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

2024-04-22 02:50:09 - 媒体滚动

转自:沈阳晚报

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

佟悦

提到沈阳翰林,清光绪以来本城百姓耳熟能详者当属缪润绂(东霖)。究其原因,一是他的百首沈阳竹枝诗长期流传,脍炙人口;二是其人寿臻耄耋,至1939年88岁方离世,距今时代较近。此外,小南关的“缪翰林胡同”广为人知,谈及相关史事轶闻举之为证,可增加形象感和可信度。1988年调整老城区街路地名时,虽将其与两侧胡同合并为一街,但名称仍保留历史信息,即今五爱市场热闹路南,小南街与风雨坛街之间的“翰林路”,其中段即昔日缪翰林胡同所在地。

缪润绂所属缪氏家族原籍江苏常州,明末迁至辽东后,逢清朝兴起而加入正白旗汉军籍。在乾隆时期就已有族人定居沈阳城区,其中包括缪润绂曾祖父和祖父,史料记载,他们在嘉庆初年即已在盛京八旗官学担任教职,道光时还有人亲至其曾祖家造访,地点应就是小南关一带,所以,后来的“缪翰林府”,应是其家祖居旧宅处。缪润绂家庭前辈多是读书人出身,曾祖缪公恩还以写诗画兰闻名,近支前辈中又有考取进士、任萃升书院山长者,可称出身书香世家。他生于咸丰元年(1851),早年在萃升书院读书时,考试成绩即常名列前茅,二十岁成秀才,四年后(光绪元年,1875)中举人,且排名居奉天府考生之首(俗称“乡魁”),因而名噪乡里,被视为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岂料此后十几年间会试屡次落第,以至从其受业的堂侄缪延祺已成进士,而这位叔叔兼老师仍是举人。

不过,这种挫折似乎并未过多影响人们对其评价。中举后十几年间,缪润绂读书备考、会友吟咏之余,以“生为沈阳之人,宜备知沈阳之事”自励,对家乡世俗民风、文化传承颇为留意。不仅据亲身见闻编写《沈阳百咏》《陪京杂述》刊行,还选编曾祖遗诗成《题兰稿》,又受沈阳布衣诗人王乃新临终之托,出资为其编印《雪樵诗稿》,颇得时人赞誉,也成为日后名垂故里的主要原因。光绪十八年(1892)他再赴会试,虽已年逾四十却终得金榜题名,并以殿试二甲第五十五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沈阳旧宅处也随之有了“缪翰林胡同”之称。

令人遗憾的是,在成为翰林后的四十多年生涯中,名扬故里的缪润绂,却极少出现在这处因他而命名的府巷,未能为家乡留下更多的文化财富。他先是在北京、山东任职直至清末,老年去官赋闲,又相继逢民国代清、政局动荡、东北沦陷,始终未得落叶归根,最终客死他乡。

应该特别提到的是,他曾在七十岁(1921年)和八十岁(1931年)时,两度因家事短暂回到沈阳,都受到故乡官民各界老友新朋盛情款待,前一次返回山东后,应乡人之请将《沈阳百咏》修订再版重印;第二次则正逢他考取秀才(旧称“入泮”)满六十年,地方当局以辽宁省政府名义,特制“重游泮水”匾额,于8月9日派员专程前往小南关翰林府,隆重举行挂匾仪式向他表示祝贺,也成为缪翰林胡同历史中难得的高光时刻。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