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全国“十大”,山东跋山遗址群强在哪里?

2024-03-22 18:15:59 - 大众日报

3月22日,“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结果揭晓,山东的跋山遗址群入选“202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处考古发现究竟有何特殊之处,能在众多“强手”中突出重围呢?

跋山遗址群并非一个遗址,而是以山东省沂水县跋山遗址为中心,包括周边8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的总称。跋山遗址群位于鲁中南沂蒙山腹地,2020年7月,因水库泄洪冲刷河道而被发现。目前,考古工作者已对跋山遗址连续开展3个年度发掘工作。虽然发掘面积只有225平方米,但是出土、采集文化遗物已经有4万余件了。其中,包括石制品3万件、动物骨骼1万余件,以及少量竹、木质等有机物标本。值得一提的是,下文化层集中出土8具古菱齿象下颌及部分骨牙角制品,有1件象牙质铲形器形体硕大、人工打制痕迹明显,是迄今国内首次发现。

入选全国“十大”,山东跋山遗址群强在哪里?

近年来,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国内考古的重大发现层出不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竞争空前激烈。跋山遗址群能够成功入选,就在于它对山东、全国乃至东亚和世界旧石器文化研究都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其一,山东文化脉络更清晰,已理清到10万年前。通过对跋山遗址、水泉峪遗址的发掘和初步研究,考古工作者已基本建立鲁中南乃至山东地区距今10万年以来的文化序列。跋山遗址广泛使用脉石英作为原料,使用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的文化特点,一直发展到距今3万年前后细石器技术的出现。水泉峪船形细石核技术传统承前启后,自距今2.8万年左右开始,一直发展到距今1.9万~1.3万年的凤凰岭文化,再到距今万年前后的扁扁洞遗址,进而开启海岱地区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一脉相承,连续不断。跋山遗址群的出现,让石器时代的山东文化脉络基本实现了无缝衔接,这在全国都不多见。

其二,中华文化的“源代码”,可上溯到旧石器时代。近5万件石制品与动物化石,将散布在海岱周边地区的简单石核-石片技术的石英旧石器遗存完整连接起来。这反映出,当时山东以及华北、华中乃至华南地区,旧石器文化传统是具有一致性的,各区域古人类的交流在10万年前就已经非常深入。我们知道,五千年中华文化具有多元一体、长期连续发展的特点,而跋山遗址群证实,早在遥远的旧石器时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先民就已经如此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的形成并非偶然。

入选全国“十大”,山东跋山遗址群强在哪里?

其三,10万年前古人类咋生活,从沂水畔就能看明白。跋山遗址群首次揭示出10万年前古人类对巨型动物资源充分利用,生动再现古人类应对黄淮海之间晚更新世环境变迁的适应策略与历史场景。虽然我们无缘见到古人类的生活状况,但是通过考古证据可以得知,为应对冰期、间冰期交替出现带来的环境变迁,古人类在不断调整适应策略及维生方式,每一件文物的出土,都展示出了生命的力量和智慧。

其四,东亚古人类没完全灭绝,“非洲起源说”值得商榷。之前人类“非洲起源说”是学界主流意见,该学说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20万-15万年前的非洲,走出非洲后到达东亚并完全替代了当地土著人群。之所以完全替代,是因为东亚原始居民没有熬过距今7万年左右的末次冰期的严酷环境。而从跋山遗址出土的考古学材料来看,第二期文化,也就是距今6万到7.5万年的地层中出土的遗物更密集,展现出比距今10万年的第一期文化更加繁荣的文化发展态势。这意味着,跋山先民不仅活下来了,而且活得还挺好,有力否定了末次冰期寒冷期东亚古人类灭绝的推论。

当然,一切有待深入研究,要想找到解决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更是需要找到古人类的化石。但目前至少可以证明,山东地区早期人类与文化是有可能持续演化发展的,那么,所有现代人类都源出非洲的观点还是有讨论空间的。

入选全国“十大”,山东跋山遗址群强在哪里?

总的来说,跋山遗址群完整构建起山东地区旧石器文化发展时空框架,进一步拓展了山东史前遗存的分布范围,是东北亚地区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阶段的重大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