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过”后还要打疫苗吗?美国研究论文给出大数据结论 |市民防疫新科普

2022-12-22 19:00:05 - 上观新闻

转自:俞陶然

感染新冠病毒后,是否就有了免疫力,今后不必再接种疫苗?最近,印第安纳大学科研团队在《美国公共卫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大型真实世界研究论文,显示接种疫苗的保护性大于感染产生的抗体,与“阳过”的人群相比,接种疫苗的全因死亡率低37%,急诊就诊率低24%,住院率低37%。由此可见,即使“阳过”,也很有必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益处大于“阳过”免疫力

上海交大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斌研究员介绍,与人为设计的临床研究不同,真实世界研究是根据现实社会的大数据分析得出统计结果,其结论是真实可靠的,其原因则未必有定论。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分析了2020年11月29日至2022年2月9日,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患者护理网络数据库中54万人的数据,他们年龄在12岁—110岁之间,其中267847人为新冠疫苗接种者。对于这一人群与相同数量的因感染获得自然免疫人群,科研团队比较了他们的全因死亡、住院和急诊方面数据。

“阳过”后还要打疫苗吗?美国研究论文给出大数据结论 |市民防疫新科普

研究发现,对于所有年龄段的人,接种疫苗的益处都大于感染后获得的自然免疫力。在全因死亡和住院率上,接种疫苗的人群比感染过但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低37%;在因各种原因就诊的急诊率上,接种疫苗的人群比感染过但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低24%。

李斌表示,作为真实世界研究,其结论“接种疫苗的益处大于感染后获得的自然免疫力”是可信的,然而其原因有待探讨。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疫苗接种在人体内诱导的中和抗体、记忆性免疫细胞比自然免疫力更强大。据介绍,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等新型疫苗针对的都是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刺突蛋白)RBD结构域或其全长,在人体内诱导的抗体均由S蛋白这一抗原或其RBD结构域产生。而人感染新冠病毒后,由于病毒有很多蛋白,在人体内引发的免疫更复杂。因此,虽然疫苗和病毒都会激活免疫反应,但两者机理可能有所不同。

“阳过”后还要打疫苗吗?美国研究论文给出大数据结论 |市民防疫新科普

导致“接种疫苗的益处大于感染后获得的自然免疫力”的其他原因,则不太明确。李斌猜测:接种2—3针疫苗后,如果未有效预防感染,也可能延缓感染后的重症,从而将一个地区疫情暴发期医院急诊率增长曲线“拉平”。这样就减少了在医疗资源紧缺时,感染者因无法得到有效救治而死亡的情况。

疫苗诱导的记忆性T细胞长期存在

值得一提的是,已有其他研究表明,感染后获得的自然免疫力并不能成为“护身符”。近日,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研团队在《自然·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显示二次感染新冠病毒后,与仅感染一次新冠的患者相比,死亡风险翻倍,重症风险翻3倍;反复感染新冠会显著增加器官衰竭和死亡的风险,风险随着每次感染而增加,还会导致糖尿病、肾病、心理健康等问题。

“阳过”后还要打疫苗吗?美国研究论文给出大数据结论 |市民防疫新科普

因此,李斌呼吁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积极接种疫苗,不能误以为“阳过”就有了强大的免疫力。在加强针接种方面,最好采用异源接种方案,异源性加强针可以是重组蛋白疫苗,也可以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或mRNA疫苗。

这位免疫学家还指出,疫苗接种除了诱导病毒特异性中和抗体、记忆性B细胞外,还会诱导病毒抗原特异的记忆性T细胞,这类记忆性T细胞可以在体内长期存活。当我们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后,记忆性T细胞就会被激活并快速扩增,同时辅助机体免疫系统快速产生抗体,或直接杀灭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从而降低患者重症率和死亡率。

“不少专家重视疫苗诱发的中和抗体滴度,却常常忽视了记忆性T细胞的重要作用。”李斌说,“如果疫苗接种诱导的抗体不存在了,就不能有效预防感染,但诱导的记忆性T细胞很可能依然长期存在,并起到防重症的保护作用,所以疫苗不会白打。”

“阳过”后还要打疫苗吗?美国研究论文给出大数据结论 |市民防疫新科普

本项目由市科委、市卫生健康委共同策划,市科委“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科普专项资助。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