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的错位时空:瑞信是第二张多米诺骨牌
1、继3月10日硅谷银行关闭导致市场一度恐慌之后,欧洲银行业巨头瑞士信贷再度引燃市场:
1)3月14日,瑞士信贷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归属于股东净亏损73亿瑞士法郎,并称其在2022年和2021年财报程序中发现“重大缺陷”;3月15日,瑞士信贷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董事长表示绝对不会再向瑞信提供资金;
2)受此影响,瑞士信贷股价大跌,CDS涨至2008年高点,连带欧美银行板块整体下跌;
3)3月19日,在瑞士政府撮合下,瑞士信贷被瑞士银行以30亿瑞郎收购,约为当时市值的四折。
2、诚然,这场风险有瑞士信贷自身的经营问题,毕竟其近些年深陷一系列的危机和动荡,但是宏观大环境的推波助澜也不容忽视:
1)硅谷银行风波尚未平息,市场神经本就脆弱且敏感,在此环境下瑞士信贷公布的财报缺陷和大股东的停止注资会吸引市场特别的关注,由此导致股价的大跌;
2)欧洲央行自去年7月开始持续快速加息,截至目前累计加息350bp,加息幅度和速度创了历史之最,这不仅导致了银行在投资端大概率面临着浮亏,而且资产质量也在下降。
3、在上述收购达成的同时,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表示,瑞士信贷名义总金额约160亿瑞郎的额外一级资本债券(AT1)将被减记为零,以增厚瑞信的核心资本:
1)根据破产清算程序,即使是高风险的AT1债券,其偿付顺序也在股权前面,而在本次事件中,瑞士信贷的股权人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而债权人权益直接清零,该做法引起了市场对这类资产的重新定价,欧洲高收益债价格显著下跌;
2)减记对风险的传播是快速的且非线性的,并没有有利于抑制风险;
3)该决定会引发更大范围的信任危机,问题资产是具有传染性的,银行系统的风险会通过债券传导至资产管理机构。
4、在理性状态下,在风险事件接连发生之后,降低利率以释放流动性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后续美国和欧洲加息的阻力会越来越大,金融体系稳定性的约束或迫使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忍受高于目标的通胀水平。
5、对于国内市场,瑞信事件的影响比较可控:
1)我国的金融体系相对海外是更加安全的,暂无流动性冲击和信用紧缩风险;
2)何况央行在上周五降准25bp,叠加MLF连续数月超额续作,上层稳定国内经济运行的决心可见一斑。
6、对于国际市场,我们继续推荐美债的配置价值:
1)3月4日我们发布报告《先锋军美债:美国日益临近的政策拐点》,明确看好美债的投资机会;除了当时的逻辑以外,近期银行系统风险事件的频发进一步确认了接下来经济下行的趋势,美联储的加息或将更快接近尾声甚至降息时间也会提前;
2)从历史经验来看,美联储的连续加息总会引发金融市场危机,比如1997亚洲金融危机、2000互联网泡沫、2008全球金融危机、2019美国回购市场危机,这次很可能也概莫能外;
3)上述危机发生之后,美债都获得了正收益,相对于其他资产的超额收益明显;
4)美股更加依赖经济基本面,最佳配置时机尚未到来。
风险提示:美联储加息超预期,储户信心修复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