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王子”知天命,49岁张军“封箱”演出《春江花月夜》

2023-03-22 15:31:09 - 媒体滚动

转自:上观新闻

“张若虚50年的执念,也是我对《春江花月夜》这出戏8年的执念。”两年前回归母校,如今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校长的张军说。

4月7日、8日,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东方名家名剧月”上演。2008年初登首届“名家名剧月”舞台时,34岁的张军是“游园惊梦”的柳梦梅,演绎最传统的“俞言版”《牡丹亭》。10余年过去,相同的舞台上,他将与关栋天、李鸿良等京昆实力派艺术家再演《春江花月夜》。当年的“昆曲王子”近知天命之年,这两场《春江花月夜》将是张军版“张若虚”的“封箱”演出。

“昆曲王子”知天命,49岁张军“封箱”演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一部关于爱、关于时间的作品。故事横跨50年、穿越人鬼仙三界,探索人情之痴狂与真挚。“穿过生死狭窄的甬道,我们久别重逢。”剧中,张若虚于扬州观灯之时,偶遇少女辛夷,欲一诉倾慕,不料被鬼卒错拘而亡。他辗转力争,受鬼仙曹娥帮助,重回阳世,魂归明月桥,可佳人已白头,自己仍是那个27岁的探花郎。

2008年,谭盾为荷兰皇家歌剧院演出的《马可·波罗》作曲,邀张军用昆曲唱腔演绎西方歌剧。这次跨界,开启了他昆曲人生的新方向。2009年成立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后,张军大胆伸出多方面的触角,探索昆曲的不同可能,先后推出实景园林版《牡丹亭》、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独角戏《我,哈姆雷特》和杂糅多种音乐形式的新昆曲演唱会等。

2015年,汇集两岸戏曲名家的当代昆曲《春江花月夜》在上海大剧院首演,三场演出场场爆满,成为当年戏曲舞台的现象级演出。不论是几百年前的大诗人,还是几百年后的台上人,在张军眼中,都是在通过创作寻找同时代乃至跨时代的知音。《春江花月夜》里,电音伴奏、大头傀儡的民俗节庆感、判官鬼卒的插科打诨与现代幽默……无不迎合现代人的审美趣味。虽弃传统的一桌二椅式舞台,但这出新编剧目并未失守昆曲本体美学,而是遵循曲体模式填词布牌,保留了昆腔的原汁原味和古老剧种的神韵。

“昆曲王子”知天命,49岁张军“封箱”演出《春江花月夜》

对《春江花月夜》,张军有一份特殊的感情。“这些年带着这部戏走南闯北,有过压力很大的日子。《春江花月夜》承载着我们创作团体的艰辛记忆,也有我个人的沉重回忆。”当时,首演前不到10天,父亲遭遇车祸,坐在ICU门口小板凳上的张军忽然体会到“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多么希望演出时,父亲可以坐在下面看。”《春江花月夜》巡演到香港,那晚演出,张军在台上足足看了“辛夷”15秒。“那15秒里,我见到了父亲。张若虚的执着、辛夷的牵记、曹娥的痴心,在这段穿越时空的爱情故事里,观众也许会想,自己为何会坐在这里?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排练和演出时,我同样在思考这些问题。在某个命运降临的刹那,悟到了。”

“昆曲王子”知天命,49岁张军“封箱”演出《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封箱”演出,对观众来说有几分不舍,在张军看来更多的是希望。科班8年,早上6点起床、晚上9点睡觉,每天翻跟斗2小时,踢腿1000次……这是张军当年练功的日常。回到母校,在学生们的身上看到当年的自己,他越发感受到戏曲教育的责任和价值所在。“一方面我想把最好的状态展现给观众,一方面又觉得没有太多时间精心准备。是时候调整自己了。”

“昆曲王子”知天命,49岁张军“封箱”演出《春江花月夜》

“我给自己立了两个倒计时,一是明年戏校70周年大庆,会邀请从1954年昆大班起的历届校友重回母校,做一个戏曲嘉年华;另一个是两年半后,昆山当代昆剧院委托培养的演员毕业,我作为小生的指导老师,希望孩子们的毕业公演能产生轰动效应。”在张军看来,做演员要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抛开杂念,沉下心塑造人物;当校长,做行政工作,则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多元化,“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五六百名学生身上,给予他们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希望更多新一代‘张若虚’能站到舞台的更高处。”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