺壳等动物遗存,说明磨盘山人自始至终的餐桌都丰富多彩。

在距今5800-5300年的崧泽文化时期墓葬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的墓葬以随葬大量石器为主,有的墓葬随葬较多的网坠和陶觽,这可能说明当时的社会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分工。

平等富足仿若“世外桃源”玉器可能来自凌家滩

研究磨盘山遗址出土遗物,考古人员还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在崧泽文化时期的墓葬中,随葬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小口壶形器,鼎、豆、壶、罐、杯是基本的器物组合,花瓣足和圈足镂孔或呈算盘珠形的豆非常普遍。大量模式化的随葬品的出现,加之磨盘山周边水系四通八达,交通便利,考古专家推测,新石器时代磨盘山遗址已经存在频繁的商业交换行为。“或许已经存在制作这些器物的作坊或商家,人们可以通过交换或买卖得到同样类型或相似的随葬品。”

考古人员还在磨盘山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玉器,包括玦、璜、坠、管、小璧、环、纽扣、蝶形器等。大部分玉器都有重复利用的现象,有的明显已经断为几截,又钻孔缀合在一起继续佩戴。南京大学教授、郎溪县磨盘山考古发掘领队赵东升告诉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这表明玉器在磨盘山人的生活里是非常珍贵的,但与同时期凌家滩等墓葬已经体现出明显的等级差异不同,磨盘山遗址随葬品数量和玉器的有无与墓坑规格似乎并无关系,说明当时的社会可能较为平等且普遍富足,颇有些“世外桃源”的意味。

“世外桃源”却并非与世隔绝。在长江下游,凌家滩人是首先走上文明化道路的先锋队,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良渚文化玉器文明的形成与凌家滩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太湖南北形成相同的此类玉璜文化圈,从而为良渚古国的诞生准备了“一统”的条件。磨盘山遗址出土的大量的蛇纹石玉璜与凌家滩遗址表现出强烈的一致性。赵东升认为,不排除磨盘山遗址的玉器来自凌家滩。从凌家滩到良渚,磨盘山遗址很可能是这条线路上的重要节点。

除了凌家滩,磨盘山遗址处于文明起源阶段几大文化区的中间地带,不同时期的出土遗物都能在周边文化区找到“同款”,这也说明磨盘山遗址与周围其他文化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交流。赵东升表示,围绕磨盘山遗址的各项工作2024年还在持续进行中,更多的谜题有待未来继续找出答案。“磨盘山遗址是皖南地区迄今发现先秦时期保存较为完好、面积较大、文化内涵丰富、文化谱系明确的代表性遗址,对于探究该地区以及整个长江下游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青铜时代的中原化进程,以及先秦社会的文化交流,认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在皖南地区的演进方式具有重要价值。”

入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名单!安徽磨盘山里究竟有什么?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