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玉碎”的冲绳之战

2024-03-22 14:01:10 - 北京晚报

▌吴越

被“玉碎”的冲绳之战

《冲绳岛战役:地狱的熔炉》[英]索尔·大卫著张帆译天地出版社

1945年,抗日战争湘西会战打响的几天前,在太平洋,美国海军展开了被称为“熔炉之战”的冲绳岛战役。琉球群岛是拱卫日本南部防线的最后堡垒,只要守住琉球群岛就可以为日本本土防御战创造时间。而对美国而言,只要夺下琉球群岛,就可以以此为跳板对日本本土发动攻击。就在你争我夺的博弈下,整个琉球群岛和岛上40万居民,都成为这场战役的牺牲品。

电影《血战钢锯岭》曾真实再现了冲绳岛战役的惨烈,美日两军在不大的钢锯岭高地反复拉锯,尸体不断被炮火一遍又一遍地轰炸,无论白天还是夜晚,两军在高度紧张的精神下,一遍遍冲刷着战场。据统计美军向冲绳岛发射了51万发舰炮、177万发火炮和重炮弹,这几乎将冲绳岛的一切夷为平地。

两军激战83天后,美军伤亡约5万人,日军伤亡约18万人,琉球本地居民更是死伤无数,40万居民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如此惨烈的战争,被英国历史学家、作家索尔·大卫记录了下来,他用一部战争纪实文学《冲绳岛战役:地狱的熔炉》多角度切换美日双方的视角,将如炼狱般的战场汇集在这部作品中。

战地记者、自杀式飞机的驾驶员、日军高级指挥官、美军的侦察兵、舰艇的水手、冲绳岛上的学生等等,书中以丰富的视角,使读者贴近战场,深入到这场战役中的各个角落。其中让笔者最为惊讶的是对日军视角的还原,这透露出了自打冲绳岛战役之始,日军的高层指挥员就知道这是一场不可能赢的战斗。

日本的本土防御计划,美军登陆冲绳时只完成了约60%,对于日本来说只要能多把美军拖在冲绳一天,就能为本土防御争取更多的时间。这种意识从东京大本营到冲绳前线,日军不断贯彻强化这种理念。这实际上暴露出冲绳已经被日本抛弃了,指挥官说的所谓军、官、民“同生共死”,实际上就是死路一条。

在冲绳岛战役开始之前,日本将驻守冲绳岛的精锐部队第九师团调到了其他岛,而答应的支援部队直到战役结束也没有出现。很多迹象都表明了,冲绳是日本本土的替死鬼,如果日本没有极端军国主义思想的误导,或许在5月28日日军放弃首里司令部时就能认清这一切,从而保护好剩下的冲绳居民。但是日军没有,驻守的三十二军坚决执行拖延战术,执意南撤,将战火烧向刚跑到南部的难民。

宫城喜久子是冲绳县立第一高等女子学校的学生,她们222名女学生和18名老师被日本驻军临时征用,组成了“姬百合护士队”。被带到战场上的她们,一步步看着日军的失败,最后,日军突然宣布护士队解散,让她们化整为零分头逃走。无助的学生们突然就被抛弃了,她们在战场中盲目乱跑,不断有学生死亡。无助绝望的学生们,有相当一部分选择了自杀。这些学生本可好好的活下来,但在日本妖魔化美军的洗脑下,很多学生在恐惧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到最后只有104人活了下来,喜久子就是其中一个。

书中的个体视角,透露出了疯狂与绝望。据时年16岁的冲绳渡嘉敷岛岛民金城重明描述,因为失败而玉碎,日本兵开始为村民们分发手榴弹,并讲解手榴弹的用法。而日本兵并没有准备足够的手榴弹,金城一家一颗都没分到。而后村民们拉响手榴弹开始自杀,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当场死亡,所以剩下的男人们拿起棍棒和镰刀,先杀死家人,再自相残杀。在日本的洗脑中,杀死家人是父亲的义务,金城家父亲早亡。于是,金城和他的哥哥不得已,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和弟弟妹妹。

等金城杀死自己的亲人后,准备互相残杀时,有人提议,这样死了太不值,不如去杀美国人,至少还能像“英雄”一样死在枪口下。就这样金城兄弟二人,离开遍地死尸的村子去找美国人。而他们最先碰到的是日本兵,在金城的回忆中,他感到震惊,为什么日本兵让我们自相残杀,他们却还活着?他感到自己被日本兵出卖了。这种情况在冲绳战役期间反复上演,绝望和疯狂弥漫着冲绳岛,这部分的描写感觉比战场上的拼杀更让人窒息。

在意识上日本只是将冲绳岛作为防御的关键,而不是当做民族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对待,无论战前还是战后,琉球人对于冲绳岛战役的感受和记忆,是长期被忽视被剥夺的。因为要比日本人还日本人,琉球人在皇民教育下不能拥有自我,而这场冲绳战役也几乎毁掉了整个琉球。日本在最后关头驱散了琉球独立的最后象征——王宫自卫队,王宫首里城被夷为平地,琉球立国以来所有王室典籍文献档案被烧光,琉球七百五十年的历史文化被彻底抹去,这也成为琉球人心中永远的痛。

琉球付出了20万人伤亡的代价,得到的却只有背叛和蔑视。这也使得《人间宣言》后的裕仁天皇,巡游了日本很多地方,但就是不敢踏上琉球的土地,因为他注定不会受到欢迎。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