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发力促普惠金融服务迈出新步伐

2024-04-22 18:32:00 - 金融时报

“五点”发力促普惠金融服务迈出新步伐

2023年10月底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做好普惠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国务院《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做好普惠金融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和要求。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指出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要立足于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形成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普惠信贷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小微企业、涉农经营主体及重点帮扶群体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农商银行作为服务农村和小微企业的重要金融机构,其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农商银行如何有效开展普惠金融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农商银行开展普惠金融的重要性

普惠金融,在百姓身边,于细微之处。农商银行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其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活动不仅有助于缩小城乡金融服务差距,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提供贷款、储蓄、支付、保险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农商银行可以更好地满足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推动社会公平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常怀敬畏之心,坦诚回应市场关切,忘掉银行人的“精明”,持续关注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性、系统性、紧迫性问题,尝试跳出金融视角去寻找答案,让金融资源配置更加公平与公正。

过去我们关注普惠金融服务“有没有”,当前我们注重普惠金融服务“好不好”,未来我们更寄望普惠金融“强不强”。坚持普惠金融服务就是我们银行落实金融工作政治性以及人民性的具体体现。如何做好普惠金融服务,进一步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应该是农商银行长期研究并探索解决的重要课题。

农商银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农商银行在开展普惠金融过程中,既面临诸多机遇,也遭遇不少挑战。农商银行在把握机遇的同时,需要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创新和改革,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和小微企业,推动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一)机遇。一是国家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对普惠金融重视程度的提升,农商银行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这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的可持续性。乡村振兴战略为农商银行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支持农业产业链运转,金融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市场需求增长。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这一需求显得更加迫切。三是科技创新应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的应用,为农商银行提供了新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服务渠道,有助于提高服务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四是绿色金融发展。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金融成为新的增长点,农商银行可以通过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挑战。一是信息不对称。农村地区的信息获取成本较高,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这增加了信用评估的难度和贷款风险。二是成本控制压力。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相对较高,如何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是农商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三是技术和人才短缺。农商银行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和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在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时,如何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和人才培养是关键。四是市场竞争加剧。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介入,农商银行在普惠金融市场上的份额可能受到挑战,需要寻找差异化的服务和产品来维持竞争力。五是风险管理难度。普惠金融的客户群体多样,风险特征复杂,农商银行需要建立更为精准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控制机制。六是组织结构和文化。农商银行需要在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上进行改革,以适应数字化转型和市场变化的需求

做好普惠金融服务需从“五点”发力

要做好普惠金融,农商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服务的自主性和使命感,这样才能切实提升普惠金融的经营价值、协同价值、创新价值、未来价值及社会价值。可以从“五点”发力,即立足点、创新点、着力点、风险点以及结合点,全面推进普惠金融服务。

(一)从“立足点”上发力,探索普惠金融发展新路径,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性和有效性。农商银行始终要坚持服务回归本源,坚持支农支小、做小做散,注重推动普惠型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可以重点关注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形成独具特色的普惠金融服务样板。一方面,可以推出各类普惠业务产品库,全面满足小微企业的信贷、理财、支付、咨询等综合性金融产品和服务。还要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办理效率,尤其要重点增强小额化服务能力,提升普惠客户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因地制宜做好区域性业务创新,打造更多具有区域特色的普惠场景及服务。既要把现有普惠盘子做大、链条做长、品质做优,又可以在存量“滚动发展”中吸引增量,因此,要落实“专业部门、专营机构、独立审批”要求,打通普惠业务部门约束,推动普惠金融一体化作战。

(二)从“创新点”上发力,针对不同客群、不同场景,创新推出差异化拳头产品,为发展普惠业务提供有力武器。关于创新,农商银行必须先对传统业务模式进行深度重构和全面再造,从而推动普惠金融向线上化、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形成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的新型数字化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同时,还要聚焦重点客群,开发符合普惠客户特点和需求的产品服务,从重抵押、重担保的授信模式向多维度全景式授信模式转变。比如,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上,我们可以以城乡联动为统领,持续推动组织管理体系、基础架构体系、乡村触达体系、全量业务体系、统一服务品牌等基础体系建设,以城带乡、城乡互补,全力推进金融服务向乡村深入延伸,全力提升涉农金融服务质效。还可以实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专项行动,加大对涉农金融供给。针对高标准农田、现代种业、粮食加工流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深入支持稳住农业基本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服务重心持续下沉,特色服务精准直达,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供应链服务等,深入推进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三)从“着力点”上发力,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触达体系,提升客户服务便捷性,推动均衡发展,重点加快数字普惠和网点下沉一体推进、双向赋能。近年来各农商银行在数字化上都下了不少功夫。在线上,可以不断加大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应用,持续丰富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体系,有效提升场景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降低普惠金融业务成本,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手机、企业网银等渠道,为小微企业提供全天候在线申请、在线办理的服务,强化数据分析精准满足普惠客户需求,提升服务直达性和适配性。在线下,我们要持续推进普惠业务下沉网点,优化网点普惠业务运营模式,提升客户服务效率,将普惠服务进一步向县域、乡镇延伸,为小微企业提供随时随地、便利高效的金融服务。要充分发挥农商银行物理网点覆盖面广的优势,实现高效化、快触达的线上支持与有温情有品质的线下服务融合衔接。同时,发挥传统线下方式在客户维护、情况核实、贷后管理和综合金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不断优化线下业务流程,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为不易获得线上服务的人群提供优质的线下服务,有效扩大服务覆盖面,推进普惠业务线上线下协同健康发展。

(四)从“风险点”上发力,持续完善风险管理,确保普惠金融长期可持续发展,构建以数字化准入、智能化风控、线上线下交叉验证为特征的普惠金融全流程风控体系,确保资产质量保持较高水平。要持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就必须要解决普惠业务风险与收益不匹配的问题,也就是要控制普惠业务的信贷风险。要做好风险控制,我们就要实现普惠业务授信全流程优化,建设覆盖风险识别、限额管理、风险预警、催收和核销全流程的风控体系,可以将数字化风控嵌入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实时监测普惠金融业务运营情况,对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精准预警、及时处置,大幅提升风险识别、预警、处置能力,为普惠金融的稳健发展筑牢底线。在贷前,我们可以利用金融科技将风控前移,构建优质客户筛选模型,辅以分支机构线下交叉验证;在贷中,我们可以构建“客户+产品”多维度风险监测体系,实施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在贷后,进一步优化评议、核销等各环节流程,清单式评议等配套措施,从而推动提升处置普惠不良资产的实效,将损失降到最低。

(五)从“结合点”上发力,厚植普惠情怀,提升普惠金融服务使命感与主动性。从“要做普惠”到“做好普惠”,除了健全制度、搭建工作体系,还要紧扣业务和管理流程,厚植普惠情怀,把以人民为中心、以普惠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服务文化、营销文化、信贷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之中,与普惠客户换位思考,为普惠客户创造更多价值,把承担社会责任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大力支持普惠金融、绿色环保以及扶贫助弱等公益事业发展,不断提升“普惠暖实力”。

(作者为韶关农商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