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伤野生动物有个温暖的家

2024-05-22 13:35:32 - 北京晚报

入夏之后,很多幼鸟小兽开始试飞、学步甚至打架,免不了磕磕碰碰。作为京城唯一的“三甲动物医院”,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也进入了最忙碌的季节,医院“床位”变得越发紧张了。

受伤野生动物有个温暖的家

受伤野生动物有个温暖的家

医治

三甲急诊室忙翻天

潮白河畔,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建在一望无际的毛白杨林里。

在3号笼舍,记者见到了穿着白大褂的兽医刘醴君,他正忙着给一只患肺炎的苍鹰注射药物。

救护中心有三名兽医,负责临床诊疗,还有两名实验室医生,负责给动物们做采血、X光、病理解剖等。进入5月,医生们越来越忙,救护中心所有工作人员都要排班接市民热线,24小时不间断。两辆急救车随时出发,满北京城跑,把受伤、体弱的野生动物接到医院。

来到这里的动物情况各不相同,但都会在3号笼舍做分诊、建档和隔离。有明显外伤的,要止血、包扎;有感染类疾病的,要口服或注射药物;情况危急的,得立即手术。当然,也有不少动物没什么大病,休息几天就能恢复精神头儿,很快就能重回自然。

说起给动物治病,刘醴君的故事说也说不完。粗算一下,他直接上手诊治的动物已经超过了2万只(条),最擅长治疗两栖爬行类动物。“我从小就喜欢动物,哪怕是蛇、蜥蜴什么的,也一点都不怕。”他说,考大学时一心报动物医学,不服从调剂。五年本科,学的基本是猪、马、牛、羊等家畜,教科书里连猫狗都很少,更不会涉及野生动物。进入救护中心工作后,主要靠自己查外文资料……这样一点点自学。

有一回,一条得了口腔炎的蟒蛇被送到了医院,上了几天抗生素还不管用,给刘醴君急得不行。他请教了很多同行,终于发现了病根儿:这条蟒蛇的牙齿在捕猎时断掉了,虽然长出了新牙,但仍有残齿埋在牙龈里。做了个小手术之后,蟒蛇终于恢复健康。

在3号笼舍医治之后,动物们会转入不同的饲养区休养,如猛禽笼舍、水鸟笼舍、两爬类笼舍、哺乳类笼舍等。

目前,救护中心的笼舍达到了一万平方米,最大的是猛禽笼舍,比网球场还大,老鹰张开翅膀在里头飞来飞去,还能保持睥睨万物的姿态。

■床位紧张:十多年前,这里每年接收的受伤动物大概有三五百只。随着全市野生动物数量的增长和市民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今,这个数字上升至千余只。这还只是市民发现的受伤鸟兽,不包括执法部门罚没的野生动物。

这些年,笼舍一直在扩建,但“床位”仍然比较紧张。

受伤野生动物有个温暖的家

康复

不让动物产生依赖

每年有几千只受伤、体弱的动物来到救护中心,逐渐被疗愈,大部分都能回归自然。但仍有一部分动物,因为残疾或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只能留在救护中心“养老”,这也是“床位”紧张的另一个原因。

“动物园会好吃好喝养着动物,目的是让它们心情好、身体好,愿意长久地活下去。”刘醴君解释,其实救护中心的最终目的是让动物能顺利回归自然,“看到它们离开,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候。”

2021年,一只雕被送到了救护中心。它有脚垫病,爪子烂了,无法捕食和长时间站立,哪怕在经过兽医的精心救治之后,仍然无法完全恢复。野外的兔子、老鼠都灵得很,猛禽的利爪稍微迟钝一点儿都不行。如今,这只雕只能在笼舍里度日。

跟成年的野生动物相比,幼鸟和小兽则面临另一个问题:依赖饲养员,甚至把他们当作妈妈。

在3号笼舍的视频监控室,饲养主管张路阳和饲养员崔汶举正查看鹩哥,它们围着食槽,吃得挺香。“这是前些天查非法鸟市的时候罚没的。鹩哥刚出生,不会吃东西,我们就把食物捏成团状,模仿鸟妈妈的样子,直接喂进幼鸟的嘴巴里。”张路阳说,鹩哥很聪明,很快就能认得饲养员了,但这并不是好现象。“我们最怕的就是野鸟亲近人,只要它见人就张嘴,十有八九没法放归了。”

饲养员逐渐减少人工填食量,一旦发现哪几只鹩哥能独立进食,就分到另一个小笼舍里。甚至有时,饲养员们会戴上仿真动物头套去喂食。

喂养是康复的重要环节。饲养员们精心配食,为动物补充能量和蛋白质,幼年鸟兽羽翼渐丰,成年动物不掉膘,才有更多的可能回归自然。

■良苦用心:为了不让动物对人产生感情,让它们尽快回归大自然,医生和饲养员都不会跟动物特别亲近,更不会打招呼。除了喂食,饲养员们基本不在动物面前出现,而是通过视频摄像头来观察。

受伤野生动物有个温暖的家

挑战

外来物种难回老家

跟随刘醴君走进两栖爬行类笼舍,潮湿暑热的气息扑面而来,这里生活的是蛇、龟、蜥蜴等,它们的老家远在几千甚至几万公里之外,是被海关罚没后送来的。

就拿陆龟来说,比如亚达伯拉象龟、苏卡达龟,它们本应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却被非法走私者带到了四季分明的中国北方。冷热交替,陆龟有可能患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炎,这也是兽医们相当头疼的事。

必要的时候,医生们要给龟打针。“它们也会害怕,会把四肢缩进壳里。”刘醴君说,稍不注意,医生的手会夹到龟腿和龟壳之间,非常危险。这时就需要好几个人配合,一起固定住龟的四肢。

像这些陆龟一样,动物医院的很多病号是外来物种,它们来自海关罚没或执法部门的非法鸟市查处行动。尤其近些年,不少人为了彰显个性而去购买“异宠”,这些失去自由的野生动物即便被解救,也难以回到老家。

对于救护中心来说,大量的外来物种是个挑战。让刘醴君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年前,海关一次性罚没了上百只小猴子,大多数还没断奶,有的情况紧急,直接送进了救护中心的ICU。那段日子,同事们24小时驻场,每隔两个小时,就要抱着小猴子喂一次奶。

■精心喂养:饲养员也会根据动物的习性,采取不同的喂养策略。比如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蜂猴,它的老家在热带雨林中,我国的云南和广西有分布。它总是白天睡觉,哪怕被巨大的声音吵醒,也只是睁开惺忪的睡眼,然后继续睡过去。饲养员喂蜂猴时,就要选择在天黑之后。

提醒

路遇幼鸟别“瞎着急”

进入夏天,救护中心接到的市民来电数量打着滚儿增长,但超过一半是“瞎着急”。

“现在正是幼鸟长大离巢的时候。幼鸟会在成鸟的带领下试飞,它们走不稳、飞不顺,难免会摔倒、磕碰,这些都很正常。”刘醴君说,很多市民看到幼鸟掉在地上,会关心地围上去,甚至伸手摸一摸,这是在好心办坏事。“幼鸟的父母受到惊吓,可能会扔下孩子飞走,再也不回来了。”

尤其是鸻鹬类鸟,它们筑巢不太走心,常常是在河滩地上挖个坑,就直接下蛋,普通人根本不认得这是个鸟巢。如果鸟妈妈临时离开,路过的人就会认为是鸟蛋被遗弃了,直接送到救护中心。殊不知,鸟蛋脱离鸟巢5小时就会脱温,无法再孵出幼鸟。

每当接到类似的市民电话,救护中心的接线员首先会详细询问情况,比如幼鸟是否有明显外伤、周围有没有鸟叫声等等。只有当幼鸟真的碰到危险,才由急救车去接收。接线员会建议市民,在这段时间内,最好把受伤的鸟放在干净的纸箱里,让它在黑暗的环境中安静下来,纸箱上要扎几个透气孔。不同鸟类食性不同,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也会有变化,因此,不要贸然给它们喂食,但是可以喂水。

■特别注意:流浪猫狗并不在救护中心的施救范围内。它们已历经了长期的人工驯化,虽然没有主人,但也不属于野生动物。本报记者朱松梅

今日热搜