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成都已启动7个地面生态观测站建设

2024-05-22 08:25:00 - 红星新闻网

转自:成都日报

多措并举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 成都已启动7个地面生态观测站建设

直径2.03米、高度1.3米、一生只开一次花……最近,在成都世园会主会场,帝王凤梨吸睛无数。无独有偶,在成都园内,不少游客又发现了另一种“帝王系”植物——帝王百合。这个植物原本叫作岷江百合,属于珍稀亚高山植物,在成都园内共有100株与大家见面。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近年来,成都通过强化政策规划体系建立、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系统保护等举措,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助推公园城市建设。其中,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已基本编制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规划(2024-2030),旨在明确成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保护目标、优化保护网络布局、提出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助力美丽成都建设,共同续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成都新篇章。目前已启动包括国家生态综合监测站在内的7个地面观测站建设工作,逐步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监测网络站。

已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497平方公里

“这个和吉祥物桐妹儿头上的花花好像,就仿佛一只白鸽在飞舞。”正读四年级的张明峰在成都世园会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里,不仅认识了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珙桐,还见到了许多以前未曾见过的珍稀动植物。

作为2024成都世园会邛崃分会场,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呈现了类别繁多的珍稀动植物。有着“自然科学宝库”美誉的成都邛崃市所在的龙门山,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拥有着万余种动植物。数据显示,目前邛崃市共记录植物2965种,其中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珙桐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6种;已记录动物775种,其中乌雕、林麝、毛冠鹿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1种。

借着成都世园会的契机,成都梳理整合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资源,规划建设了占地1172亩的龙门山生物多样性博览园,无边界地呈现龙门山生物多样性。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成都市境内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497平方公里,占成都市国土面积约10.48%。

5家生态环境监测站预计6月竣工

“黑冠鹃隼最近又出现了吗?在哪里比较容易拍到?”近日,成都“鸟友”李小娟在群里发起讨论,原来,正是出于对这种鸟类的喜爱,她成为了本地的新晋“观鸟发烧友”之一,一直希望能亲眼看到、拍到这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鸟友”的热情和鸟类的丰富密不可分。据去年3月底发布的《成都鸟类名录3.0》显示,成都境内分布有鸟类22目79科566种,相较2021年的《成都鸟类名录2.0》,新增鸟种记录51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灰胸薮鹛”、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棕背田鸡等。

这只是我市持续加强生态系统监测工作的一个缩影。记者获悉,按照“一中心,分系统,多站点”思路,成都以国家生态综合监测站为中心,围绕成都市森林、湿地、农田、城市、流域等典型生态系统,结合生态红线及自然资源保护的地域规划,建设地面观测网络,逐步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监测网络站。

截至目前,已完成紫坪铺水库龙池水生态质量监测站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源森林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蒲江麟凤农业生态质量监测站等4家的主体工程建设,预计在今年6月开展竣工验收,其他生态质量监测站已完成设计及工程量清单编制。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刘依林摄影李冬

今日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