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亮的星”诗耀武汉

2023-12-22 05:55:36 - 四川日报

“明亮的星”诗耀武汉

“明亮的星”诗耀武汉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肖姗姗12月17日晚,诗漫江城——“明亮的星”2023(第八届)武汉诗歌节诗歌音乐会在卓尔书店举办。诗歌音乐会是一年一度的武汉诗歌节的重头戏,本届诗歌音乐会有两个特点:一是与著名文学杂志《收获》共同举办;二是全国首创多家媒体和有影响力的公号包括川观新闻、南都新文旅、南周书院与《文学报》、《文艺报》、中国作家网等联合直播。当晚,20余位中国当代优秀诗人逐次登台诵读谈诗,用灿烂诗意点亮武汉夜空,几十万读者在线收看联合直播的盛况。A诗歌问答深入内心据本次诗乐会总策划《收获》App运营总监、作家走走介绍,新时期以来文学创作取得的最大成就,一个在小说方面,一个在诗歌方面。《收获》见证并且完全参与了小说一步一步的发展,而对诗歌少有涉猎。2015年,《收获》特辟专栏“明亮的星”。这一名称取自英国诗人济慈的诗句,“明亮的星,我祈求如你一样坚定不移/但我不愿高悬夜空,独自辉映”。昌耀、海子、顾城、张枣……就像高悬夜空的星群一样,每一位在诗歌方面取得杰出成就的诗人,都会出现在这片星空中。而对于这每一位诗人,《收获》都邀请另一位深通其款曲的诗人或研究者撰写,既呈其情又明其理,情理并茂地为读者呈现一个立体的丰富而生动的诗人形象。由此可知,“明亮的星”并非以发表诗歌新人新作为己任,而是争取深入诗人内心,体会诗人深沉的情感,领略他们诗作的奥妙。专栏开设至今已八年有余,为读者提供一幅幅诗人精神素描,充分勾勒出当代汉诗轮廓。本场诗乐会即以“明亮的星”为主题,诗人们以诗为马,无界驰骋。诗是自由流动的,为此整场晚会不设主持人。20余位诗人按组两两上台,坐定,开始诗歌三连答:我是谁?我要给大家念什么诗?我为什么选这首诗?B哲思驰骋关注时间著名诗人吉狄马加和耿占春率先上台,“那是谁的马车从那边跑过,/在黑暗的深处它的轮子发出空寂的声音。”为什么会选择《时间之外的马车》?吉狄马加回答:时间对所有的哲学家和诗人都是一个命题,诗歌和音乐是可以穿越时间的,“马车”是自己的想象之物,能够揭示时间之中的未知存在之物。耿占春分享的则是吉狄马加的诗歌《如果我死了……》,“如果我死了/把我送回有着群山的故土”,死亡一向是诗歌写作的重要主题之一,在诗人那里,它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具有更多的哲学意味。吉狄马加创作“死亡”主题的诗歌时,总是有一种赞美“新生”的意味在其中。关注时间的不只吉狄马加。诗人阎志分享的是他发表于《收获》2023年第6期,100节共计1500行的长诗《时间》中的第一首《最后的诗篇》。“在时间的箭镞即将抵达光亮之时/在书翻到有折痕的那页时/在蘑菇云展现娇艳的形态时/在我满身泥泞地从虫洞中爬出时/在黑洞吸入黑色星球时”,穷尽诗人对时间的思考,意象纷至沓来,有限的瞬间构成无限的时空。与之搭档上场的商震《假牙》则表达了一个小小的哲理,如果,“假东西占到了好位置”……在分享诗歌创作经验时,商震强调,一首好诗一定是诗人身心都遭受触动才有的体会。C情感充盈思考生命著名诗人西川很早就和身边的朋友确立了一种观念:不写那种自传性的作品,关心比自我更大的事情,比如环境、环境本身的来龙去脉、历史的纵深感。《撞死在挡风玻璃上的蝴蝶》《尽量不陈词滥调地说说飞翔》《我的意识流》,都是由“我”出发,抵达生命这样一个“大于我的存在”。诗人陈东东,是“明亮的星”撰稿最多也极具质量的专栏作者。作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陈东东与众多诗人在漫长的诗歌生涯里交集密切,因此才能充满情感温度地“素描”出诗人的创作美学与生命故事的关节点。当晚他分享《它仍是一个奇异的词》,似乎直指诗歌本质。诗人朱朱则带来《我身上的海》,“再一次攀登,是的,只有撞击过/才满足,只有粉碎了才折返”,展现出人探索自身未知世界的勇气,歌颂了生命的激情与自由的意志。宇向和梁小曼这两位女诗人带来的诗歌中蕴含的生命力量则被一种细腻的情感所包裹。宇向是将诗歌当作另一个永恒自我来塑造的,同时借由诗歌致敬著名画家梵高。“没有你/我自把阵风引入星空”,隐含女性生命力量的挣脱、延展、深入、纠结、开放、轰鸣……梁小曼的《系统故障》略带科幻气息,诗中有一种以写作对人在现实处境中被系统化与体制化的抗衡——“爱是什么?/爱是一个人通向终极的必经之路/终极是什么?终极是神为你写的代码……那么,死亡又是什么?/死亡是系统的修复”。诗人陈先发的《为弘一法师纪念馆前的枯树而作》则由树的枯萎和新生延展到生命,短暂和永恒、生与死、来和去、逆和顺、悲与欣……“秃枝的静谧比新叶的/温软更令人心动/仿佛活着永是小心翼翼地试探而/濒死才是一种宣言”,富有禅机和况味。霍俊明的《苍山传灯》则有一番天地苍茫、气象万千之感,极尽展现面对自然力量时,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思考。D回归传统关心时代诗人麦城和宗仁发一起上台。麦城分享诗歌《请君入瓮》。诗歌的标题化用了古代成语,而内容却充满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感。与之相比,宗仁发的《润州游记》书写江南山水风物,让人不由想起杜牧的《润州》一诗,诗人仿佛穿越古今,进行时空对话。“郑地之野有蔓草,采诗官看到/蔓草疯长,上有青涩的新鲜汁液和味道……”诗人张清华的《野有蔓草》与《诗经·郑风》里的同名诗篇互相“唱和”,以此和中国传统诗学建立起互动联系。而诗人胡弦的《舞者》语词美如蝴蝶,一方面有一种东方审美的轻盈脆弱之感,另一方面又不乏一种倔强的内在力量。著名川籍诗人欧阳江河分享的《醉蟹上身——读〈繁花:批注本〉》非常有意思,此诗是为著名上海籍作家金宇澄所作,但趣致地结合了上海和四川两地的地方文化性。欧阳江河以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字字铿锵诵读诗歌,慷慨激昂,抑扬顿挫,一时引发直播弹幕刷屏量激增。与他一起上台的诗人木叶的《算法》则触及当下时代流行话题“大数据”——“你从大数据中获得了/私密从混乱中获得了秩序”。木叶身体力行地在创作中践行歌诗合为时而著的中国古典诗学理论。E牵手音乐讴歌自然从古至今,诗歌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次诗歌音乐会特邀音乐人冯大亚、胡安什,以冬不拉、斯布孜额、口弦、呼麦等民族传统音乐形式,将鸟儿、马、风、河流,将无穷的远方,带入这个夜晚,以声音作诗,带领大家穿越辽阔天地、茫茫时空,回归精神的诗意原乡。女诗人俞璐也是一位实验音乐人,其诗歌世界一如她带来的《声音的恐怖主义》,吊诡沉静、意象绮丽。俞璐结合诗歌与音乐的自我体悟,思索身体与声音的关系,认为只要耳朵还存在,声音一定会穿越身体,直击灵魂。诗歌音乐会上,为自然而歌的云南诗人雷平阳也引起线上线下读者的共鸣。雷平阳的写作一贯立足现实、扎根本土,行走于大地之上,他的“基诺山”系列诗歌不少都以动物为主人公。“它送光了巨大身躯里的一切/对没有尽头的雨林,也失去了兴趣/按常理,它对死亡有预知/可以提前上路,独自前往象群埋骨的/圣地,但它对此也不在意了……”他当晚带来的《大象之死》,令人动容。他笔下的大象,不愿死在象群埋骨的圣地,却宁愿在溪水中倒下,让灵魂自由地飘动。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