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个大型社区新尝试:划分小型“封控区”,划一块清一块解封一块

2022-04-22 06:33:00 - 媒体滚动

4月21日,杨浦区四平社区同济新村小区内,工人们将包围着12栋居民楼的挡板拆除,“封控区”内的居民迎来解封。“4月22日,我们还将拆掉一个较大的‘封控区’,围起来一个较小的区域。”同济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立民说。

在一个居民区内部划分出小型的“封控区”,过去并无先例。自4月16日起,这个有着3189户、6000多名居民的大型社区开始在小区内划分出小单元,让“防范区”外的大部分居民看到希望,实现有限防疫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居民区太大了

同济新村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共有270多个楼栋。小区南北、东西距离均超过500米,平时志愿者发放抗原等物资,一趟要走1公里。小区内部纵横交错的主干道围合起一个个小型街区,每个街区的面积都堪比一所学校。

“按照原来的防疫手势,只要小区里有一栋阳性楼,整个小区就是封控区。”张立民说,自疫情防控以来,小区内共进行了10次全员核酸筛查,进行检测的居民有6000多人,其中有1000多名80岁以上老人。每一次筛查,小区要组织150到200名志愿者,对资源和人员配备带来巨大压力。

转折点出现在4月16日那一次大规模核酸筛查。“那天,200名志愿者早上6点就开始集合,协助医生撕棉签、送管子,10名医生更是忙碌采样一整天,工作量非常大,居民也开始带着情绪。从那天起,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尝试改变。”

参照全市实施“三区”划分的管控方法,对于同济新村这样的大型居民区,能否也实行类似的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居民区进行了一次次头脑风暴,决定在大居民区里划分出小封控区,把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在阳性楼和阳性楼周边的区域,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在“大区”内划“小区”

同济新村内有四块特殊的区域,用高1.8米,一面蓝色、一面灰色的轻钢铁皮围合而成。这是居民区里划出的“封控区”。这些“封控区”的面积和人口均不超过整个小区的20%。

上海这个大型社区新尝试:划分小型“封控区”,划一块清一块解封一块

划分原则经过仔细推敲。首先,哪些楼栋应被划入“封控区”?“以阳性楼为中心,包含前后左右的多个楼栋,以小区主干道和绿化带作为分界线,围合起一块区域,对区域内的居民实行‘软隔离’。”

其次,哪些道路应囊括进去?这还需要考虑垃圾清运、物资供给、消防和应急救援等多重因素。居委会充分听取了物业和志愿者的意见,在“封控区”周边设计开阔场地作为核酸检测点,并将保障物资防疫车、垃圾清运车、消防车、120救护车可进出的通道都划入“封控区”。

借助四平路街道的施工队伍的力量,小区在“封控区”周边用铁皮和轻钢钢架搭建了隔板,快速施工,且全过程没有噪音,最大限度减少对居民的影响。

分区地图每天更新

4月21日,同济新村检测出一个阳性病例,居委会立即进行了封楼、消杀,同一时间开始划定“封控区”的方案。“22日当天,小区里正好有一个‘封控区’要解除隔离,施工队员将一边拆除旧区的挡板,一边安装在新的区域周边。”

“作为第一个尝试者,肯定是困难重重。”张立民坦言,自从试行“软隔离”方式以来,居民区每天都要做大量的居民解释工作。“有的居民抱怨,自己的楼栋离阳性楼远,为什么要划进去封控区;有的居民质疑我们的划分标准。居民对防控方式的接受有一个缓冲期,现在大部分居民都从最初不理解,到开始逐步理解我们的工作。”

小区的划分区域地图每天都在更新,并动态地会向小区全部居民进行推送,保证公开透明。“过去,只要出现一栋阳性楼,整个小区都是封控区,14天封控期又要重新开始计算,周而复始。现在划一块,清一块,解封一块,让封控区外的大多数居民看到了希望。”

虽然实行了“软隔离”,但防疫措施不能松懈。“这段时间,小区的每一个分区,每一扇大门、小门,我们都要严格管好,保证疫情不外溢,做到应筛尽筛,应检尽检,积极推进消杀和保障工作。”张立民说,“分区管理是一次尝试,哪怕不成功,也是一次试错的过程,最终目标是为社区高效防控探索一条新路。”

栏目主编:周楠

来源:作者:黄尖尖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